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夫人是一品将军

第三十五章 翁县

    三日后,灾民们终于到了兴义府最外围的县——翁县。

    却被告知无户籍不得入。

    大家都是被大水冲出来的,哪还有什么户籍?

    仅少有几个人身上还有户籍,却又被告知要缴纳入城费,一人一两银。

    一时间哀嚎声和谩骂声交织在一起。

    喧哗中,有一男子从脚缝里扣出个银角子,拿着户籍递给守门的官兵,谄媚道:“官爷,小的可以进去了吧?”

    守门的官兵满脸嫌弃的看着那银子,再看看男子发黑的手,一时都要吐了,忍着恶心招呼旁边的官兵拿了个篮子来,道:“扔里面。”

    男子照做。

    官兵拿着他的户籍盘问了几句发现没什么问题后,道:“你可以进去了。”

    男子喜出望外,高声“哎”了一声,正要进去,后方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声道:“不能让他进去。”

    此话一出,人群中的哀嚎声、谩骂声都没了,渐渐变成了“不能让他进去”。

    男子被吓了一跳,还未反应过来,就不知被谁拖进了人群里,手上的户籍被人抢走。

    甚至连衣裳都被扒了下来,几个银角子落出来,很快被人哄抢而光。

    只留下男子半裸着身子撕心裂肺的坐在地上哭嚎。

    官兵握着刀把大声喝道:“没有户籍和入城费,不得入内,擅闯者,死!”

    那男子抹了把泪,站起来,眼含期待:“官爷,我可以进去吧?”

    官兵:“你的户籍呢?”

    男子错愕:“刚刚不是看了吗?”

    官兵:“是么?我忘了,需要重新盘查。”

    男子破口大骂,官兵不为所动。

    苏卿卿站在角落里,看完这戏剧性的一幕,带着张小云转身离去。

    她身上揣着两张五十两的银票,还有十几两的碎银子,张小云身上还有那日卖鹿肉的十八两,所以钱她不缺,但手中李大丫和李二丫的户籍却是假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

    看这官兵的架势,翁县并不欢迎灾民,所以想靠着这户籍和入城费两个条件将灾民堵在城外。

    毕竟这两样,百个灾民中鲜有几个能满足。

    但偏又有灾民能满足条件,因此灾民心中存有希望,不会暴动。

    可一旦有人想进城,就有可能像刚才那个男子一样被不满足进城条件的灾民群起而攻之,最后即便是满足入城条件的人也无法入城了。

    官兵便可将灾民们堵在城门外。

    夜色渐渐降临,翁县似乎害怕灾民们如果没东西吃会暴乱,因此搭了粥棚,可惜那一碗粥里没几粒米,大家也就是喝碗有点米味的汤水,连水饱都算不上。

    可就这么一碗米汤,却让灾民们的情绪安稳了一些,他们已经快两个月没尝过米的味道了,上一次还是在寿阳城外喝的救济粥。

    苏卿卿带着张小云也去领了一碗粥,像所有灾民一样喝了个精光,然后带着张小云远离城门,准备去烤鹿肉。

    天气冷,所以这鹿肉还有剩余。

    此时,郑家和庞荣等人都十分有默契的跟在苏卿卿后面,生火准备做晚食。

    郑家人身上是有户籍的,即便没有,郑友奎是族长,也是里正,有资格重开户籍。

    只是他们身上银两不够,郑家此次迁徙的族人共六十二口,中途死了五个,如今还有五十七人,这就是五十七两银子。

    当初都是被大水冲出来的,彼时大家身上都多多少少有些银子,只是不多,后来在寿阳府又花了一部分,所以此时郑友奎统计了一番,发现只有三十八两。

    而庞荣等人身上则是户籍没有,银两也不够。

    “这翁县定的什么劳什子规矩,不会就是故意不让我们进吧?”大家一边烤一边讨论起来。

    万一这些当官的都串通好了,寿阳府不让他们进,兴义府也不让进,那他们千里迢迢,走了近两个月来到兴义府是为了什么?

    众人心中都生出忧虑。

    “人太多了,翁县难以收容,定这两个规矩估计是想筛选一批人进去,这个时候能拿出一两银子又有户籍的人都不会太差,进去之后不容易生乱。”郑友奎在医道上的天赋不高,能当上族长是因为上任族长的力保,相比于一心只求医道的族人,他更懂得民生和政事。

    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带领郑家这一支逃过了多次劫难,因此,原本认为他不足以担当族长之位的族人都渐渐认可了他。

    此时来到翁县城门外的灾民有四万之多。

    那晚被匪徒杀了好几千人,中间又病死了几千人,但后来又有许多原本留在寿阳府外的灾民开始往兴义府这边迁徙,如今聚在一起,约莫四万人。

    这还不算尚在路上的,过几日,翁县城门口外的灾民会更多。

    而一个县原本的人口是多少呢?

    也不过七八万尔。

    一下放进去四万灾民,翁县县令哪里敢!

    因此只能收容一部分。

    有户籍,就好管理。

    有钱,就不会想着偷蒙拐骗。

    所以这规矩是有道理可言的。

    “我们又不都留在翁县,兴义府这么大,把人分开,一个县六七千人总行吧。”郑二伯没好气道,言语间对兴义府的官员十分不满。

    “哼!你现在说得好,那进了翁县以后,哪些人留在翁县,哪些人继续往前走?且这么多人,你能保证所有人都安分守己,不去做伤天害理之事?”郑友奎反问他。

    郑二伯一噎。

    “是啊!大家在外流浪了快三个月了,现在谁都想找个安稳的地方过日子,谁也不想再当流民了。”郑四伯也叹道。

    还有一点郑四伯没说,翁县离寿阳府最近,等以后寿阳府恢复了,想迁回原籍也最方便。

    “不是,你们倒是说说怎么进去啊?”庞荣听得着急,这些读书人真是磨叽,讨论那么多缘由做什么,想想解决办法啊!

    在他眼里,郑家这些大夫,也算读书人行列。

    “闯肯定不行,翁县显然早有准备,城楼上放了不少投石机。”方才靠近城门,郑友奎就发现翁县虽未紧闭城门,但守卫森严。

    乍眼看去,守城门的官兵就有千数,城楼上架了几十台投石机,每架投石机旁都有官兵看守,若是下面的灾民稍有异动,寿阳府城外的悲剧怕是要再次上演。

    “所以,要进去,只能照着规矩来。”他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