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时日月

第21章

    大军东出

    苏青不在的日子对苏洵来说白天还好夜晚难熬。武关的守军已经从五万裁减到三万,三年过后还需再裁。白天多是练兵,偶尔也有娱乐活动,比如各自组队踢猪尿脬玩,还有爬树、徒手攀岩这样的传统保留节目。

    每到夜晚,想到长夜漫漫,那个原先每天都会陪自己聊天的人不在了,便会内心空虚无比不知所措。

    但时间是个好东西,能改变人于无声无息,苏洵渐渐习惯了夜读,他找来一本《武子兵法》夜夜研习。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之之道,不可不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兵者,诡道也---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苏洵经常卷不释手直至五更天明,意犹未尽拿起日月雄剑至院中练起剑来。因为重量、弧度和手感都有差异,一开始苏洵并不太适应,渐渐地掌握诀窍后苏洵感受到此剑的威力了。一天练至兴处苏洵大喝一声,一块大青石被剑气劈为两半,劈口处光滑如镜。

    有时苏洵会让许百年和黄依依,把天下各国的地图搬过来,挑灯夜览。往往是上半夜还有人相陪,下半夜就剩苏洵一个人了。不管是许百年黄依依还是尹大路,一到三更敲响苏洵就让他们回去休息,自己站在地图前仔细琢磨。

    科技真的是第一生产力啊!看着地图上很多的待勘察字样苏洵不禁感慨,没有测绘卫星的时代,有一张准确的地图是何等的不容易。作为领军将领,对战场地形合理利用的能力也是克敌制胜定生死的能力。

    转眼一年过去了,该去看看苏青了。虽然两人之间的通信一直未断,但毕竟很久不见了。与苏青一样,苏洵也想先去一趟三台山。

    苏洵召开军中会议,前将军苏广后将军吕大慈以及曹原、年小宝等几位中郎将都在,军务司马许百年和黄依依也位列其中。

    “明天开始,我有两个月的时间不在武关,这两个月的时间里,由前将军苏广暂代我职,族叔,辛苦你了。”

    “放心吧,有我在。”苏广是苏正刚次子。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天晚上就有机要署人员求见,是刚刚从梁国潜回来的。

    “下官路亢,参见殿下!”

    “请讲。”

    “梁国内战打起来了。”

    听完此言,苏洵当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妥当后苏洵与路亢连夜飞奔定州。

    机要部的会议正在召开,最终以五比一的举手表决通过:大军提前东出横山关。

    苏洵持反对意见的理由是:他们既然打起来了,就让他们先打着先耗着,反正我们的新兵还没有练好,计划三年练兵至少得练两年吧,明年再打也不迟。还用了一句话来做比喻:让流矢先飞一会儿。

    可是其余五人却认为刀兵年代先机很重要,一旦梁国内战快速分出胜负,那么这个大好时机就没有了,各有各的理,那就少数服从多数吧。靖国上下顿时忙碌起来。

    苏洵离开武关来到白州,总领部队东征的大后方。所有辎重粮草都在白州集中发往前线,同时在白州开辟一个新的练兵场训练新兵,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前线消耗。苏文泰回到定州辅佐国政,同时定州作为总后方,可随时为大后方的各种资源查缺补漏。

    苏世哲官拜统兵大将军,雄心万丈精神抖擞。坐镇白州各种调兵遣将。

    苏洵苏青苏仲景在白州碰面了,苏青苏仲景要苏洵请客吃饭。

    “三哥,你过分了啊,苏青姐姐来南山一年,你都没来看看她,哪怕一趟也行啊,你有那么忙吗?”

    “我已经准备启程去南山了,当天晚上路亢就来找我,只能改去定州了,不信你去问路亢,哎,这不就是现成证人吗?依依,你来说说情况是不是确实如此?”苏洵看到黄依依就站在苏青身侧。

    “仲景,不用责难你三哥了,听说他这一年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每天晚上读兵书研究作战地图,不曾多喝酒,我们就给他一次请吃饭的机会吧。”苏青笑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懂了,原来证人是小间谍呀。”说话间黄依依已经躲到苏青身后去了。

    “请吃饭还不简单,走吧,麻辣烫。”

    “不行,我们要去南桂坊。”

    “对,我们要吃南桂坊。”

    四人来到南桂坊,跟四年前比较气象大不同,评议区济济一堂论战正酣。四人饶有兴趣走进去站着听了一会。

    今天论战的主题是野有遗贤。正方的主张是政通人和的年代也可以野有遗贤,大贤不一定非得通过仕途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太平盛世年间隐于野著书立学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如逢乱世则应该出世,以自己所学之长来挽狂澜之既倒。反方则不然,认为太平盛世年间应该充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辅佐明君将仁治法治等措施推向高潮造福天下,如逢乱世必是奸佞当道,此时应当隐于野而切不可与奸佞沆瀣一气。

    听了一会论战,四人移步至奇花异草环伺的用餐区。

    “三哥,你什么时候娶苏青姐姐?”苏仲景边吃边问。

    “好好吃饭不要八卦,等打完统战就娶。”苏洵答了一句,却不敢抬头看苏青。

    “依依,你师父她老人家还好吗?”苏青岔开话题。

    “多谢青姐关心,我昨天去看望师父了,师父很好,不过你可不能当面称呼她老人家,师父认为四十多岁还不是老人家。”黄依依说完咯咯笑了。

    四人吃罢晚饭往回走,刚进府衙大门就见苏世哲的军务司马钟涛急匆匆过来。

    “参见三殿下,二殿下正在议事厅等三位去议事。”

    “依依你先回去吧。”苏青说道。黄依依答应一声径自去了。

    议事厅里苏世哲、苏广、苏长德都在,大家要商议怎样攻取洛国的三山关。商议了几个时辰,敲定方案。

    阳光下,一支满载货物的牛车队伍吱吱呀呀向着三山关蹒跚而来。

    “哎呀,刘将军,好久不见气色很好啊。”

    “哎呀,罗将军,你的气色也不差呀。托你福,每次见面都升我一级,抬得我晕晕乎乎的,哎哟,这一次的货这么多呀。”

    “货多,通关费自然也就多,老兄你说是不是?”话音未落,一个沉甸甸的羊皮袋递了过来,刘志立马喜笑颜开。

    这个罗将军叫罗田,是靖国右丞相府东曹掾,专门负责押运销往东方三国的铁矿,当然所得资金是要回大靖国库的。一来二去跟三山关守将刘志很熟。

    “刘将军知道我们的铁矿为什么越卖越好了吗?”

    “说来听听。”

    “梁国的铁矿跟我们卖一样价钱,成色却没有我们的好,是你会买谁的矿?”

    “当然买你们的这还用说,这次真是多啊。”刘志一边敲章一边打量着车队,似有怀疑。

    “刘将军,我听到一个消息”,罗田突然压低声音,将嘴凑近刘志的耳边:“听我们丞相说,以后我们的铁矿将只卖于洛国一家。”

    “哦,为何?”

    “矿山虽大总是有限的,我们总得给子孙后代留点。做完这一单,我们将不卖铁矿给淮国和陈国了,但你们洛国不一样,我们是友好邻邦是不是?”

    “然也然也。”刘志显得很高兴。

    “要不要检查检查?”罗田边说边将一叠盖好章的羊皮纸收入囊中。

    “天气太热,别折腾了,走吧走吧,回程的时候帮我带几坛陈国老酒。”

    “然也然也,我帮刘兄带一车陈国老酒。”

    “几坛我还敢拿,一车我可不敢收。”

    “有什么不敢的?我私人送你的大胆收。启程!”随着一声吆喝,车队隆隆进发。

    夜晚,车队进入一处密林。不远处的悬崖陡壁上有无数攀爬的身影,这些都是武关过来的攀爬高手,攀过山岭进入密林,打开车身,浅浅的铁矿石下都是兵刃铠甲。武装后的三千死士呐喊着一举拿下三山关,许多洛国的将士刚刚进入梦乡,便稀里糊涂做了俘虏。

    拿下三山关,关楼上令旗挥动,五万靖国铁骑作为先头部队立刻人含竹片马裹蹄,连夜奔袭三十里外的漳河大营,漳河大营安扎在漳河的一片河谷上,驻兵三万。

    靖国五万铁骑兵分两路,堵住河谷两端,牛角号呜呜吹起,靖国将士冲进大营,挥剑砍杀尚在睡梦中的洛国士兵。仓皇起床负隅顽抗的也如飞蛾扑火般瞬间屠灭。两个时辰后天亮了,战斗也结束了。除少数投降以外全部消灭。

    漳河大营被灭,洛国顿时门户洞开。苏世哲开始排兵布阵,苏世哲命苏青苏仲景率五万步骑南下征讨,苏广苏长德率五万步骑北上,南北相向扫荡完洛国后,苏青苏仲景部继续南下征讨甸国,苏广苏长德部则东渡峨溪河讨伐淮国。苏世哲自率五万中军跟在苏广苏长德后面,毕竟这条线才是主线。

    “苏青、仲景两位将军,我们两路人马最终的汇合点是陈国都城大京,所以你们拿下甸国安顿好之后还是要东进理国,从理国再进入陈国北上到达大京。”

    “二哥,我和苏青研究过了,你刚才说的这条线路太过艰难险阻。我们如果想占领理国全境不现实,理国的州县既多又小且分散,我们这点人还不够分的,时间上也不允许我们耗在这里,如果不接战直接从南面过境,要途经大片的原始森林无人区,行军与粮草补给都是问题。”

    “仲景所说不假,理国地广人稀,高山连绵不绝,攻占理国犹如鸡肋,可徐徐图之。”苏广也发表看法,苏广自幼熟读兵书,善谋略,加之武帝堂弟身份,军中威望甚高。

    “不仅是理国,陈国的南部也是大山连绵人口稀少。陈国的人口绝大部分都在北面平原丘陵地带。”苏青道。

    “有何对策?”苏世哲问道。

    “安顿好甸国后伐木造船,从海上运兵抵达大京,大京北面临大江东面近大海,最是适合水军了,我们有了自己的水军,如果梁国有水军来袭,我们也多了份底气。”苏青回道。

    “真是好计谋,我们就照此安排谋划战策。”苏世哲道。

    洛国的皇室郭氏家族势微,皇帝郭阳一口气生了十几个女儿就是不见儿子,意志日渐消沉,迷上了酗酒博彩,三位王妃都劝他还年轻还可以继续努力,郭阳却充耳不闻变本加厉嬉戏玩闹不理朝政。

    朝堂第一权臣为皇帝的庶兄郭亮,郭亮有一个颇为奇特的儿子名叫郭川,小时候生了一场怪病,脖子歪了一条腿也不好使唤,但是博闻广记过目不忘,府里的私学先生无不扼腕叹息:“此子该为国之栋梁,只可惜---”

    郭川对治政理财兴趣浓厚且天赋异禀一点即通,私下里郭川担当着父亲身边第一谋臣的角色,只是站在暗处而已。郭亮对自己的儿子也是非常仰仗,许多棘手难办的事情,只要回府同儿子商量总会有奇思妙想的解决办法。渐渐地整个朝堂都知道了,老丞相背后还藏着一个小丞相,暗中巴结之人日趋增多。

    郭川将丞相府角落里最不起眼的一栋建筑加以改造,下有密道相连于府中其他建筑。郭川将其命名临湖轩,成为他招待同党的接待中心,

    临湖轩里有无数珍宝奇玩美酒美女,已经气味相投的就花天酒地逍遥快活,立场不坚还在摇摆不定的在连环攻势下也不得不上贼船甘听驱使。

    郭川对洛国的工、农、商各条战线的产出、花销与结余都了如指掌,每年都会按比例索贿,官员们都丝毫不敢加以隐瞒,不出数年,丞相府已是富可敌国了。

    洛国都城纬州开始流传一则谶言:洛国二十年后会出现一位残疾皇帝。郭亮郭川父子刚听到这则谶言惶惶不可终日,暗查谶言出自何处。过了一段时日,流言消失了,当朝皇帝也无任何反应,郭氏父子更加肆无忌惮地卖官卖爵胡作非为起来。

    朝堂昏暗军队就会腐败滋生战力大减,这是一对孪生关系,洛国也不例外。短短一个月时间,靖国北路大军就拿下纬州、陵州荡平了洛国北部。南路大军也顺利拿下南部重镇井州并一举荡平洛国南部。两路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按计划休整后分别东进与南下。

    南路大军核心三人组苏青、苏仲景与许百年,不断推演如何进攻占领以及治理甸国,一切安排妥当后拔营前行。

    洛国与甸国之间无险可守,荒山野岭处双方仅仅埋一座青石界碑了事。也不是真正的无险可守,是双方都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过界碑就进入甸国马坝州地界了。行军至日落西山安营扎寨,探马来报:前方三十里交通要塞处是甸国军营,中央军加各部落联军约有三万人。

    “三万人,甸国大半家底都在这了。”许百年笑道。

    “把这三万人吃了便可后顾无忧。”苏仲景道。

    “甸国人喜欢偷营,我们要做好防范。”苏青道。

    “那是必须的。”

    果不其然,夜半三更,一支有些怪异的部队出现了。服装五颜六色,一看就是杂牌军,武器也是刀枪棍棒斧钺钩叉什么都有。有骑马的,有骑牛的,更多的是步兵。他们吵吵嚷嚷,没有一点偷营的低调。

    堪堪逼进大营,正准备发起进攻,忽听牛角号吹起战鼓雷鸣般敲响,军营内的灯笼火把迅速点亮如同白昼。偷营的三万大军顿时懵了不知所措,几个首领凑在一起商量片刻宣布撤军,众人骂骂咧咧往回走,走回大营疲惫不堪,几乎都倒头就睡,却不知危险正在来临。就在呼噜震天响的时候,靖国的三万铁甲骑兵杀到了,如砍瓜切菜一般人头翻滚。

    结果与预料中的一样,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就杀了小半降了大半。大军隆隆向南压来,几日后来到甸国都城基山城外,城内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望风而逃山野者无数。基山城处于海边,一个海湾处,甸国有一半的领土在基山以南,有五分之四的领土在基山以西。

    与南路大军的顺利不同,靖国的北路大军遇到了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