修仙已是无敌路

第34章(坐车回途中的感慨

    夕阳落下。

    李明珠开着兰博基尼拉着百灵,陆澄驶行,路上车来车往。

    敞篷车吹起强劲的风力让陆澄感到无比的轻松舒服。

    他的命运正在发生急速的改变,他渴望力量,渴望变强。

    在以前他想过人生的意义,难道做人就是像蝼蚁一样活着?日日奔波,为图琐碎银两,忙于一日三餐。

    世俗界有世俗界的好,短短一百年的生命里,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不被别人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心情,即使别人不知道,自己也不去恼怒,这不就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吗?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便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痛苦。”

    陆澄想起了《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其中一句经典不朽的话,大声颂读了出来。

    “陆少侠,你怎么突然间感慨起生命了。”李明珠听到后座陆澄激昂澎湃的声音问道。

    “少侠?”陆澄对于李明珠给予的这个新称呼感到惊奇,怎么他现在扮演的身份是武侠中的侠客吗?

    他以前真的很喜欢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司马翎,卧龙生,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喜欢他们拍出的影视剧,人物各有各的性格,一腔热血,情节跌宕起伏,牵动人心。

    其中金庸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古龙的《小李飞刀》《武林外传》最让他着迷。

    萧峰出身大辽,为契丹人。

    他生父萧远山少年时师从汉人学武,武功高强,又为契丹后族中人,很得萧太后赏识。

    当萧峰尚处于襁褓之中时,萧远山携妻带子回娘家,却在雁门关外失于慕容博的诡计,被中原群雄伏击,使萧氏一家成了慕容博挑拨辽宋关系的牺牲品。

    萧远山以一己之力大败群雄,却不幸爱妻身死,伤心之余于崖壁留书,欲抱子坠崖自杀殉情幸为大树所救。而他落崖前将幼子抛出。

    玄慈方丈从萧远山留书中得知自己杀错了人,深感愧疚不忍再杀生,便将这孩子交由乔三槐夫妇抚养(因此又名乔峰),拜玄苦大师为师,修炼少林武功。

    后又拜中原第一大帮丐帮帮主汪剑通为师,得“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等绝顶武功,加之常年奔波的实战历练,终成绝顶高手名扬江湖,人称”北乔峰”,与”南慕容”并称。

    萧峰加入丐帮后师从汪剑通。时任丐帮帮主汪剑通因深知乔峰是契丹后裔,十分提防,并给予乔峰三大难题、七大功劳的考验。

    而萧峰屡立汗马功劳,仁义兼备,多次为丐帮解困,终被汪剑通推选为新帮主,期间掌管丐帮八年,一直率领丐帮抗击契丹,叱咤风云,成为领导武林群雄的泰山北斗。

    萧峰领导下的丐帮日益壮大,可却因为一件旧事将萧峰推上风口浪尖。

    丐帮副帮主马大元的夫人康敏暗恋萧峰,但萧峰只当其为兄嫂。多次引诱无果后,康敏因爱生恨,决定拿出前任帮主的书信,揭露萧峰契丹人的身份。

    这便有了丐帮的内斗一杏林事变。事变中曝出了惊天内幕,萧峰身世已明,他虽然不信却也无法继续留在丐帮,便交出打狗棒,兀自去调查实情真相。

    萧峰认为他是契丹人一事乃奸恶之人的诬陷,决定先向养父母和师父询问真相。

    可当他赶回家中时,发现养父母乔三槐夫妇已经被杀;当他前往少林寺时,授业恩师也遭毒手。

    阴差阳错,萧峰被误认为是弑父弑母弑师的凶手,一时间百口莫辩,受世人唾奔。

    正当他万念俱灰之时,在少林寺偶遇的阿朱姑娘,给了萧峰莫大的支持和信任。

    萧峰决定冒死救助命已垂危的阿朱,赴聚贤庄英雄大会求助薛神医,并在此与群雄争斗,大开杀戒。

    濒死之际被神秘人救走。萧峰伤愈后前往雁门关,再次碰到已等候五天的阿朱。

    在雁门关,萧峰目睹了宋兵的暴行,领悟到了民族战争的残酷,决定不再以契丹人为耻,也不以大宋为荣。

    萧峰决定先为父报仇,找到带头大哥。阿朱愿意一辈子相从。

    萧峰被阿朱情意深深感动,二人情定终身,携手下山继续追查真相。后来受马夫人诱骗,萧峰欲寻段正淳复仇。

    黑夜中失手打死乔装后替父赴约的阿朱。临死前阿朱遗愿托付萧峰照顾妹妹阿紫。

    萧峰意识到中原已非自己栖身之地,杀父杀母的大仇也无法得报,打算前去塞北,从此不再回来。阿紫选择跟随。

    阿紫跟随萧峰来到塞北,意外结识大辽皇帝耶律洪基,并与之结为义兄弟。

    萧峰进入辽国,协助耶律洪基平定了上京叛乱,官拜南院大王。后为寻阿紫,再次踏入中原少林寺,与二位义弟并肩斗群雄。多年前的真相也于此时大白天下,一切恩怨皆了。

    回到大辽后萧峰坚拒南征,不肯发兵,并请求辞官隐居。耶律洪基担心萧峰谋反,用计将萧峰囚押。阿紫逃脱,请得中原各门派武林人士前来搭救。

    一行人逃至雁门关。最终萧峰威迫使得辽帝退兵。萧峰念及自己身为契丹人,如此做法已然成了契丹的大罪人,再无面目立于天地之间,选择自戕而亡。

    悲痛欲绝的阿紫抱着萧峰的尸体跌入雁门关的万丈深谷,一同魂归雁门。

    金庸并没有简单粗暴地站在汉人的角度,把汉人写成正义、契丹人写成邪恶。金庸始终追求和暗示的,是民族的融合,是天下苍生的幸福,而不是人的身份。

    因此,拯救汉人保汉人十年太平的英雄乔峰,最后被发现是契丹人。而那些穷凶极恶阴险狡诈的人,有许多却是汉人。

    金庸无疑是在暗示我们,如此泾渭分明地排斥契丹人,维护汉人,难道就是对的吗?一个人是契丹人还是汉人,有那么重要吗?谁能够还天下太平,谁就值得尊敬,而非他的身份归属。

    当萧峰不顾自身凭一己之力拯救中原的时候,众人已经释然,发出了感叹,表示不介意萧峰契丹人身份,这也是金庸追求的境界。

    金庸在小说中,营造出中原与边疆,汉人与契丹人的矛盾,又将这矛盾集中与乔峰身上显现,最后也在乔峰身上解脱,显示了金庸的博大胸襟,他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的眼界是天下苍生。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萧峰,这个契丹人的后代,被汉人养大,最后拯救了天下苍生,保天下十年太平,就是金庸心目中的侠之大者。

    萧峰,最后的抉择是帮助汉人维护和平。然而他也明白自己是契丹人,他的结拜兄弟是契丹首领。萧峰在万军从中威胁了他的结拜兄弟,逼迫他承诺不南下攻击大宋。从汉人的角度,当然是仁至义尽,毫无苛责。

    古龙小说里突出的是风流浪子,人生潇洒,快活,英雄,美人,美酒。他钟情于风花雪月的描写。

    楚香帅踏月盗玉、比肩小李飞刀的月神飞刀、西门吹雪和叶孤城两大剑神在月圆之夜、紫禁之巅的巅峰对峙,经典的人和场面,也总少不了月亮的点缀。

    “情怀内从没有哭笑,是我真的感到倦了,但你令心枯死了仍在跳,令我不禁哭了。”

    更是对一个厌倦了情感波折、人情冷暖,从而与寂寞为伍的浪子内心的诠释。

    “他平生厌恶的就是寂寞,但他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

    这是书上对李寻欢的描写。而古龙自己也说过:“我靠着一支笔,得到了一切,连不该拥有的都得到了,那就是寂寞。”

    在别人眼里,他们凭借自己的武功和手中的健笔,获得了名气、财富、声望。纵横江湖、游走于灯红酒绿、酒色财气之间,呼朋唤友,众星捧月。

    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再厉害的江湖人,依旧被命运所左右,随环境所改变,为恩怨情仇所困扰。

    一个倾倒天下多情红颜的潇洒浪子,一个重情重义的悲情英雄,一生都被身心的痛苦折磨,却又不轻易显示喜怒哀乐,复杂的内心情感全靠眼神表现。

    出自书香世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是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探花郎,后由于被胡云冀上奏弹劾,辞官而去。后投身江湖,以其飞刀绝技位列百晓生兵器谱第三。

    明朝中期成化年间,厌倦了官场世俗的文武全才李寻欢遇难之际被武林高手龙啸云相救,二人结为义兄弟。

    李寻欢和林诗音从小指腹为婚,彼此相爱,但是龙啸云爱上了义弟之妻,对李寻欢横刀夺爱,李寻欢远走他乡。

    几年后李寻欢重新回到中原,无意间与龙啸云的儿子龙小云产生摩擦,于是李寻欢不得以回到李园去面对龙啸云和林诗音,于是又产生了一段情与怨、恩与仇,纠葛最终以林诗音和龙啸云双双身亡完结。

    其后李寻欢卷入驸马失踪案,与金钱帮帮主上官金虹对立,期间认识了惊鸿仙子杨艳,坠入情网,却仍然以悲剧收尾……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15部知名小说,爱国情深,侠骨柔肠。

    金庸、古龙已成经典,他们的离开,注定了武侠的落寞。也就烽火戏诸侯一部《雪中悍刀行》可以后继有力。

    不过前浪后浪推前浪在不久的一天,一定会涌现出,更加优秀的场景,能经得住时间洗礼的作品。

    陆澄从武侠的世界里收回思绪。

    “既然你问起,我就说一说我心中所想吧。我一直在思考人生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你所思考的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李明珠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