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元末种粮食

第四百七十章 效仿肃宗 灵武登基

    正行之间,忽听前方马蹄声响,随即杨三枪的声音响起。

    “陛下,方公爷来了,旁边还跟着何真将军。”

    张阳泉下令停下马车,掀开车帘,没一会,便见方远和何真都来到车外。

    “末将何真拜见陛下!广东叛乱已平,叛贼已押到刑部大牢,末将特来复命!”

    张阳泉笑道:“何将军辛苦了,你们都上车说话吧。”

    两人答应一声,一起上了马车。

    张阳泉道:“启程。”马车又缓缓行驶着。

    张阳泉问起平叛情况,何真将三场战斗轻描淡写的带过,然后一脸严肃的道:“陛下,这次叛乱背后,有人在操纵!”

    张阳泉目光一凛:“是谁?”

    “云南梁王!”

    张阳泉一愣:“是他?”

    云南依然在元廷掌控中,梁王是忽必烈第五子的后代,世镇云南。

    “是的,广东有几支土族是从云南迁徙过来,梁王就是利用那些土族散播谣言,带头挑事,这才引发这场内乱!”

    秦苓君忽然道:“明玉珍不是领兵攻打云南吗?你可有相关消息?”

    “臣正要禀告!”何真沉声道:“明玉珍兵分三路,直取昆明,梁王兵败逃到威楚,昆明失陷!”

    张阳泉皱眉道:“明玉珍打下云南了?”

    何真道:“那倒没有,梁王向大理总管段功求救,段功率兵三万相援,于关滩击败了追击的夏军。后来又长驱直入,收复回蹬关和七星关。夏军损失惨重,退出昆明,返回四川。”

    张阳泉目光闪动:“你说的段功,是不是大理段氏?”

    何真道:“是的,当年段氏篡夺南诏政权,建立大理,后来被蒙古灭国。最后一代国君段兴智被元朝封为第一任大理总管,段功是第十代总管!”

    “想不到段氏竟对元廷如此忠心!”张阳泉摸了摸鼻子。

    何真道:“臣倒是听到一个消息,说段功爱慕梁王之女,阿盖公主。段功收复昆明后,梁王把阿盖公主嫁给了段功!”

    张阳泉点点头,道:“将来咱们收复云南时,需得格外注意段氏!”

    何真迟疑了下,道:“陛下,眼下既然没有北伐,何不出兵攻打云南?您只需给末将十万人马,末将一定为您打下云南!”

    方远插嘴道:“何将军,云南地处偏僻,打下来也用处不大,眼下还需以北伐为重!”

    何真暗叹一声,道:“是,末将知道了。”

    张阳泉知道何真立功心切,想要封爵,道:“这样吧,何将军,你立刻返回广东,收集云南情报,测绘舆图。将来攻打云南时,我任命你为先锋!”

    何真大喜,拱手道:“末将领命!”

    ……

    冀宁路,阳曲县。

    阳曲县是冀宁路治所,县内有一座园林,本是冀宁第一富商私园,被元太子看上,已经成为了他的临时行宫。

    私园大堂被重新装潢过,变得更加宽大,成为众人议事的朝堂。

    这天上午,元太子召集百官,又命人将扩廓、白锁住、关保等大将请了过来,显然是要决议什么大事。

    元太子端坐在一张刚修的龙椅上,见文武官员到齐,咳了一声,开口道:“方今天下不宁,贼兵四起,父皇沉溺享乐,任用女干臣,朝纲混乱,致使本宫流落到曲阳县!”

    群臣齐声道:“臣等有罪!”

    元太子叹道:“最近本宫一直在研习史书,想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结果无意中发现一件事!”

    “殿下发现了什么?”左手第一位大臣问道。

    此人是脱脱长子,名叫哈刺章,和元太子从小一起长大,如今是太子身边第一信赖之人。

    元太子道:“本宫突然发现,本朝眼下的情况,竟然与唐朝唐玄宗晚年时期,极为相似!”

    哈刺章目光一亮,道:“殿下说的极是,玄宗晚年,昏聩颟顸,这才爆发安史之乱,与眼下的红巾之乱如出一辙!”

    另一名年老官员附和道:“不错,唐玄宗沉溺享乐,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女干臣,致使朝纲混乱,天下不宁,与咱们那位陛下一模一样。”

    此人叫郑深,是太子的汉学老师。

    元太子缓缓道:“安史之乱,贼兵也是气焰汹汹,差点打到了长安,逼迫皇帝出逃。你们知道最终唐朝是如何平叛的吗?”

    哈刺章大声道:“是唐朝太子在灵武登基,集结了一批忠肝义胆的大臣和武将,终于将贼兵击溃!”

    “说的对极了!”

    元太子一拍桌案,道:“诸位随本宫来到阳曲,可谓忠心耿耿。又有扩廓元帅、白锁住将军等能征善战之将,何不效仿先贤,在阳曲登基,力挽江山社稷于危难?”

    哈刺章大声道:“臣愿拥立殿下登基!”

    郑深跟着道:“老臣附议!”

    其余大臣纷纷出列,出声附议,然而军中将领却都望着扩廓帖木儿,见他一动不动,也就没有人做声。

    元太子目光凝视着扩廓,缓缓道:“扩廓将军,唐肃宗有郭子仪相助,方才延续了李唐江山,你可愿做本宫的郭子仪?”

    扩廓沉默半晌,行了一个蒙古礼节,道:“殿下,请恕臣直言,眼下的情况与唐朝并不相同!”

    太子眉角跳了跳,道:“哦,你且说说,有何不同?”

    扩廓道:“唐朝时期,唐玄宗逃往蜀地,显然是放弃了江山。朝野上下,极需要有人站起来对抗叛军,所以唐肃宗继位时,才能得到众人拥戴!”

    哈刺章大声道:“当今陛下荒Yin无道,早已失去人心,群臣都期待明主出现,有何不同?”

    扩廓沉声道:“平心而论,陛下在对付叛军时,任用脱脱丞相和先父等人剿贼,并非错误选择,算不上太大过失。”

    哈刺章听他褒奖自己父亲,便没有再出声反对。

    元太子不动声色,淡淡道:“还有吗?”

    扩廓道:“陛下有孛罗帖木儿支持,拥有二十万兵力。就算您登基了,孛罗帖木儿也不会归附,只会让朝廷更加分裂!”

    元太子道:“孛罗帖木儿是乱臣贼子,本宫登基后,首要之务,就是领兵消灭此人,消除内乱!然后再专心剿贼,难道不好吗?”

    扩廓道:“殿下太小看孛罗,也太小看贼军。咱们若是与孛罗大打一场,就算能赢,也是惨胜,届时将无力对付贼兵!”

    元太子道:“那山东王有何高见?”

    扩廓沉默不语,眼下这种局面,确实让人进退不得。

    白锁住忽然道:“不如静观其变,也许局势会出现新的变化!”

    元太子目光转向关保,道:“关将军以为如何?”

    关保露出犹豫之色,低声道:“末将只是一介武夫,全凭殿下做主!”

    元太子眼中亮光轻闪,道:“可能是本宫太心急了吧,既然扩廓元帅觉得眼下不适合登基,那此事暂且不提。”

    扩廓道:“殿下英明!”

    元太子淡淡道:“无论如何,咱们不能总待在冀宁。扩廓元帅,本宫希望你能击败孛罗帖木儿,夺回大都。”

    扩廓露出迟疑之色,道:“殿下,我刚才说过,如果与孛罗两败俱伤……”

    太子打断道:“本宫知道,不过本宫相信扩廓元帅军事能力在孛罗之上,再加上你有兵力优势,若是能施巧计击败此人,收服他的人马,岂不两全其美?”

    扩廓想了想,道:“臣明白了,明日臣就会调兵东进,只要发现孛罗露出破绽,就会全力出击!”

    太子欣然道:“这就对了,一切都仰仗元帅了!”

    朝会结束后,文臣武将全部告退。只有哈刺章跟着太子来到后园。

    进入水阁后,哈刺章沉着脸道:“殿下,扩廓此人野心勃勃,不可再重用了!”

    太子道:“野心?”

    “不错,他不肯您登基,就是希望能够控制住您,从而继续壮大自身实力,好为将来叛乱做准备!”

    太子沉吟半晌,摇头道:“那倒不至于,此人只能说有私心,对我大元倒是忠心耿耿,并无二心!”

    “那他为何反对您登基?”

    太子缓缓道:“我说过了,他的问题在于私心。他不愿与孛罗交战,就是担心两败俱伤,导致自己实力损伤!”

    哈刺章哼道:“如此来看,此人更加不能重用!我看关保不错,将来可以将兵权转移到他手中!”

    太子淡淡道:“我心中自有分寸。如今破局不能指望扩廓了,需得从大都入手!”

    “大都?”

    太子面色一寒,道:“孛罗在大都的所作所为,你应该也知道吧!”

    哈刺章低着头,小声道:“是!”

    太子冷冷道:“此人如此横行无忌,完全不将父皇放在眼里,用不了多久,父皇就会无法忍受他!”

    哈刺章目光一亮:“所以咱们等着?”

    “不,时间紧迫,立刻派人返回大都,收买父皇身边的人,出言挑拨,尽快让父皇与他翻脸!”

    哈刺章赶忙道:“我这就去挑选人手!对了,孛罗不花和牙罕沙刚投靠陛下不久,应该比较好拉拢,您看如何?”

    太子皱眉道:“这两人从江都府过来,本宫有些不放心!”

    哈刺章劝道:“殿下,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切不可太多疑了!”

    太子道:“你说的也对,那你去安排吧。另外,也可以从父皇身边的妃子入手,这些女人都恨极了孛罗帖木儿,也是拉拢的好对象!”

    “殿下英明,臣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