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夫人是一品将军

第三十六章 户籍

    庞荣无语,那说来说去还是户籍和银子的事儿,可这两样他们都不满足啊。

    “银子我们能赚,但没有户籍啊。”他训练了近二十天,如今体能大涨,又有苏卿卿指点,现在虽不能像苏卿卿那样信手就打来一头鹿,但猎点别的野味还是可以的。

    这些灾民总要吃喝,他就不信没人愿意花钱买肉,那日苏姑娘卖鹿肉时这些灾民可是十分热情,凑一凑,总能凑够入城费。

    但户籍呢?去抢?

    户籍上会有相貌特征,抢到的户籍不一定和自己的相似,另官兵也不是看见户籍就让人进,还要盘问一番,若是答得不对,那也不行。

    一路来郑友奎也算对庞荣有些了解了,虽然之前抢劫那事儿做得有些不地道,但他对兄弟讲义气有信用,手下那些小弟也很听他的话。

    加上之前庞荣也算帮着苏卿卿一起护卫了郑家,他对庞荣的印象不错。

    郑友奎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道:“庞兄弟若是信得过郑某,户籍一事郑某可以帮忙,只是需要花银子买。”

    庞荣瞪大了眼,郑友奎一个大夫,还卖假户籍?

    但此时不是好奇的时候,他当即答应,问:“多少钱?”

    “五两银子,一张。”郑友奎比出一个五的手势。

    “姓郑的,你抢钱呢!”庞荣还未开口,阿三先骂骂咧咧起来。

    庞荣呵斥了一声,让阿三退下,冲着郑友奎笑道:“郑兄,我也不瞒你,我们十一个兄弟手上的钱加起来都还不够一张户籍呢,而且还要缴纳入城费,你看能不能便宜一些?”

    五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呢?

    普通农家,一年所有的花销大概就是五两左右,穷一点的,吃得差一些,不扯布做新衣,三两银子就够了。

    所以这价格着实不便宜。

    郑友奎转头看向苏卿卿,问道:“不知苏姑娘可愿意买?”

    三日前他们买鹿茸、鹿角、鹿鞭就给了苏卿卿十两银子,那时哪知道进城还需要进城费呢?但此时也不可能反悔。

    所以苏卿卿手上有银子,但方才她并没有入城,难道是她怕那些灾民上手抢?

    自然不是,以苏卿卿的身手,那些灾民连她的衣角都摸不着。

    所以苏卿卿肯定是没有户籍。

    “买,两张。”苏卿卿爽快道。

    虽都是假户籍,但定做的比之前那两张更适合她和张小云。

    李大丫十七岁,李二丫十五岁,她这副身体十三岁,张小云更是只有十一岁,光是年龄就不太匹配。

    所以能买两张更好的,苏卿卿自然会买。

    然后就见郑友奎让郑川取下包袱,那包袱里竟然有一套文房四宝和不少纸张。

    “你们怎么还有这种东西?”庞荣惊呼。

    “发洪水时,郑川正跟着老爷子去出诊,这套文房四宝是老爷子放在药箱里的,因此完好的保存了下来。”郑友奎解释道。

    出诊需要开药方,虽然多数时候病人家里会准备,但郑老爷子习惯在药箱里备上一套。

    郑川磨好墨,郑友奎提笔写好户籍,又盖上自己的章,一份户籍新鲜出炉。

    上面记录了详细的户籍信息:寿阳府旌阳县上川村苏玉湘,晋德三十六年生人。

    苏家三房嫡次女,父亲苏彬,母亲柳氏,上有一兄苏玉恒,下有一妹苏玉洁。

    相貌清秀,柳叶眉,杏眼,鼻梁高挺,薄唇。

    郑老爷子瞧了一眼,撇开了头。

    郑老爷子大儿子的妻室便是苏姓,郑友奎上面所写的苏家三房苏彬,正是他大儿媳妇的外甥。

    所以给苏卿卿的这份户籍,是郑老爷子重外孙女的。

    而真正的苏玉湘,已经死在洪水之中了。

    一旁的庞荣等人瞧了,失声道:“这户籍也太像了吧。”

    “这就是真的户籍,哪怕和旌阳县衙门里黄册做比对,也无人能说它是一份假户籍。”

    这和苏卿卿从高家兄弟那里搜罗到的假户籍不同,李大丫三人是随意杜撰的,苏玉湘却真实存在过,在衙门里登过记造过册。

    郑友奎开始写第二份,也就是给张小云的,顺着苏卿卿那份写,张小云的户籍身份是苏卿卿的妹妹苏玉洁。

    苏卿卿爽快的付了银子,这户籍刚刚写好,还需晾晒片刻,晾晒好后做旧一番。

    郑友奎收好十两银子,心里盘算着入城费还差九两,转头看向庞荣等人,意思不言而喻。

    买吗?

    见庞荣还在犹豫,郑友奎又缓缓道:“纸张有限,庞兄弟早做打算,若是一会儿卖与了其他人,可就不够庞兄弟等人使用了。”

    庞荣咬牙,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买!”

    “但我买不起啊,能不能赊欠?”

    庞荣这边一共十一人,五两银子一份就是五十五两啊,但他们身上不过四两银子,差五十一两,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上好的良田也才十两一亩呢。

    但郑友奎这价钱也不算漫天要价,因他开的是真实的户籍,日后事发他需要担一定的风险,再加上此时的情况,一份户籍卖五两银子,若是吆喝一声,灾民群中总有人会买的。

    只是郑友奎并不打算卖给外人,卖给外人的风险太大。

    但庞荣不知道啊,所以一听郑友奎这样说,当即咬牙说要买。

    “庞兄弟可以先凑够二十两,剩下的可以赊欠。”郑友奎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如今入城费还差九两,庞荣若能付二十两,可剩余十一两用作进城后的开销。

    这一个多月以来,每天郑家子弟都在采药,除了治疗风寒的药材之前被消耗一空,其他药材还有不少,进城后只要卖了,应该也能换不少银子。

    且郑家作为医药世家,族中男子皆学医,有行医的本事,进城后想要安顿下来不成问题。

    庞荣点头答应。

    转头就向苏卿卿借银子。

    苏姑娘出手如此大方,十两银子说掏就掏,想来身上还有富余。

    苏卿卿对银两并不看重,更何况这些银子都是从高家兄弟身上搜刮来的,她花得十分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