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

第七十九章 孤明白了一件事

    元末争霸的时候陛下也是喊出了广积粮的口号。可并没有喊出来广积银的口号。

    朱允题听到赵勉的话,舀即便招子围正了他接下来的话。“爱卿先不要着急反对。”“听孤说完。“

    “此次河南道水患,让孤看明白一件事。“

    “为什么大明朝一旦遇到些事情,就会有无数的百姓逃荒,要阪。““就是因为如今的农税极其不合理。““徭役、赋税、还有杂征。““这些东西都压在老百姓的头上“|。”“把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

    “有地的还好一些,总归是能从地里挣出一条活路的。““可是那些没有地的怎么办?““同样也免不了这些赋税和杂征。”“太平光景还能够靠着给人当佃户之类的混个温饱。“

    “一旦遇上像水灾这样的天灾。“

    “连那些有地的人都难以活命。“

    “就更不要说这些没有地的百姓了。”

    赵勉再次站出来说道:

    “可是太孙殿下,若是不从这些人的身上出。“

    “大明的各种赋税从何而来?“

    “朝廷如何正常运转?“这些话别人都不能说。

    只能是赵勉这个掌管着钱袋子的人来说。勋贵队列的常升在听到朱允题的话之后。恍惚间像是抓住了什么。但却又没有什么头绪。只能站在那里继续凝神静听。朱允题等的就是这句话:“赵爱卿,孤问你,朝廷的这些赋税真正的源头是从哪里来的?“

    朱允题的一句话直接把赵勉给问愣住了。

    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按照自己的理解,自然是从百姓的头上来的。

    要不然为什么会叫人头税。

    可是太孙殿下作为大明的监国。

    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不会不知道的。

    既然知道还要这么问。

    说明太孙殿下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良久之后。

    赵勉才开口说道:

    “请太孙殿下赐教。“

    朱允题的嘴角再次露出一丝笑意:

    “好,那就让孤来告诉你,还有际征。“

    “咱们大明的赋税都是从土地里面长出来的。“

    “若是没有土地,就算是有再多的人口。“

    ”朝廷也休想收上来一粒粮食!“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道理确实是这样的。

    没有土地,哪里会有粮食。

    没有粮食,朝廷根本就收不上来赋税。

    赵勉再次开口问道:

    “那敢问太孙殿下准备如何改革农税?”

    朱允题开口道:

    “孤的这个法子,叫做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

    众人闻言不由得一愣。

    这个名词倒是挺新鲜。

    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敢问太孙殿下这个一条鞭法具体是个什么说法?“

    赵勉当仁不让的问道。

    朱允题所说的一条鞭法。

    并非真正历史上张居正创造的一条鞭法。

    张居正创造的一条鞭法。

    虽然在短时间内为大明王朝续了一口命。

    可是长远看来。

    却是给大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就好像一个身受重伤,匡脚昏断的大。

    强行用木棍架起来,然后打上一针肾上腺素。

    让他继续奔跑。

    等到肾上腺素的功效发挥完了之后。

    等待着这个人的只能是死亡。

    因为张居正在实行一条鞭法的时候。

    只考虑到了朝廷能收多少钱。

    也只管朝廷能收多少钱。

    比如今年朝廷要收一千万两银子。

    自己到年底的时候。

    必须要见到一千万两银子出现在户部的库房。

    至于实际过程中你到底是收了九百两还是九千万两。

    那是你们的事。

    我只要我这一千万两!

    这等于是给了官员们一张横征暴敛的护身符。

    大明不亡才是怪事。

    所以朱允题根本不会全盘照搬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而是结合了后来的摊丁入亩。

    把所有的赋税和杂征从百姓的头上转移到土地上。

    这样一来,朝廷每年收的农税就一目了然。

    你想多要土地,回以。

    只要给朝廷多交税,你随便种。

    而那些没有土地的人原本应该交的赋税。

    则直接转移到这些人的头上。

    这就是朱允题之前说的。

    要把人从土地里解放出来。

    让大明的子民有机会去看看这个世界。

    开拓一下自己的眼光。

    “从此以后,大确不再接睡人头收税。”“而是按照土地收税。““从本月开始,朝廷丈量天下土地。“

    “并且要在夏收之前,把大明的所有土地全都量出来。““然后由户部重新造册。““到时候就按照这些土地的数量来收税。”听到朱允题的话,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而常升也终于明白自己之前的担忧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太孙殿下这是要对勋贵们和地主们动手啊!要知道这天下谁的手里土地最多。当然是勋贵和地主。常升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担忧。太孙殿下这么做。会不会引起什么动荡?!然而常升不知道的是。朱允题就是故意这样做的!

    汴梁的灾民有一大部分都是从南直隶跑来的。为什么这些灾民会千里迢迢的从南直隶跑到汴梁。

    要知道这可是大明初年。

    天下有数不清的荒地。

    朝廷巴不得百姓们去把这些土地耕种出来。百姓根本就不会缺地种。

    然而事实却是,这些南直隶逃荒百姓的土地早就被淮西勋贵们给瓜分完了。结果就是既要承受朝廷的赋税。还面临没有土地的困境。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背着一家老小逃荒。结果还遇到了汴梁水灾!朱允题当然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这些人。自己制定的心的税法,眩明了就是对付这些人的。你要么就老老实实帮老百姓把赋税承担起来。要么就把吃到嘴里的土地全都吐出来。两者都不选择的话。自己还会给你们一条路选。那就是死!

    自己总要给那些受灾的百姓讨个公道的!然而百官们却根本不看好朱允题的做法。因为这条政策的好处只有朝廷一方拿了。而那些土地的主人却是结结实实的受到了损失。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让朝廷的这条政策实施下去的。满朝文武的脸上不由得充满了担忧。一个不小心,闘廷就会肥那些大给逼反。

    这种反可远不是朱允效那种临时起意的造反能够比得上的。整个淮西勋贵的基本盘都在南直隶。南直隶那么大的一块地方。还地处中原。

    很容易就是一次席卷天下的战祸。

    “太孙殿下,臣请您三思。”

    “这件事是不是做的太仓促了。“

    “可不可以给这些人一点时间。”

    “朝廷也好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

    赵勉立刻站出来劝解朱允题。

    希望朝廷不要操之过急。

    朱允题当然知道赵勉的想法。

    也知道赵勉是在为朝廷好。

    但是赵勉似乎忘了一件事情。

    只有百姓好了右。

    朝廷才能好。

    百姓过不好,换来的只能是改朝换代!

    所以朱允题大手一挥。

    打断了赵勉接下来的话:

    “孤意已决。“

    “不得再谏!“

    “今年夏收之前,一定要大明的土地重新统计出来!“

    “敢有阻拦者,立斩!“。

    朱允题的话让在场的所与人都心中一凛。上一次太孙殿下说出这么狠的话的时候。还是他还没有被立为太孙,准备着手提高商业税。而那一次,虽然过程称不上血腥。可也是结结实实的掉了不少人头。甚至还间接的引发了一场叛乱。这一次,太孙殿下又说出这样的话。在场的众人顿时忧心忡忡。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件事就此作罢的时候。朱允题又开口说道:

    “即日起,大明官员全都推行考成法!“

    考成法同样也是张矩阵创利达。

    同样也是给大明的税收保驾护航。

    而张居正保的是一家一姓。

    朱允题要保的是一国万家。

    百官在听到考成法三个字的时候。

    心中顿时升起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这时候,吏部尚书站出来问道:

    “敢问太孙殿下,这个考成法是为何物?“

    按理说掌管律法的是大明的三法司。

    这个考成法带个法子,应该是归日法后盾。

    但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够听出来朱允题话里的意思。

    虽然表面上这个考成法说的是律法。

    实际上针对的却是官员。

    否则为什么要加考成两个字。

    所以吏部尚书才会站出来。

    朱允题看着站出来向自己询问的吏部尚书。

    开口说道:

    “朝廷即将实施一条鞭法。”

    “而执行一条鞭法的便是各级官员。“

    “为了让大明官员不怠政、懒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