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718章 由不得你了

    掮客出身的公共关系顾问黄福义更为熟悉,“大埔有好多渔民,海里讨生活的人一般都是狠角色,民风是比较彪悍的。”

    “山林里种田的客家人也是靠着好勇斗狠,才能在大埔立足开枝散叶。”

    “在港城来讲,大埔人算是比较凶猛的。”

    娄晓娥微微皱眉,“那就是不好管理?”

    黄福义回答道:“新界的很多村子都是聚族而居,只要搞定了宗族,反而更好管理。”

    “港府连沙田都还没有开发,更不可能这么快开发到大埔。”

    “大埔的当地人没有什么好出路,我们想要搞定当地的宗族还是比较容易的。”

    “比如给那些族老一些去澳洲的名额,他们为了自家子孙的前途,肯定是尽心尽力的帮我们。”

    娄晓娥没想到还能这样操作,“一些去澳洲的名额就能打发?”

    黄福义侃侃而谈,“在新界老一辈的人看来,做工终究不够稳,容易被裁员被辞退,年纪大了更是没有人要,他们最看重的是土地。”

    “在澳洲打工三年存下来的钱能买一大片的农场,然后坐收地租钱,这在那些老头看来是很稳当的基业。”

    “澳洲包吃包住,每月能拿300港元的高工资,那些年轻人没什么文化,在港城找不到这样的好工作。”

    “年轻人拼个三年,存下1万港元,不在澳洲置业,回港城做买卖都有本钱。”

    娄晓娥心思一转,“海荣劳务公司是不是在对外卖名额!”

    黄福义顿了下,老实承认道:“最近好像是有帮众在售卖名额。”

    娄晓娥冷哼一声,“一个名额多少钱?”

    “这个我就真不知道了。”

    黄福义接着解释道:“他们运送的人员是按我们的要求,各区域都有。我也就没有仔细管这里面的事。”

    娄晓娥吩咐道:“让阿海处理下这个事。”

    黄福义帮着转圜说道:“有很多人都想去澳洲打工。”

    “即使给钱也是私下的一锤子买卖,想要查清楚招人的小弟有没有收钱还是有点难度的。”

    娄晓娥一时之间也没有好办法,“能不能查到是一回事,有没有告戒是另一回事。”

    “不教而诛谓之虐,先让阿海通知下去。”

    黄福义应承道:“好的。”

    这也是李铭对港城的贪污没有赶尽杀绝的原因。

    现金交易,想要彻底管住,基本不可能。

    今天可能还是好的,明天就不能确定了,因为人心是会变的。

    娄晓娥接着又询问了一些新工厂的事务,然后三言两语的把分公司经理们打发走了。

    董事长办公室。

    私活,负责找帮派去旧金山的黄福义和许志勇又一次报告没有取得进展。

    黄福义愁眉苦脸道:“没人愿意派人去旧金山发展。”

    “他们觉得警队、港府肯定要大调整,都想要保存好实力,以免港城的地盘被人给端了,偷鸡不成蚀把米。”

    保安公司经理许志勇解说道:“没点实力的帮派去了旧金山也没有用;有实力的嫌弃远隔万里,看不上那点利益。”

    “不大不小的帮派,有雄心的人想趁着港城难得的机会扩张一把,没有志气的人只想着保住自己的地盘。”

    港城的事会有这样的副作用,这是娄晓娥没想到的,“你们两有什么好建议没有?”

    许志勇提了个建议,“董事长,我觉得可以选海峡东岸的帮派试一试。”

    娄晓娥否决道:“他们的关系复杂,很可能提前暴露给旧金山那里,反而徒增事端。”

    建议是私下商量过的,黄福义补充说明道:“我觉得,许经理的提议还是可行的。”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不要明着说想干掉华青帮。”

    “我们可以借口想拉关系,问出海峡东岸的帮派和镁国那里的关系,最后反着找没关系的帮派去旧金山。”

    娄晓娥明着说道:“海峡东岸的帮派基本上和情报单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不要和海峡东岸的那些特殊单位扯上关系,那样会影响我们在镁国的业务,划不来。”

    既然是因为这个因素,海峡东岸被一票否决了。

    黄福义提议道:“要不再等等?港城的风波结束后,肯定有一些帮派要跑路,正好把他们弄去旧金山?”

    娄晓娥也只好如此,“既然没有合适的人选,那就只能再等等了。”

    小秘书阿霞又跑来汇报,“董事长,镁国分公司来的紧急消息。”

    “因为资方没有同意增加工资的要求,5万名海员摆工。”

    “现在已经有100多艘镁国商船停靠在各个港口没有运行,他们还阻止其他国家的商船装货。”

    “劳资谈判没有进展的话,镁国的海运业有可能会瘫痪一段时间。”

    娄晓娥郁闷道:“这不是坑人么!镁国那边的船不出来,港城的船也会跟着紧缺。”

    “让汤洪德经理回个电话过去,叫分公司时刻关注,有最新消息立刻传回港城。”

    “好的。”阿霞带上房门赶紧去找人。

    娄晓娥在港城劳劳碌碌。

    李铭远在京城潇洒。

    创新技术研究所。

    周晓白、罗芸今天休息,没有去京城制药厂上班。

    加上带饭吃的辛夷,四人一起吃的饭。

    饭后,李铭支使罗芸、辛夷去附近商店买冰淇淋。

    罗芸走的时候一脸我啥都懂的挤眉弄眼,让周晓白很想打人。

    李铭笑着哄道:“罗芸单身狗,咱们不要笑话她、歧视她。”

    周晓白咯咯笑道:“我上次告诉她了你给她取的外号。她还挺得意的说,她单身她光荣。”

    李铭好笑道:“她什么时候学得脸皮这么厚实了。”

    “这我哪知道呀?”

    “还好,你的小脸蛋是嫩嫩的。”

    “你老捏我的脸,捏坏了怎么办!”

    李铭坏笑道:“我懂了。你这是怪我摸错了地方,该摸的地方没摸。”

    “真拿你没办法。”周晓白嘴上埋怨,心里还是挺满意被男友搂在怀里安慰的感觉。

    李铭柔声问道:“你们上午都忙了什么?”

    周晓白脆生生的说道:“整理了一下工作笔记,看了一会儿书,还听了会广播。”

    “你知道吗,港城那里发生了连环爆炸,死伤了好多瑛国人。”

    李铭很坦然的说道:“我没听广播,但是厂里大喇叭有播。”

    像瑛国佬这样的坏种,他们的坏消息必须要大说特说,尽量让每个人都知道。

    往常即使不是很严重的事情,也要夸大一点的讲,这次的事情那就更要往多了说一些。

    我们这样还算是文明礼貌的做派。

    瓯洲和镁国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已经反应过来了,全在猛喷瑛国包庇贪污犯。

    专门逮着瑛国,翻出前些日子的旧账,各种花式的嘲讽。

    虽然不知道那些殖民地官员到底贪了多少钱,但已知的港城那里收到了1.6亿英镑的捐献。

    去年(67年)瑛国的财政收入只有16.6亿英镑,占到了10%的财政收入。要是算上工资5倍以内没捐的部分,起码20%。

    大案子,瑛国本土的报纸也不甘示弱,极尽挖苦之能。

    加上在港城的瑛軍平白无故挨了好几颗炸弹,强烈不满当冤大头。

    瑛国内阁顶不住压力,火速发表了声明,不管大伙信不信,向来是坚决打击贪污的。

    殖民地官员在港城是大爷,在本土只是一些小角色。

    瑛国解决不了麻烦,解决这些引来麻烦的人还是很轻松的。

    情况特殊,不再胡扯法律流程的问题了,不管有没有从港城收黑钱的殖民地官员在瑛国本土的直接抓了,在海外的也发了逮捕令。

    李铭还不知道瑛国的反应,“咱们的广播里还有一些没说的。”

    “咱们收到的港城捐款和这个爆炸也有点关系。”

    他挑了一些能说的内容告诉了周晓白。

    周晓白满眼都是崇拜的小星星,“我爸都没有你消息灵通。”

    李铭笑嘻嘻道:“有些消息,小老头可能故意没告诉你。”

    周晓白轻轻捶了他一下,“你才小老头。”

    李铭宠溺道:“我是小老头,你是小老太婆。”

    周晓白浅笑嫣然,“我才不要当小老太婆。”

    李铭哈哈笑道:“那你就当我的小老婆,直到天长地久。”

    周晓白娇嗔道:“为什么一定要加个小字。”

    李铭轻吻了她的脸颊,“因为你还小呀,是个小宝贝。”

    周晓白擦干净脸,故作嫌弃的说道:“老实交代,嘴巴这么甜,从哪里学来这么多哄女孩子的话!”

    李铭嬉笑道:“谁叫你的嘴巴那么甜,我亲得多了也就变得甜了。”

    周晓白口不应心道:“花言巧语一套套的。”

    “是嘛,大家都说我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诚实可靠小郎君。”

    “我不信。”

    “我说的话,你不信也得信。”

    “我偏不!”

    “由不得你了!”李铭说着话想要动手解她的衬衣扣子。

    周晓白连忙阻挡道:“被人看到了的话,我还要不要活了。”

    李铭笑道:“谁要敢看,我就戳瞎他的眼睛。”

    周晓白握着他的手不松开,“那更不能了。晚上来。”

    “好久没去你家了,怪想念你的床了。”

    “你确定是想我的床?”

    “嘘!张海洋来了。”

    等周晓白和李铭分开坐好,张海洋才扶着自行车到院里。

    李铭笑着招呼道:“你来晚了,罗芸刚去买冰淇淋了,等会没你的份。”

    张海洋无所谓道:“没关系,我喝点茶水就行了。”

    “这一份是下乡调查的资料汇总,我估计你中午会在这里,我就直接送来这了。”

    李铭接过一大叠的资料,只看了最顶上的数字,“总金额100或800万?”

    张海洋介绍说道:“是两种方案的预估价。”

    “最简单的修补教室里的黑板、课桌椅、门窗、屋顶,再增加少量课桌椅,100万都绰绰有余。”

    “多的那个是新建教室、新建运动场、新建热饭的厨房、新建老师的办公房、新建中学的宿舍、新建实验室,800万也很紧张。”

    李铭翻开材料观看,“原来如此。”

    罗芸、辛夷带着冰淇淋回来了。

    “张海洋你也在啊,当电灯泡的人没有冰淇淋吃。”

    张海洋挥挥手嫌弃道:“没空跟你闲聊这种几毛钱的小事,我们谈论的是几百万块钱的大项目。”

    罗芸撇嘴道:“说得好像那几百万块是你的一样。”

    辛夷微笑着没有多言,把装有冰淇淋的大盒子拿到周晓白的桌上。

    李铭边看边说:“先按100万的来做预算,看一看各个公社、生产大队的配合度。”

    “小九九太多的公社、生产大队,我们不用去批评他们。”

    “配合得好的,我们后续给他们上新建项目,并且告诉他们原因,就是看到他们扎扎实实的把钱花到了实处、把事情做好了。”

    周晓白端了一杯冰淇淋给李铭,“会有好多生产队和公设不配合么?”

    李铭耐心说道:“不能说人家不配合。”

    “只是好些地方习惯了挪用资金,不管什么资金都敢先用了再说。”

    “我是给他们上一课,让他们知道要按规矩办事。”

    张海洋推测道:“真要那样,没有新建项目的公社、生产大队的社员肯定会议论纷纷。”

    “那些大队长、支书、公社主任都当不稳。”

    李铭大致的翻了翻,合上材料准备留着后面有空了再慢慢看,“我故意的,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吃了亏,估计十多二十年后,人们都还会记得这个事。”

    “再发酵一下传播给附近的华北几个省份,以后做其他几个省的项目就容易了。”

    罗芸吃着冰淇淋也闲不住嘴,“你太狡猾了,跟你作对的人晚上睡觉都要睁一只眼。”

    周晓白对整个计划也不太了解,“其他省的也要吗?没那么多钱吧?”

    李铭微笑道:“真能把大学的那笔经费挪来的话,绰绰有余。”

    “而且,港城不是给我们捐钱了嘛?”

    “有了一就能有二,我们可以去问一问人家,愿不愿意再捐一些。”

    张海洋做事比较讲究,“这样不好吧。人家已经捐了一次,再问上门去可能会让人为难的。”

    周晓白刚才知道了那笔捐款的来由,也有些迷糊了,“你不是说那钱是一锤子买卖么?”

    李铭对付着手里的冰淇淋,“人家账上还有22亿呢。咱们试一试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罗芸疑问道:“什么22亿?”

    张海洋、辛夷俩人也是充满了好奇。

    李铭随口说道:“港城给我们捐了9400万港币的助学基金会,他们手里还有22亿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