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开创盛世大明

皇长孙你好

    “怕耽误咱?你可给咱滚一边儿去吧!”

    朱元璋翻翻眼儿,朝着郭兴的屁股上就是一脚:

    “那些杀才就数你个狗娘养的不像话,咱成亲那天都敢听咱的墙根儿,你还有啥不敢的!”

    “不干咱的事儿,咱不敢,那是汤傻子撺掇的,嘿嘿!嘿嘿!”

    看着郭兴在朱元璋面前就跟憨子似的,其实他能打,非常能打,争天下的时候战事吃紧,这厮连着七个月没有脱过战甲。

    这个老家伙现在是鹰扬卫的指挥使,也格外的桀骜不逊,正因为如此他带的兵不归五军都督府管,属于侍卫上职军,只有老爷子能使得动!

    朱元璋穿好了盔甲,顺手拿起刀挥动了两下。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虽说只是一些简单的劈砍格挡动作,但也显得杀气凛凛。

    他这把刀看样子得有个三四十斤重,是把双手持用的刀,刀柄和刀刃几乎一边儿长。

    蓝洼洼的刀口磨的薄如蝉翼,离着十几步,都能感受到那把刀散发出来的森然的寒光。

    武定侯郭英年岁比他哥小多了,今年还不到五十,只是脸上从眉骨到嘴角有一条深深的刀疤,模样显得有些...非常凶恶。

    也是个不学无术的,干的最顺手的事儿就是杀人,看老爷子忙着舞刀也接茬笑道:

    “皇上的刀法真是...好..额...什么来着..那个..巧抢天弓!小殷子?”

    末了,这厮怕自己的话没有说服力,还用胳膊肘拐了一下旁边的驸马都尉梅殷。

    梅殷撇撇嘴,真不想搭理他:这老家伙武夫出身,就认识那几个字儿,连成语都用不对,还整天的臭显摆,真把自己当个文化人儿了?也不嫌丢人!

    不过不搭理他还不成,这老不死的仗着是自己朱元璋侍卫的出身为老不尊,最是不讲理,对于小辈动辄打骂....不光是他,这些老家伙都不讲理!

    关键是这老家伙贼能打,别说是他,小一辈的勋贵子全都没跑了,经常挨这老家伙的揍。

    “也就是我爹死的早啊!老丈人还顶不上用!”梅殷抬头瞅了眼朱元璋,叹了口气,干巴巴的接着:

    “老侯爷说的对!”

    .....

    正在这个时候,朱标牵着朱雄英进来了。

    见过礼之后,朱元璋顺手就把朱标手里的包袱接了过去,往凳子上一坐,拿出一个菜盒子递给朱雄英:

    “还是咱妹子疼咱!大孙,吃个盒子,香!”

    “标儿,你也吃!”

    接着又看向郭兴兄弟和梅殷:“你们也吃?”

    郭家兄弟俩和梅殷看着老爷子光是嘴上客套,手却紧紧按在包袱上,丝毫没有掏出两个递给他们的意思,倒是也十分识趣,笑着道:

    “多谢皇上(父皇),臣进宫之前在家里吃过了”

    “唉!”朱元璋一副颇为遗憾的撇撇嘴:“这可是咱妹子做的....那可真是可惜了!”

    .....

    不知怎地,朱雄英感觉郭兴和郭英看他的目光不对,有些激动...好像还有些胆怯?

    郭英捂着半边脸:“皇长孙,你...你好...”

    “?”朱雄英懵了,这老家伙什么意思!癔症了?

    他们是淮西二十四将的出身,老爷子的基本盘,天下所有的人都反了,他们也不会反。

    从小就跟着朱元璋打天下,也是朱标和朱雄英在军中最铁杆的拥护者!任何一个试图挑衅朱标和朱雄英威严的人,都要问过他们手中的刀!

    这也是他们俩能在上了岁数的朱元璋面前还依然能够嘻嘻哈哈的根本原因。

    看着两个老家伙嘴里不停地嘟囔着:一表人才,一表人才....

    “小四!”这时候朱元璋罕见的有些严肃:

    “把手放下来!”

    郭英这种军中的杀才向来不要脸,这次却罕见的有些扭捏,踌躇道:“上...上位...吓着孩子!”

    “放下来!”朱元璋暴喝一声:

    “你这一刀是替咱挨的,要不然你这一刀就得砍到咱的身上,他是咱的孙子,他必须记住,他要狠狠的记住,永远的记住!啊?”

    这时候朱标轻轻的捏了捏朱雄英的小手,又慢慢松开了。

    朱雄英轻轻走到郭兴郭英的身边,轻轻抓住他们俩的手。

    常年征战,他们一身的伤:郭兴左手的手指头缺了两根,郭英脸上破了相,连嘴都被豁开了一个口子。

    朱雄英抬头看着郭英的眼睛:

    “郭爷爷此言错了,不仅不应该挡住,还应该大方的露出来,让伤痕告诉我,这是将军的勋,这是将军的功!”

    朱雄英越说越激动,绕着大殿手舞足蹈:

    “更要让天下都看一看,我大明朝还有一群可爱的人,一群起于淮西的农家子弟,跟随皇爷爷,用他们不宽厚的肩膀,打跑了敌人,打垮了敌人,撑起了我大明的脊梁,我民族的脊梁!”

    “臣...臣....”郭兴和郭英跪在地上,早已经泣不成声。

    接着,朱雄英又冲朱元璋道:

    “孙儿还要告诉自己的孙儿,他们的祖辈,是了不起的人,是一群伟大的英雄,他们是一群上天不敢收,地府不敢管的男子汉!”

    朱标眼中的赞许是止不住的,他是在场的唯二的人间清醒:毕竟是要当皇帝的人,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洗脑,朱雄英很不错!

    朱元璋也很欣慰:大孙长大啦!也懂事儿啦!

    “小三小四是厚道人,当年跟着咱南征北战....”

    一旁的梅殷虽然也十分感动,听到这话还是不由自主的撇撇嘴:郭兴和郭英是厚道的人?还有天理没有?

    坐了会儿,朱元璋长身站起,牵着朱雄英的小手:

    “走,也是时候让那些杀才见见他们的主子了!”

    “喏!”

    今儿个是秋演,朱元璋和朱标也没有带上他们的仪仗,每人都是一匹马,连朱雄英也不例外,身后带着一群武夫浩浩荡荡的向着城外走去。

    .....

    “小四,你看咱大孙咋样?”骑着马,朱元璋的嘴还是不停。在熟悉的人面前,都知道他是个话唠子。

    “好,浑身的英雄气!”提起朱雄英,武定侯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

    “唉”,朱元璋颇为遗憾的咂咂嘴:“咱造反干的腌臜事儿太多,是没指望了,但是标儿和咱大孙,一定是个好皇上!”

    接着朱元璋眼睛一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这是动了杀心:

    “咱杀的人太多,恨咱的人也太多了,这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盼不得吃了咱的肉...”

    “呵呵”朱元璋咧开嘴冷笑一声,露出洁白森然的牙齿:

    “咱也到了这个岁数,要是有一天....你比咱小的多,万一将来标儿和咱大孙遇上啥难处,你...明白?”

    听到郭英信誓旦旦的保证,朱元璋扭头看了一眼在身后远远跟着的朱雄英,心里暗道:不过多半轮不到你,将来咱会把江山收拾的立整儿的交到标儿手里....

    ......

    “万岁!”

    “万岁!”

    “万岁!”

    朱元璋的马队进入校场的一瞬间,远远的看着朱元璋的大纛龙旗,整个大营都疯狂了!

    所有的人都在肆意的叫喊着,努力把自己的手中的武器举的高高的,炫耀着他们擦的明晃晃的刀枪,无声的向朱元璋汇报他们仍旧是那个扫荡天下的虎狼之师!

    十几万的大军可比上次蓝玉班师的动静大多了。

    “大丈夫生当如此!”朱雄英看着前方老爷子挺拔的背影,不禁发出这种感叹。

    不过这次也彻底让他明白了一个疑惑很久的问题:为什么前世老爷子丝毫不带犹豫的就杀了那么多将领,还根本不担心兵变之类的问题。

    就这种士气军心威望,想杀谁不是直接动手就成,多考虑一秒钟都对不起自己掉的两根头发!

    不过自己不怕归不怕,该防备还得防备,为了后世子孙着想,老爷子一辈子都在为兵将分离做努力。

    所以蓝玉,常茂,王弼,耿炳文、周德兴、张翼、曹震等一众将领平日也是住在京里,不过今日比朱元璋来的稍早了一些,看到朱元璋赶快迎了上去,双膝跪地: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少扯淡!”朱元璋一摆手:

    “军中哪有功夫行礼!”

    “登台!”

    番邦的使臣也来了,没有让朱元璋等着他们的道理。

    上一个在朱元璋面前放份的东瀛人,他的人头连带着驳斥东瀛倭寇的圣旨一块送回了东瀛。

    作为宗主国,对于番邦大明一直很强势!

    一些番邦的人都是面如土色,冷汗顺着脖梗子往下流。

    虽然这种场面他们几乎每年都看,但是每年都是不一样的害怕。

    这也是朱元璋的目的所在,没有动他们的想法,吓唬吓唬就得!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地方不好种地,对于老爷子这种典型的小农思想来说,不能种地就代表不是人呆的地方,打下来咱还得倒贴粮食!不划算!

    不过朱雄英打眼望去,确也有几个野心勃勃的混账,站在那里眼神闪烁,看着不同军械的构造和明军的编制甚至还有战阵的演变。

    心里也不住的在盘算,对比如果本国和大明交战的优劣情况。

    “倒是一群好学的主儿!”朱雄英哑然一笑,看着这几个人,心里默默的把他们记了下来,暗暗留了个心眼儿!

    寻思着:也别让他们这么偷摸的瞅了,累不累!

    将来抽空了我...朕会直接把大军杵到他们国家让他们好好的、仔细的瞅!

    朱元璋带着朱标和朱雄英登上点将台,下面的将士们歇斯底里的嘶吼着,目光灼灼的看向点将台。

    这个人是他们的皇帝!

    就是台上的这个人,带着他们赶跑了元人,给了他们尊严,给了他们泼天的富贵,让他们不用为了苛捐杂税低声下气,不用为了养马放牧家破人亡。

    这个人可以让他们像人一样活着。

    他们将用手里的刀剑撕碎任何敢于挑衅皇帝的任何人!

    长剑所向,即吾归乡!

    “万岁!”

    “万岁!”

    “万岁!”

    朱雄英看着下边疯狂的大军,心脏几乎跳了出来,脸色呈现一种极其不健康的猩红色。

    大明以武立国,可谓重金养军,精锐的京营更为甚,几乎武装到了牙齿。

    盔甲、长枪、短刀、铁骨朵,甚至有的将士后腰上还别了把短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