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元末种粮食

第四百六十四章 拥兵百万

    张阳泉转头一看,只见一个粉雕玉琢的女童从门外奔了进来,脆声道:“父皇,抱抱!”张开两只胖乎乎的小手,朝张阳泉奔来。

    那女童正是张阳泉之女,名叫张思娴,小名馅儿,被封为常乐公主。

    馅儿这个名字,正是来源于她胖乎乎的小脸,小女娃今年已两岁多了,脸颊圆嘟嘟的,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

    张阳泉蹲下身子,张开手,准备抱她。

    不料馅儿突然看到了观音奴,大吃一惊,一头撞入张阳泉怀里,侧开小脑袋,偷偷打量着观音奴。

    “父皇,她是谁啊!”馅儿低声问道。

    这小丫头属于窝里横的性格,平日在熟人之间,又疯又闹,谁也不怕,还经常欺负弟弟。

    然而碰到陌生人,就会变得胆怯。

    观音奴今年也才七岁,原本待在这陌生的地方,心中极为害怕。

    突然瞧见一个比她更小的孩子,不知为何,心中也就不怕了,朝馅儿做了个鬼脸。

    张阳泉笑道:“她是新来的姐姐,叫观音奴,以后要在这里住一段时间,你们以后一起玩好不好?”

    馅儿点了点头,被观音奴的鬼脸逗笑了一下,旋而又开始害怕,把脸埋在张阳泉臂弯里。

    便在这时,只听脚步声响,秦苓君抱着另一名男童进来了。

    那男童便是张思业,小名叶儿,他与姐姐不同,性格安静,倒更像是女孩一样。

    虽然他每天都被姐姐欺负,不过遇到陌生人时,可比姐姐胆子大多了。

    “母后,那位姐姐是谁啊?”叶儿伸手指着观音奴,一脸好奇地问。

    馅儿见弟弟过来了,莫名就多了几分勇气,奶声奶气地道:“我知道!她、她叫观音奴……父皇说了……以后会和我们一起玩!”

    小孩子吐词不清,又容易结巴,短短一句话,说了好半天才全部说完。

    观音奴哼道:“谁要和你们玩儿!”

    馅儿眨了眨大眼睛,难以置信的望着她,突然“哇”的一声,放声大哭。

    张阳泉和秦苓君对视一眼,都有些忍俊不禁。

    馅儿平日一直待在紫宸宫,下人们对她千依百顺,张阳泉夫妻也极为宠溺她,她成长过程中,几乎从未遇到过别人的拒绝。

    头一遭被人拒绝,她自然难以接受。

    张阳泉正要去哄她,秦苓君却突然将儿子放在地上,递给他一个拨浪鼓。

    “叶儿,姐姐哭了,你过去安慰她。”

    叶儿点点头,走到馅儿旁边,在她面前摇着拨浪鼓。

    馅儿很快被吸引了注意力,伸手就去抢弟弟的玩具,抢到手后,眼睛里的泪水还没干,就格格笑了起来。

    秦苓君嘱咐宫女们看好两个孩子,然后将张阳泉拉到外殿,说道:“陛下,你打算让这孩子住在我这里吗?”

    “是啊,你不喜欢她吗?”

    秦苓君看了内殿一眼,只见观音奴正坐在榻上咬手指,眼珠子转来转去。

    “这小女娃性子很野,和苓思小时候很像,你不怕她把你的两个宝贝带坏了吗?”

    张阳泉笑道:“野一点也好,我可不希望咱们的两个孩子,都被养成内室的花朵。”

    秦苓君一直觉得张阳泉对两个孩子宠溺过头了,见他这次松口,自然乐见其成。

    “也好,那就让这蒙古娃娃住在宫里,陪叶儿、馅儿玩一阵子吧。”

    话音刚落,杨三枪来报,朱元璋求见。

    张阳泉微微一愣,朱元璋正在高邮徐百升帐下听令,他突然返回,莫非宝应的元军有动向了?

    和秦苓君打声招呼,离开紫宸宫,来到正阳殿,只见朱元璋垂手在阶下等候。

    “臣朱元璋,拜见陛下。”朱元璋拱手道。

    张阳泉走到龙椅上坐下,抬手道:“不必多礼,你怎么突然回来了,是不是宝应有什么变故!”

    朱元璋道:“回陛下,扩廓率领大军撤离了宝应。”

    张阳泉变色道:“他把军队也带走了?”

    朱元璋目光灼灼道:“是的,陛下,他领兵朝山西而去,臣以为元廷即将会有一场内战!”

    张阳泉心中一动:“他冲着孛罗帖木儿而去?”

    “正是!”

    张阳泉暗自沉吟,虽然这次的计划没能达成目的,但如果能引起扩廓与孛罗自相残杀,效果也不错。

    朱元璋道:“陛下,扩廓撤离后,只留下少量兵力镇守关隘,军中很多将领都希望立刻出击,打下河南!”

    张阳泉抬头看向他:“你以为如何?”

    朱元璋一脸严肃,道:“臣以为眼下不应该进攻!”

    “哦,为何?”

    朱元璋缓缓分析道:“眼下元军的兵力一共分四大部分。其中扩廓手下三十万,孛罗手下二十万,关中军阀加起来三十万,漠北还有二十万。”

    张阳泉心中一凛。

    元军所有兵力加起来,竟然达到一百万。

    当然了,他打下江南后,手下兵力加起来也能凑足一百万,从兵力来讲,他和元廷的实力称得上旗鼓相当!

    朱元璋继续道:“关中军阀自相混战,不足为虑。漠北兵力要防备瓦刺部,之前高邮之战已经损失不少,应该不会再调用……”

    “等会,”张阳泉打断道:“你说的瓦刺部是什么?”

    朱元璋解释道:“回陛下,其实也是一支蒙古部落,因为生活在瓦刺地区,所以被称为瓦刺部。”

    张阳泉疑惑道:“既然是蒙古人,元廷为何还要防备他们?”

    “只因那个部落的首领名叫也速迭尔,是阿里不哥的后裔。”

    张阳泉恍然大悟。

    阿里不哥是忽必烈的弟弟,当年两兄弟争夺大汗之位,大打出手,最后由忽必烈取胜,阿里不哥兵败被杀。

    这支部落对元廷充满仇恨,难怪元廷不得不防备他们。

    朱元璋接着道:“所以元廷真正的主力,便是扩廓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这两支人马,只要他们两败俱伤,推翻元廷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张阳泉点点头,问道:“徐元帅是什么意见?”

    “徐大帅并未明确表达意见,只派末将回来向陛下奏报。”

    张阳泉微微点头,徐百升既然派朱元璋回来,显然是同意朱元璋的意见。

    朱元璋继续进言道:“我军倘若现在北伐,必定引起元廷惊惧,说不定元帝和太子尽释前嫌,齐心对外。”

    张阳泉暗自沉吟,眼下内乱都未平定,确实不宜北伐,遂道:“也好,那就暂时按兵不动。”

    朱元璋又道:“为了防止元军突袭江都府,可以先打下徐州,倚做屏障,则更加万无一失!”

    张阳泉道:“准奏!”

    七月盛夏,烈日炎炎,黄州东门之外,地上的鲜血被烈日烤干,变成了褐色。

    自从左君弼领兵征讨而来,张必先与他在城门外大战了三场,每次均以战败收场,张必先还中了一箭,伤势不轻。

    自此之后,张必先便坚守不出,不再出城交战。

    今天是左君弼攻城的第八天,队伍已经在城外集结待命。

    左君弼手持方天画戟,身穿亮银白甲,驱马来到黄州城下。

    “张必先,我再最后劝你一次,你若是现在投降,还能保住你妻儿性命!”

    张必先立在墙头,一言不发。

    左君弼又道:“我知道你将妻儿都留在襄阳,等你兵败后,就想让他们逃去四川,投靠明玉珍,是不是!”

    张必先大声道:“是又如何?”

    左君弼冷冷道:“你听说过蓝玉的名头吗?”

    张必先哈哈一笑,道:“就是那个伤了你的小娃娃?”

    左君弼道:“他已经带着轻骑绕过黄州,直取襄阳!算算日子,应该已经打下襄阳。如今,你已经是孤城一座,再不投降,更待何时!”

    张必先愤怒道:“射箭!”

    一阵箭雨射下,只可惜左君弼说话的地方在射程之外,箭矢全都射在他身前的空地上。

    左君弼不再多言,调转马头,回到自己阵营,一声令下,大军又开始攻城。

    黄州城经过陈友谅、张必先两代经营,城墙又高又厚,攻打极为不易。

    而且左君弼手下人马是武昌的守军,战船、火炮都被调走,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依然攻不下城池。

    到了黄昏时分,左君弼下令收兵,华夏军尽数退回。

    张必先刚松了一口气,便见一名斥候奔来,焦急道:“大王,不好了,西门也来了一支人马!”

    张必先脸色大变,急忙下了甬道,策马奔到西门。

    登上城墙一看,只见城外果然有一支人马,打着华夏军旗帜。

    一名少年将军策马而出,大声道:“张必先,你西面的汉阳、随州、德安、襄阳都已被我攻破,还不快献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