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元末种粮食

第五百一十四章 张阳泉的定都计划

    入夜之后,胡惟庸收拾好行礼,带上几名军士,告别李善长,来到了潼关关口。

    出关门时,迎面忽然过来一名少年将领,朝他拱手致礼道:“胡侍郎!”

    胡惟庸看了那少年一眼,拱手还礼,道:“小将军认识胡某吗?”

    那少年年纪轻轻,却极懂礼数,胡惟庸拱手时急忙欠身。

    待对方行礼完,才直起腰,开口道:“小子王振威,曾随家父参加过李尚书的烧尾宴,见过胡侍郎!”

    “令尊是?”

    “家父王大!”

    胡惟庸微笑道:“原来是镇江侯的公子,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王振威道:“您过誉了!”

    胡惟庸急着赶路,便没有与王振威多说,驱马离开了关口。

    王振威骑马来到大营,他如今是偏将,在营中有一座自己单独的营帐。

    刚进大营,却见一名少年正坐在他的帐案后面,手中拿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王振威脸一沉,道:“蓝玉,谁准许你动我的东西?”

    蓝玉笑道:“王小胖,你才多大年龄,也学那些大人一样读兵书了,这上面的东西你看得懂吗?”

    王振威脸一红,怒道:“不许叫我王小胖!我读不读得懂关你什么事?”

    蓝玉嘿了一声,将兵书放在桌案上,道:“我没兴趣管你的事,不过有件事想和你商量一下!”

    王振威抱着胳膊,哼道:“天下无敌的蓝老大,也有事要找我商量吗?”

    蓝玉笑了笑,道:“你对别人不是很有礼貌吗?怎么对我这么大敌意?”

    王振威忿忿道:“谁让你总和韩林儿在一起!”

    蓝玉失笑道:“果然还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

    王振威指着营门,怒道:“你给我滚出去!”

    蓝玉收起笑容,沉声道:“我不是来求你,只是看你还有点本领,跟你分享一件好事?”

    王振威愣道:“什么好事?”

    “你知道龙潭卫吗?”

    “当然知道,陛下从江都府带过来的卫队嘛!”

    蓝玉沉声道:“我若是没料错,这支军队接下来会成为关中战场的主力,你是想继续待在梁荣将军手下碌碌无为,还是转入龙潭卫杀敌立功?”

    王振威眼中亮光一闪,道:“当然是转入龙潭卫!可这事我们能决定吗?”

    “我打听过,进入龙潭卫有两个条件,第一要骑术好,第二要枪术好。你骑术不赖,我知道你爹也一直在偷偷帮你训练枪术!”

    王振威傲然道:“比枪术,我可不怕你!”

    蓝玉笑道:“谁强谁弱,以后自有分晓。眼下先得进入龙潭卫!”

    “怎么进?”

    蓝玉道:“明天我们一起去找陛下,请命攻打李思齐!我一个人势单力孤,你一起去的话,陛下可能会答应!”

    王振威迟疑道:“这样就能进龙潭卫?”

    “不错!陛下肯定会让龙潭寨攻打李思齐,而且龙潭卫还没有主将,咱们动作快的话,也许能抢到领兵机会!”

    “可我们都还只是偏将!”

    蓝玉道:“偏将也能领三千人,咱们各领三千骑兵火枪,你没信心收拾李思齐吗?”

    王振威想了想,道:“李思齐还有多少兵力,你知道吗?”

    蓝玉笑道:“你小子倒还挺谨慎。李思齐主力被消灭,如今只剩下三四万人马,而且斗志低迷!”

    王振威目光一亮,道:“好,明天我和你一起去向陛下请命!”

    只可惜,次日一大清早,二人便收到军令,跟着梁荣领兵进军长安。

    入城之后,蓝玉和王振威都开始接收张良弼的军队,两人各接收了两千人,将其重新分编到自己的队伍中。

    另有六万降军被调到南阳,编入朱三的襄阳军中。

    等梁荣稳定长安局势后,已到了十一月中旬。

    张阳泉这才率领龙潭卫离开潼关,来到长安城。

    出关之后,大地仿佛变成一片黄色。

    自唐末之后,关中多次历经浩劫。

    元朝执掌天下后,更希望将关中当做放牧之地,故而关中并未得到发展。

    红巾起义后,李武的西路军侵袭关中,之后四大军阀崛起,相互混战,导致大量人口逃亡。

    所以关中地区几乎没有一刻的安生时期,百姓们生活苦不堪言。

    商旅们宁愿从和林绕道西域,也不愿进入关中地区。

    张阳泉沿着黄土沙地一路西行,沿途几乎看不到一个有人的村社,不由暗暗感叹。

    难怪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关中地区反而更加落寞,经过几百年的更替,很难在这里在看到汉唐时期的余晖!

    黄昏时分,残阳如血,大地更显萧瑟,远处山坳之中,隐隐能看到炊烟。

    看来百姓们也不是都离开了这里,也有部分人躲到了更偏僻的深山之中,躲避战乱。

    前方地平线忽然冒出一座城池,土黄色的外城郭,与地面几乎融为一体。

    走近之后,张阳泉才发现这座城池又矮又小,城楼甚至还比不上蓝田,与他心中的长安城天壤之别!

    城门之外,梁荣早已带着蓝玉、王振威等一众小将等候。

    城门口围了不少长安城的百姓。

    他们和这座城池一样,身上也仿佛染上一层黄色,面黄肌瘦,营养不良,但都显得很喜悦,也很自豪!

    长安城是好几代王朝的首都,无论过多久,长安百姓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份荣耀。

    在他们心中,只认可汉人王朝的统治者。

    如今长安刚刚迎来王师,这位新皇帝就亲自过来,让他们倍感骄傲!

    张阳泉瞧见百姓们的表情,心中的失望也慢慢消退,问道:“这是唐朝时期的长安城吗?还是说旧城已毁,这是新建的城?”

    刘伯温道:“回陛下,现在这座长安城,只是在原来长安城的内城遗址上重建,外城早已泯灭在战火之中!”

    张阳泉点点头。

    这就难怪了,就算长安城再破败,也不可能这么小,原来只重建了内城区!

    李善长察言观色,道:“陛下若是想定都长安,臣可以派人找来以前图纸,重新修葺!”

    张阳泉想了想,道:“此事以后再说吧。”

    他已决定将长安城定为西都!

    等夺回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就重新打通丝绸之路,连接东西贸易。

    江都府定为东都,致力于发展海上贸易,建立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两条贸易之路,都代表着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文明要想保持活力,就必须不断的对外探索!

    大军入城后,视野为之一变!

    长安城虽然没有想象的雄伟,但城内的街道和建筑却很显大气。

    唐朝时期,长安城内城由太极宫、大明宫和皇城组成。

    这座长安城在内城遗址上重建,故而很多地名沿习着唐朝时期的称谓。

    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含元殿遗址!

    后人在遗址之上,重建了一座新的宫殿,也叫含元殿。

    李思齐、张良弼四人组建反王保保联盟时,就是在这座大殿结盟立誓!

    张阳泉的临时住所,也安排在含元殿。

    他换了一身衣服,命人将刘伯温和李善长喊到后殿,向两人了解元朝对外贸易的情况。

    刘伯温当过元朝官员,所以对这些比较了解。

    “回陛下,汉唐时期,与西域通商需要经过很多大小国家,极易受到阻碍。而蒙古人将西域小国全部消灭,整合为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三个国家!”

    张阳泉点点头,道:“这三个汗国都臣服元朝,所以元朝贸易应该非常繁荣了?”

    “不然,虽然元朝贸易没有阻碍,但远比不上汉唐时期!”

    “这是为何?”

    刘伯温道:“只因蒙古人拓展疆土时,残忍嗜杀,许多小国的国民被屠杀殆尽,其他国家人口也十去七八。”

    李善长咳了一声,插嘴道:“这不奇怪,我听说蒙古人曾打算将所有汉人杀死,将中原变成他们的牧场!”

    张阳泉道:“所以因为西域人口急剧锐减,商业行为也变少了?”

    李善长道:“料来不错。”

    张阳泉又道:“如今河西走廊情况如何?”

    刘伯温道:“河西地区被元朝划给了一群蒙古部落,他们原本都是察合台汗国的王公贵族,后来才投靠元朝。”

    张阳泉愣了一下,道:“他们势力强大吗?”

    刘伯温道:“河西部落之中,有七个蒙古部落最强,全都是世袭的王爵,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万人马!”

    张阳泉心中一凛,道:“元朝还有这样一支力量,为何从未使用?”

    刘伯温笑道:“陛下不必担心,这些人名义上属于元朝,其实自成势力,相当于独立王国,并不听从元廷号令!”

    张阳泉点点头,暗道:“这七个部落应该就是明朝的关西七卫了!”

    明朝时期,朝廷用羁縻的手段拉拢这些蒙古人,结果这些人经常不听号令,甚至斩杀明使或者劫掠人口。

    如今张阳泉北伐时间比朱元璋早多了,实力也强多了,自然不需对这些人妥协。

    等解决了王保保,就可以对这些人动手,夺回河西走廊,重新打通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