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元末种粮食

第四百八十六章 势如破竹,威震天下

    王信十分愤怒,只好独自返回沂州驻守。

    当他回到东平路时,听到消息,说一支贼军正在攻打济宁,他父亲已率沂州兵马前往增援,于是直奔济宁。

    岂知奔到半路,就见大路上零星奔来一群溃兵。

    其中几名溃兵还想抢他的马,被他杀死三人,揪住最后一人,喝问:“你们是哪里的兵?”

    那溃兵道:“小人是济宁守军,济宁城已被贼兵攻破啦!”

    王信脑中一震,颤声道:“那援助济宁的沂州军呢?”

    “不知道啊,小人没看到援军,城破之后,大家就各自逃命去了!”

    王信心中大急,松开那人,策马朝济宁狂奔。

    越靠近济宁,路上就能看到越多的溃兵和百姓,不少溃兵还在抢夺百姓财物。

    王信愤怒不已,将胡作非为的溃兵全部杀死。

    结果惹得两群溃兵聚在一起,一共二十多人,将王信团团围住,一个个目露凶光的望着他。

    就在对方要动手时,大地忽然猛烈震颤!

    众人同时朝着南面望去,只觉头皮发麻,双脚发软!

    只见一支蓝色骑兵策马飙来,转眼就奔到近前,其中一支百人队过来围住众人。

    那些溃兵半点不敢反抗,立刻跪地投降。

    百人队将领望着王信,喝道:“还不跪地投降?”

    王信紧紧握着刀,怒视着这帮贼兵,大声道:“我是沂州义兵万户府的人,怎会向你们这帮贼子投降?”

    百户破口骂道:“你们都是汉人,却替蒙古***卖命,让你家先人知道,还不打死你们这帮孽障!”

    一名十夫长大声道:“兄弟,蒙古人将我们汉人当做猪羊看待,干嘛还要替他们效力?”

    王信面红耳赤,一时不知该如何反驳,大声问道:“沂州守军呢?”

    百户道:“负隅顽抗,已被我们击败,主将已经投降!”

    王信吃了一惊,确认道:“主将真的投降了吗?”

    百户不耐烦道:“我们朱大帅有令,凡是汉人,都给你们一次洗心革面的机会。你快做决定吧,我没功夫与你浪费时间!”

    王信长叹一口气,将兵器扔了,跪在地上。

    百户派几个人将王信等俘虏押送回济宁城,随即大声道:“继续前进,追击溃兵,不得侵扰百姓!”

    这支人马正是朱元璋的队伍,他进入济宁路后,大多州县望风而降,只有济宁城守军不肯开门投降。

    于是他领兵攻城,只用了半日不到,便攻破了济宁城,又派出部队追击溃兵!

    追击百里后,众将官返回济宁。

    朱元璋传下命令,让大军在济宁歇息一夜。

    次日清晨,大军继续北进,朝着东平路进军!

    沿途州县皆是开城投降,有不肯投降的达鲁花赤,也都被手下官吏杀死。

    东平守将听说贼兵势如破竹,吓得连夜逃离,东平路知州立刻带领全路官员,迎出城门投降。

    朱元璋见民心归附,暗暗点头,在东平路歇息了半天,继续北进,一路打到黄河扼口中湾。

    他进军神速,打下中湾时,李二也才刚刚打下曹州。

    此时元廷才终于收到贼兵来犯的消息,急忙调兵遣将,让关东四大军阀和各地的义兵纷纷支援山东。

    四大军阀的人马正好退到长安,四人又聚在大明宫含元殿商议。

    脱列伯道:“陛下的旨意到了,咱们该如何是好?”

    孔兴道:“邠国公,你是盟主,你发个话吧,咱们救不救山东?”

    李思齐沉声道:“贼兵三十万,比我们加起来还多,而且别忘了襄阳还有一支贼兵主力,咱们若是去了山东,襄阳贼兵来犯怎么办?”

    孔兴抓了抓头,道:“对啊,他娘的,陛下不懂军事,总是胡乱下旨意!”

    张良弼跟着道:“山东距离太远,又是咱们不熟悉的地方,很容易被贼兵偷袭!”

    脱列伯大声道:“那就不救了!”

    李思齐道:“直接抗旨也不好,不如领兵去汴梁驻守,做做样子!”

    三人皆称善,于是关中军出潼关,走洛阳,直奔汴梁。

    当朱元璋和李二攻打北面和西面时,徐百升领大军朝着益都进军。

    益都是毛贵当初打下山东时的根据地,后来察罕攻打益都,被王士城和田丰刺杀,最终王保保收复益都。

    这座城池称得上山东第一坚城!

    然而元军忙着内斗,益都兵马早已抽空,只有八千人马驻守。

    守将普颜不花死战不屈,经过两日血战,最终八千守军全部阵亡,益都落入江都军之手。

    益都失陷,附近州县纷纷来投,只有寿光、临淄两处拒不投降。

    徐百升派遣常遇春和王大,各领一万人马,打下了两座县城!

    就在徐百升攻打益都时,河北地方武装得到元帝的旨意,纷纷渡河来驰援山东。

    这些人以冯德为首,另有陈壁、杜天佑、蒋兴三名义兵万户,四人总兵力加起来,达到三万之众。

    这些人虽然都是汉人,但长期位于河北。

    自红巾起义以来,河北受到的影响最小,百姓大多依然忠于朝廷,所以纷纷主动从军,抗击起义军。

    只可惜这些地方武装并未经过正规训练,军械用的大多是木枪、竹枪,十人之中只有一人披甲,战力十分有限。

    朱元璋探知他们动向后,引兵迎击,两军在中湾以西六十里的一片平原大战。

    朱元璋有意全歼他们,一开始故意诈败,引他们追击,然后派出小股部队绕后,将他们渡河过来的船只全部烧毁。

    待船只全部焚毁,江都军这才全面反击,大败这支元军。

    败逃的元军逃到河岸,见船只都没了,只能跪地投降。

    朱元璋将投降的兵丁全部俘虏,派出一支人马,押送他们去徐州,自己继续领兵扼守黄河。

    河对岸的元军见他如此骁勇善战,无人敢再过河救援。

    西面的关中诸侯进入汴梁后,便没有任何动静,似乎并不打算去救援山东。

    李二本来都布置好了迎敌战略,见敌人不来,反倒有些失望。

    徐百升打下益都后,兵分两路,自己率主力包围济南,又派常遇春和王大攻打登州和莱州。

    五日之后,济南终于也被攻破,东边也传来捷报,登莱二州被常、王二将攻下。

    一个多月的功夫,山东全境已尽落入江都军手中。

    当初毛贵兵锋猛锐,打下山东也用了数月光阴,如今江都军一个多月就拿下山东,整个天下为之震惊。

    中原百姓们原本还半信半疑,怀疑这支南边来的起义军能否像红巾军一样强大,正面击败元军。

    这一战后,他们终于消去疑心!

    这正是他们期盼已久的王师!

    对各地的元军守将来说,江都军已经成为洪水猛兽,凭自己肯定守不住,于是纷纷向朝廷求援!

    然而大都朝廷早已是一片惶惶然,官员们都在暗中变卖家产,做好撤离大都的准备。

    朝堂议论时,太子和众大臣都觉得贼兵下一步很可能直奔大都,应该下令紧守黄河北岸。

    只有孛罗不花持不同意见,认为贼兵不会立刻进攻大都,而是进攻河南!

    元帝一开始不信,按照太子的建议,下令防守河北。

    然而数日后,前方传来奏报,贼兵开始向西集结兵力,似乎要攻打河南。

    元帝吃了一惊,觉得孛罗不花料事如神,便单独召见他,询问抗贼策略。

    孛罗不花微笑道:“陛下不必担心,有关中军驻守汴梁,只需再让塞因太尉领兵十万,增援汴梁,当可无忧!”

    元帝愣道:“大都只剩下这十万守军,若是调走,河北岂不空虚?”

    孛罗不花道:“可从沈阳开元王处,调兵十万,回守大都!”

    元帝道:“若是调走沈阳兵马,金州贼兵来犯又该如何?”

    孛罗不花正色道:“沈阳还有几万人马,应该能守住,就算守不住,也可以调漠北兵马救急啊!”

    元帝一想也是,便采纳了他的建议。

    塞因得到命令后,领兵十万,渡过黄河,一路前往汴梁。

    然而徐百升动作比他更快,他派左君弼领两万骑兵为先锋。

    左君弼立功心切,昼夜疾驰两百里,抵达陈桥。

    此时的汴梁城内,早已一片混乱。

    四支关中军原本就矛盾重重,相互间征伐一年,下层将领之中,很多人的战友兄弟,都死在对方手中。

    原本攻打王保保时,四人分开扎营,相互看不见,还不至于出问题。

    如今四军同待在一座城池中,抬头不见低头见。

    有时在酒楼喝个酒,就能撞个正着,相互呛两句,继而破口大骂,最后演变成大打出手!

    没过几日,四支人马的摩擦就越来越大,尤其是李思齐与张良弼之间。

    因为李思齐次子死于张良弼手下一名偏将。

    有一次喝酒时,李思齐另一个儿子看到那名偏将,双方大打出手,那名偏将被李家军打断了腿。

    张良弼勃然大怒,找李思齐质问,李思齐只象征性的责怪了儿子几句,便没有后文。

    张良弼自然不肯干休。

    当初他顺着李思齐,是因为担心王保保灭了自己,如今没了这层担心,也就不客气起来,两人直接破了脸。

    自那以后,四支军队经常在城中械斗,几乎每一次械斗,都会有人伤亡。

    汴梁城中的混乱情况,简直和当年的濠州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