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风袭袭

一百六十四 制作堆肥的目的

    “这要看我们的堆肥质量了,肥力高的话就每亩施用一吨吧,肥力差点的话就施用一吨半到两吨。”顾全回答说。

    “那你这一万立方米能有多少吨。”冯梓琳再问。

    “应该不足五千吨,因为秸秆腐熟之后会减轻重量,每立方不足半吨。”顾全也是推测的数据,毕竟现在还没有腐熟好的堆肥。

    “那也不少了,可以给两千五百亩到四千多亩土地施肥呢。”冯梓琳说道。

    “我们也是这样计划的,不过不知道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顾全没敢打包票,因为他也是在摸索中,谦虚一点还是有必要的。

    “顾厂长、我有两个问题需要请教,不知道你能否给我解惑?”尚东河这个时候问道。

    “尚镇长请说,我一定知无不言。”顾全立刻就表态说。

    “第一个问题是:你说一亩田地需要两吨这样的堆肥,那样的话,如果一户村民家要是有五十亩田地,那就是要一百吨的堆肥了,可是这么多的肥料施用起来那可是相当的费力气的啊,因为现在还没有施用堆肥的机械设备吧?那怎么施用才能节省成本和力气呢?”

    “尚镇长的问题也是目前使用堆肥的瓶颈所在,我们针对这个事情也一直在研究;最近我们的工人马海龙想了个笨方法,那就是在农用拖拉机的拖斗上安装漏斗,并利用液压装置,使拖斗缓慢升起,让堆肥自然下落到漏斗里面去,在农用车的行驶中,逐渐的让漏斗里的堆肥下落到田间。”

    顾全边说边引导着众人来到堆肥场边上的值班室跟前,这里有一辆正在改装中的农用四轮车的拖斗。

    “领导们、你们看啊,我们把漏斗安装在拖斗车的后面,然后等拖斗在液压支力的作用下,把前方升起来,堆肥就会向后倾下,再进入漏斗里,然后就能自动落到了田地里去了。”顾全指着拖斗后方的两个漏斗说道。

    那两个漏斗都是上方方正、且直径有半个拖斗长,两个正好和拖斗车后方一样长;而漏斗的下方又变成了窄口的了,直径也就是十公分左右,这样才能保证落到田里的堆肥数量不是很多、且均匀的撒施到垄底。

    而且漏斗里面还安装了一组螺旋叶片,这是确保上方大量堆肥落入漏斗后,不至于堵死在漏斗里面,因为螺旋叶片组会不停旋转,把堆肥投放下去。

    “这也是现在我们能想到的办法了,而且这个办法也能在夏季去田间施用堆肥,两个漏斗的排出口正好设计在垄底处,施用后可以立刻耕蹚作业,就能把堆肥埋起来,当然这个操作必须在禾苗只有五六十厘米之前完成,要是玉米这种作物拔节之后就不能田间施肥了。”顾全继续介绍说。

    “哦,这个看起来还很实用啊。”尚东河边看边说道。

    “呵呵……,我们也还没试验,只是想象中觉得还行。”顾全笑道。

    “嗯,逐步摸索着进行吧,没准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呢。”冯梓琳说道。

    “对,总得有人去试验、去实践,不然就没有发展和进步。”尚东河也赞成道,然后他又问:“那第二个问题啊:顾厂长,您这里一次可以生产一万立方的堆肥,我想你们一年能生产两三批次吧?”

    “对,最少三个批次,也就是三万立方米的堆肥。”顾全答道。

    “那你觉得就依靠你们这样的生产量,多久能把茂林村的所有农田都使用上堆肥呢?哦,换种说法啊,也就是你所说的土壤改良,那需要多久能把全村的土地都改良了呢?”

    尚东河的问题其实也很现实,茂林村可是土地大户,全村虽然只有近千口人,但是却有两万亩的耕地;顾全他们全年也就生产出七千到一万多亩田地需要的堆肥,这样就至少需要两三年才能把全村的田地都使用一遍堆肥。

    但是只使用一遍堆肥就能把土地改良过来吗?这显然不现实,所以尚东河的意思是,你这个堆肥场还是小了啊,仅茂林村就需要三年才能施用一遍堆肥,那全镇呢?是不是需要更漫长的时间呢?

    顾全当然明白尚东河的意思了,他立刻笑道:“呵呵…,我和您说实话吧,我并没想把堆肥这件事做大做强,我只是想做试验。”

    “啊?你这是什么意思呢?”不仅尚东河诧异,冯梓琳和李继民、陈浩等人也很不解。

    “我早就知道仅靠我一个人是做不了改良土壤这件大事的,所以我只想把堆肥做成功,然后再向周围的村民推广。”顾全解释说。

    “你是想等成功之后,无偿的把技术告知村民,然后再由大家一起来做土壤改良的事情?”冯梓琳问。

    “对,我就是这样想的;我们这里的土地面积大,每户都有不少田地;但要是每家每户都来做堆肥,那就不愁把这些田地改良好了。”顾全继续说道。

    “具体说说。”冯梓琳来了兴趣。

    “这很简单啊,比如张三家要想把村北这块每年都是用化肥的田地改良了,那他就可以在这里设置一个小堆肥场,他家在这里有十亩地,他就用一亩土地堆肥,然后就可以给这十亩全部使用上堆肥了,而且还可以年年都有这样做,几年下来,那这块田地不就变成良田了么?”

    “每家每户都这样做,那不是也要浪费很多田地吗?”

    “怎么能叫浪费呢?用作堆肥场的田地,等不做堆肥了之后也可以继续种植作物的啊,浪费也只是一两年的事情啊,如果土地改良好了,粮食产量上去了,那可不就都赚回来了吗?”顾全说。

    “嗯,确实是这样,每家都参与改良土壤,那样确实很快就能让土地肥力增高了;而且在这方面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应给予补贴,那样更能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了。”冯梓琳思索着说道。

    “可是、顾全哥,你这样做自己有啥好处啊?”陈浩这时问道。

    “呵呵……,我倒是没想自己捞到啥好处,但是却想着要是能把这个地方都变成良田,那我们村的子孙后代都能受益匪浅呢。”顾全指着这附近的田地说的道,这里可都是不好的田地啊,面积还不小呢。

    “还有,你的秸秆利用方面也有了个更大的突破,这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冯梓琳赞扬道。

    “哦,原来顾厂长图的不是金钱利益,而是一世功名啊。”尚东河开着玩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