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开创盛世大明

孤独

    皇帝是孤独的,朱元璋是孤独的,但是身在黑暗,就会越发渴望光明。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真的很不错,尽管内心深知到自己孙子仗着宠爱和自己胡闹,但还是狠不下心来惩处。

    相反,朱元璋还颇为喜欢这种感觉:少年时大灾之下全家都死绝了,所以他最为遗憾的就是没能孝顺父母,没能在爷爷奶奶面前尽孝尽欢。

    而现在自己也到了当爷爷的年龄,看到朱家子嗣慢慢的从那么小的一个小不点长成大人,在自己面前闹着笑着,虽说绷着脸,但是心里不知道有多舒坦!

    儿孙满堂、承欢膝下,这可真美啊!

    老朱家人丁兴旺,咱的心里就会比吃了肉夹馍还舒坦!

    朱元璋现在最盼着的就是能够和马皇后一起多活两年:让他们撒了欢儿的闹!咱也好好享受一番天伦之乐!

    虽然他是皇帝,但他同样也是父亲,也是爷爷!

    同样的,也是因为朱雄英两世为人,对朱元璋的脾气掐的准,知道什么地方该和老爷子闹,什么时候该和老爷子撒娇,什么地方又该持之有度!

    也是因为朱雄英知道他的难、他的苦,是真心的体贴他,爱护他。

    朱元璋作为泥腿子打上来的皇帝,对于人心的把握到了极致,对于朱雄英的心意,朱元璋当然看的出来,也非常欣慰。

    当然,也跟朱雄英的身份有关,嫡长孙,从小又死了娘,跟着老两口,被老太太一把屎一把尿带大。

    亲手带大的感情自然不一样!

    有些事情,打死朱允炆,他也不敢这么和老爷子胡闹,甚至和皇帝见面的次数都少的可怜!

    爱,是有限的。

    当朱元璋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朱雄英这里,朱雄英的身上就会带着光!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氏其他的子孙,与朱雄英相比自然逊色了不少。

    而这种种的原因,也将会缔造出大明最有权势的皇孙!

    ......

    而现在的朱雄英显然没有之后那么光芒万丈,甚至只能可怜兮兮的趴在床上睁着会说话的眼睛看着朱元璋!朱元璋把手轻轻的放在朱雄英的小屁股上,轻轻的揉了揉:“还疼不?”

    朱雄英瘪着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一脸的可怜相:“疼!”

    朱元璋直撮牙花子,沉吟了一会儿:

    “过几日咱要看京营秋操,你要是听话咱也带你去,成不?”

    “成!”

    “那还疼不?”

    “不疼了!”朱雄英蹭的一声就爬了起来,咧着嘴对朱元璋憨厚的笑着。

    简单的几个字,大明的当代皇帝和第三代皇帝之间就完成了一次利益交换。

    而第二代的皇帝在一旁虎着脸,腮帮子极速的抖动,一副要吃人的模样,心里不停的在念叨:孤亲生的、孤自己惯的、孤活该.....

    啊!朱允熥大梦惊醒,惊讶张大了嘴巴,哈喇子留了一地,小小的脑袋里满是天真:原来大哥真的有个铁屁股,哇!好羡慕呀!

    ......

    晚饭的时候,朱元璋在饭桌上不停的向朱雄英讲着五军营的事情。

    于此同时,在中都凤阳的运粮船上,下来了一个大和尚,身后跟了一个小沙弥。

    小沙弥看面相年龄很小,应该不过双十年华,一双眼睛很有灵气,咕噜咕噜的直转。

    而大和尚看年纪约莫五十岁上下,身着纯黑色的僧衣,手里拿着一串佛珠不停的拨弄着。

    这个大和尚瘦高身材,煞白的脸因为连天赶路蒙上了一层灰尘,不过这和尚却丝毫不在意,只顾往前赶路!

    看着确像是一路苦修过来的僧人!

    唯一值得惊奇的就是这个大和尚的眼睛,三角眼,眼白比眼仁儿多,瞅着白生生的有些瘆人散发着点点的寒光,显得有些阴鸷!

    而看见他们俩下船,船上一个帮忙的船工匆匆放下手里的活,撵上他们:

    “大和尚!打完尖儿就不要回来啦!我们的船等在凤阳城卸了粮食就要返回河南了!”

    说着,还伸手往前一指:

    “你要是想要去京城,就得顺着这条路前走,淮河上有摆渡的船,使上些银钱,艄公就会把你们送到京城啦!”

    “阿弥陀佛!”大和尚看着船工手里比划着的路,默默记在心里,扭回头一脸的笑容:

    “多谢船家一路的照顾,才使我师徒二人免遭颠簸之苦!”

    “嗨,不当事儿!”船工脸晒得黝黑,一笑就露出洁白的牙齿,看的出来是个健谈的:

    “凝然师傅交代的事儿,俺们说啥也不能耽误喽,俺们村最信凝然禅师了,每回初一十五俺都让俺婆娘上少林寺还愿!”

    “阿弥陀佛!”大和尚满脸的笑意:

    “见诸相非相即见我佛如来!施主果然慧根不浅”

    “既然受了施主一路扶持的恩情,老僧也会为施主念经祈福,保佑施主多财多寿!”

    “嘿嘿嘿”船工笑得牙更白了:“那就多谢大师了”

    走了半天,小沙弥忍不住了,十几岁正是话唠的年纪:

    “师傅,那个船家真能见到我佛如来吗?”

    “嗬忒”刚才看着还一副高人模样的大师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

    “扯蛋!”

    “佛祖是他爹?他说见就见?”

    “可是师傅刚才还说....是骗人的?”

    大和尚自傲的一笑:

    “学吧小子,学到手里都是活!”

    小沙弥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笃信佛祖可以降下光明洒向人间,听到师傅这承认自己是骗人的话,顿时就呆住了。

    半晌,像是赌气一般,往地上一坐:

    “我不走了,都说走洛水直入长江,咱们很快就能到京城,你非要走黄河支流走淮河,这凤阳有什么好来的!咱们都耽误了多长时间了?”

    “嘿嘿,耽误不了!”大和尚脸上浮现莫名的笑意,意味深长的说:

    “河南是好地方呀,人多粮多,还有黄河!嘿嘿!”

    “凤阳,也是个好地方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嘿嘿!”

    “不管你说啥,小僧就是不走了,你说咱们在少林寺住下多好,凝然主持和你关系那么好,让你当掌院你都不当,非要赶到京城受罪!”

    “好了好了”看着小和尚鼓着腮帮子赌气,大和尚也不由得安慰道:

    “看见没有,前边有个集市,你不想去前面换身衣裳?吃顿斋饭?”

    “咕噜”小和尚下意识咽了口唾沫:

    “那就先吃顿斋饭?你有钱吗?”

    “诶!”老和尚一副没见过世面的眼光看着小沙弥:“此言差矣,我等出家人,怎么讲此等污俗之物!”

    “那讲啥?”

    “缘!”

    秋风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秋天是一个好季节,无数的文人骚客在秋天留下自己的痕迹。

    老百姓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意味着粮食,意味着一年的辛苦有了收成。

    朝廷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意味着税收,意味着风调雨顺、府库丰盈。

    草原上的敌人,也喜欢秋天,因为秋高马肥,这个时候的骑兵是一年最能打的时候,意味着劫掠,杀人,战争,战利品!

    在这个环境下,朱元璋下令,大明每年必须进行秋操,检验大军的战斗力,以此来震慑溃败在草原上的敌人,也在敌人扣关的时候能够让朝廷的大军及时作出反应。

    同时作为宗主国的大明也为了给那些周边的小藩国亮亮肌肉,就是明白的告诉他们,不听话就要挨揍!

    所以每年的秋演还要邀请东瀛、高丽、暹罗、安南等国留在在应天府的常驻官员一块参加。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是个流氓,前几年每次看完军演之后,还要强迫...嗯...暗示...嗯...鼓励人家写一篇观后感,大致意思就是大明军队多么能打、国力多么强盛、百姓多么和谐、老夫多么震撼等等。

    总而言之,不管自愿还是非自愿,都得把自己国家写的十分磕碜,把大明写的十分威猛,然后老朱同志亲自审查过后再转发给各国的国王。

    譬如高丽的李成桂,东瀛的那个什么天皇都收到过这样的邮件,之后他们还要感恩戴德的向朱元璋上谢恩的折子,表示愿意在爸爸的领导下永远的做一个听话的乖宝宝。

    落后不光要挨打,还要忍受耻辱!

    ......

    “起了吗?”朱标直接推门而入,看见朱雄英穿戴整齐、精神奕奕的等着他,十分诧异的感叹道:

    “你这股精气神儿要是能用到读书上那该多好!”

    “见过父亲!父亲教训的是!儿臣受教!”这几日朱雄英格外的乖巧,自从前几日的事情就那么不了了之,他总是害怕朱标秋后算账,到时候给他来个狠的!

    “嗯!”朱标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

    朱标拉着朱雄英的手正要出去。

    “等会儿!”

    马皇后手里拿着个包袱走了过来,先是揉了揉朱雄英的小脸,喜笑颜开:“俺大孙可真俊!”

    又扭头对朱标说道:

    “标儿,把这个给你爹带去,今儿忙,没功夫吃饭,先垫吧几个菜盒子,要不他那胃疼的老毛病又该犯了!”

    .....

    奉天殿里,朱元璋穿甲的功夫也不闲着,看的出来很高兴,毕竟自从当了皇上之后就很少有这样热血沸腾的时候了:

    “小三,小四,咱说你俩可不是个东西,咱不诏你们,就不知道进宫陪咱说说话?”

    “阎王不管小鬼不收的,蹲在家里当起来土财主了!你俩要孵蛋呐?”

    小三是巩昌侯郭兴,小四是武定侯郭英,都是朱元璋的侍卫出身,淮西二十四将,嫡系中的嫡系。

    郭兴一头的白发,看着比朱元璋还显老:“哪能啊!咱不是看皇上太忙,怕耽误了皇上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