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夫人是一品将军

第三十二章 寒潮

    卸下后,果然轻松许多。

    庞荣戴着负重腰带走了一天,一停下,他瞬间瘫在地上,几乎动弹不得,就更别说出去找吃食了。

    小弟们看着都有些不忍。

    大哥,你这是何必呢!那苏姑娘她就不是人啊!

    可惜小弟们不敢说出口,因为大哥他入魔了。

    庞荣看向一旁戴着全副负重装备还步履轻盈的苏卿卿,心中更加坚定了几分,他就不信自己还比不上一个小姑娘,肯定是因为他这才刚刚开始,所以不适应,等过几天他适应了就好了。

    结果第二天,庞荣累成了狗。

    第三天亦是。

    第四天亦然。

    而苏卿卿竟然已经开始让张小云做第二副负重装备了。

    这般差距,让庞荣心碎。

    但也并非全无效果。

    夜里他将负重腰带取下后,吃饱喝足,明显感觉自己步伐轻盈,速度快了不少。

    也就是这样的进步让他坚持了下来。

    此时,已经进入十一月,寒潮席卷大地,天气骤冷,灾民们身上的衣衫单薄,夜里即便是抱团取暖也无法抵御寒冷了。

    翌日清晨,灾民群中便响起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低沉,沙哑,沉重。

    仿若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挤压着所有灾民的心。

    突然,有人倒下了,重重砸在地上,一旁响起孩童的哭喊声:“娘,娘,你怎么了?你快醒醒啊。”

    “救命啊,谁来救救我娘啊?”

    无助,彷徨,弱小。

    “老二,带着阿欢去看看。”郑老爷子口中的老二就是郑二伯,阿欢是郑二伯的长子郑欢。

    郑二伯低低地应了一声,带着郑欢走到那倒下的妇人身旁,对那哭喊的孩童道:“孩子,让我瞧瞧吧。”

    孩童惊喜地看向他,“大夫,您是大夫,求求您救救我娘,我给您磕头了。”说着,重重的在地上磕了几个响头。

    郑二伯让郑欢将孩童扶起来,自己去把那昏迷妇人的脉。

    把完后,他叹了口气,对着郑欢道:“你来。”

    “是。”郑欢应了一声,然后去把那妇人的脉,道:“寒气入体,血虚寒厥,当用当归四逆汤。”

    “嗯。”郑二伯拖了个大长音,话音一转:“那你可能配出来?”

    郑欢一愣,当归四逆汤中要用到红枣、当归等药材,但他们此时手中并没有这些药材。

    “小子,你还有得学。”郑二伯调侃了一句后正色道:“当归四逆汤取四逆汤,对补气血可能不足,但治疗风寒尚可。做大夫,要学会就地取材,不能死记医书。”

    郑欢点头,温声道:“儿子受教了。”

    说完,郑欢回到郑家的队伍中,取了药材,让那孩童去捡柴火,用孩童和妇人的陶罐,就地熬药。

    孩童知道这两位大夫是要救他的娘亲,不敢懈怠,虽才八岁,却跑得极快,捡上一堆就往回抱。

    有好心的人见状,也帮他拾了些柴火。

    众人拾柴火焰高,药很快熬好,放温后,给那妇人灌下。

    孩童跪在一旁,目不转睛的盯着妇人的脸,希望她下一刻就能醒过来。

    郑欢给那孩童留了两副药,告知他如何煎药后准备离开。

    “大夫,伯伯,哥哥,我娘怎么还不醒?”他见两人要走,忙问。

    “你娘累了,喝了药,让她睡一会儿,你要是勤快些,多捡些柴火来烧火,多抱抱你娘,让她暖和些,或许她能早些醒。”郑二伯和蔼可亲的道。

    孩童忙不迭点头,“我勤快,我很勤快。”

    郑二伯摸摸他的头,想叹口气,又忍住了。

    他们能做的也就这么多,那妇人能否挺过来还要看天意。

    如今缺衣少食,连个避寒的地方都没有,即便这次好了,也很容易反复。

    两人追上队伍,心情都十分沉重。

    之后,大家都知道郑家这里有大夫,不时有人来找郑家人出诊,请得最多的就是郑二伯和郑欢。

    因他二人救了那妇人,灾民们觉得他们最心善。

    郑家的药材也不多,他们队伍里也有不少妇老幼,为了以防万一,不敢将药材全部用光,因此出诊后给药给得越来越少。

    遇到轻症的病人直接将药材拿给病人亲属看,让他们自己沿途找一找。

    因着风寒病人过多,今日赶路的速度比平日慢了一倍。

    傍晚,找到落脚地后,郑家熬了一大锅野姜汤,让所有人都喝上一碗,抵御风寒。

    苏卿卿、张小云和庞荣等人也喝了,喝完后,苏卿卿找郑童要了治疗风寒的药材,看了一眼后带着张小云进山。

    一是打猎,二是找药材。

    庞荣如今以苏卿卿马首是瞻,苏卿卿干什么他就做什么,全然没了当初打劫时的凶狠。

    但他记忆力没有苏卿卿那般好,因此拿了几株药做范本。

    采药这事儿实在讲究运气,一个时辰下来,苏卿卿二人只采到十株。

    夜色如墨般浓重,寒气侵袭而来,苏卿卿带着张小云回程。

    到了落脚地,她先是让张小云煮了一大锅热水,灌入水壶中,让张小云抱着水壶。

    她有灵气护体,比一般人抗冻,但张小云就不行了,小姑娘本来就年纪小,长得柔弱,若是受了寒,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

    在孟婉卿的记忆里,这样的风寒能要人性命。

    好在前几日,因为鱼太多,苏卿卿吃得腻味,用鱼换了不少布料,原本是用来做负重带的,这会儿这些布她准备都用来给张小云做衣裳。

    虽然只是多两层布,但聊胜于无。

    之后,她和张小云一起捡了不少柴火回来,熬了热腾腾的肉汤喝下后,不断的往火堆里添柴,夜里寒冷,火一定不能断。

    火堆上架着陶罐,陶罐里有水,只要水壶里的水冷了,就能及时替换。

    张小云抱着热乎的水壶睡去,姐姐真好,她想。

    接下来几日,风寒的病人越来越多,就连郑家都有人病了,每个人心里都十分沉重。

    但还是拖着病躯往前走。

    前方有一片村庄,因洪水凶猛,村里大部分房屋已经被冲垮,少部分没被冲垮的也是摇摇欲坠,仿佛下一秒就要散架。

    这种村庄灾民们之前也不是没遇见过,但此时看着这些房屋,大家心中都无比渴望,渴望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