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了初恋后我he了

第四十六章 过冬御寒

    进入十一月后,寒潮来袭,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顾明薇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南方的冷才是真的冷。这里没有暖炕,不烧地龙,最多在室内烧个炭盆用于取暖。

    习惯了冬天有暖气的顾明薇,只觉得异常怕冷,衣服穿了一层又一层,还是觉得冒冷风。

    古代的衣物太不御寒了。除了布料透风之外,衣服还不贴身,总能给冷风找到可乘之处。

    怕冷的顾明薇里外穿了四五层。先是一层里衣,类似于现代秋衣的作用,又穿了一层夹袄,就是只有两层布的袄子,夹袄外边又套了一个棉袄。不过此棉袄非彼棉袄,只是在夹袄里面塞上了柳絮或者碎布条,保暖效果并不是很好。除此之外,顾明薇还在棉袄外边又套了一层粗布褙子,耐磨防脏。

    一般人穿这些也就到头了,像那些身强力壮的劳力,大冬天穿身夹袄就够了。

    然后,对于顾明薇来说,仅是不冷了而已,还远远达不到暖和的效果。

    所以,每次外出的时候,顾明薇都将粗布褙子换成干娘关氏送给她的小羊皮袄。远远望去,活像是一只小熊。

    面对众人的嘲笑,顾明薇自我安慰道,熊就熊吧!要风度不要温度什么的,谁冷谁知道!

    除了多穿衣服,顾明薇还让顾茂清给她买了一个小手炉,里边儿放上炭,走哪儿抱哪儿。

    顾家人见此,纷纷关心她,是不是大病了一场,把身子给搞虚了,李氏甚至还要拔一根人参给她进补。

    吓得顾明薇连忙阻止了。我的亲祖母,人参是养来卖钱的,你可千万别浪费在我身上。

    李氏闻言哭笑不得,银钱哪有身子重要?真是个小财迷!

    其实顾明薇现在也很懊恼。要不是自己成天想着赚钱,怎么就忘记让家人帮忙收集些羊毛、鸭绒、鹅毛了呢?用羊毛或者羽绒做袄子,比现在的棉袄暖和多了!

    据说,大乾朝有钱人家,棉袄和被子都是用羽绒做的,外皮是绸缎,里边塞上羽绒,又轻便又保暖,还很好看。

    除此之外,还让顾明薇懊恼的一点,就是她竟然没有注意到,大乾没有棉花。

    平日里顾明薇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细麻布的,只有几身出门做客的衣服是用罗纱做的。当时只觉得这些衣服凉爽透气,轻薄好看,还以为只是流行。没想到,是根本就没有棉布。

    顾明薇不甘心,特意找了几本大乾风物志又细细研读了一番。发现大乾朝有一种木棉,其果实也是絮状的,跟棉花很是类似。但是木棉是高大乔木,生长周期长,并不适合大量推广。

    而据现代史书记载,印度的亚洲棉经由东南亚传入我国的海南岛及两广地区,在秦汉时海南岛已经种植棉花生产棉布了。所以,理论上大乾应该是有棉花的。

    对了,大乾没有海南岛!顾明薇连忙又从书房中找出地图,发现这个时候的海南岛,叫做崖州。

    也就是说,如果顾明薇想要寻找棉花的话,得去崖州。

    这......实施起来难度有点大啊!主要是太远了,要一两个月的路程呢!顾家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顾明薇去的。

    顾明薇无奈,对于种棉花这件事情,只好先搁置起来。

    随着天气渐冷,作为主家的顾家,给每位雇工都发了两身棉袄和十斤炭,以表彰大家的尽心劳作。

    得到慰问的雇工们一脸激动,纷纷表示顾家仁义。要知道,不说那两身棉衣,就是那十斤炭,都价值好几两呢。普通的农家,冬天取暖一般都是烧柴,很少有花钱买炭的。

    因此,大部分雇工们都偷偷将炭省下来带回家。管事刘云成见此,觉得不妥,便私下告诉了顾家人。

    顾老爷子摆摆手道:“无妨,只要他们不耽误干活就行。出来做工的,都是家贫的,想着补贴家里,人之常情。”

    刘云成听完,深感顾家高义,便没有阻止这些雇工们将东西往家拿。

    除了这些雇工,管事们得到的冬季御寒品就更多了。除了两身棉袄外,还有二十斤炭,一块羊皮。加起来,也得有十两了。

    刘云成、刘大刘二等人都不好意思收。觉得自己拿的工钱已经够高了,再收这么贵重的礼品,心里过意不去。

    顾茂源劝道:“工人们都收了,没有管事们不收的道理!”

    “再说,这些礼品也不算什么,要不是你们几人尽心尽力,顾家庄子也不会被打理得这么好!”

    如今顾家庄子基本上已经修整好一半了,再过半个月就能完工,届时,只等来年开春进行耕种了。

    闻言,几人也就不再推辞,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帮顾家打理庄子,不辜负顾家的厚待。

    除了这些管事和雇工,李修竹家也得到了顾家的看顾。

    从入冬以来,宋氏已经帮李修竹做了好几身衣服了。有单衣、有夹袄、有棉袄,有褙子,每次做都是两身起。看得顾明薇都要嫉妒了。

    也不知道宋氏怎么想的,总觉得李修竹身形单薄,肯定像顾明薇一样怕冷,除了做衣衫,送炭火,还要给他食补。时不时就给他炖个汤,煲个粥。

    顾明薇忍不住吐槽,母亲大人,您再这样下去,干脆认他当儿子算了!

    宋氏斜眼瞥她,你当我不想啊,修竹小哥比你跟小五乖多了!又懂礼,又贴心。上次来顾家,看我有点咳嗦,第二天就送来了他自制的枇杷秋梨膏,可管用了。而你和小五呢,都不知道我咳嗦这件事!

    顾明薇自觉理亏,连忙闭嘴。话说,她真的没有注意到母亲大人身体不适啊!

    还有,李修竹什么时候这么谄媚了?!不是清冷不善交际吗?

    顾明薇心中不禁大呼:还我清风朗月的小哥哥!

    过冬御寒,除了穿衣烧炭,更少不了的,就是吃了!

    寒冷的冬季,没有什么是比吃一顿火锅更为惬意的了!如果有,那就两顿!

    大乾朝的火锅跟现代的北京铜火锅很是相似,锅子底部设计了专门烧炭用的格子。

    涮火锅的食材也很丰富。有钱人家吃羊肉火锅,平民百姓吃不起羊肉,就吃兔肉火锅、鱼肉火锅。

    涮火锅,除了肉菜,还有各式各样的蔬菜。在大乾的餐桌上,除了土豆、西红柿、甘蓝、花椰菜等没有传入,现代涮火锅常见的莲藕、冬瓜、竹笋、茭白、莴苣、萝卜、芹菜、茼蒿等都已经有了。

    只不过火锅底料因为没有辣椒,会显得相对清淡些。

    对此,作为红油火锅十级爱好者的顾明薇表示,没有辣油的火锅,是不完美的火锅!

    从小破站学了好几种火锅底料做法的顾明薇,心有不甘,拉着厨艺小达人顾明葵经过不懈研究,终于搞出了麻辣味火锅。

    没有辣椒,茱萸来凑。将食茱萸连枝带果实的部分摘下来,大约四五寸长,放到熬熟的猪油中,一比十的比例进行煎熬,即可做成辣油。虽然不是红色的,但也具有了辛香麻辣的口感。

    果然,麻辣火锅一经推出,立即获得了顾家众人的喜爱。连一向口味清淡的李修竹,都抵挡不了麻辣火锅的吸引,一边斯哈斯哈地大口喝水,一边又将筷子伸到锅中,直辣得嘴唇红红。

    麻辣火锅吃多了容易上火。为了给众人消火,每次吃完火锅后,顾明薇都会拿出兑过灵泉水的果汁给大家喝。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茱萸可以当作辣椒,那么麻辣火锅为什么没有流行起来呢?

    这也是顾明薇曾经好奇过的。后来得知了茱萸的价格,顾明薇才明白过来,普通百姓是吃不起的。

    在大乾,常见的香辛料,有姜、花椒、地椒、胡椒、食茱萸等。而辣味最接近辣椒的,只有食茱萸。

    这些调料中,以胡椒最为贵重,价值千金。食茱萸也不便宜,要几十两银子一两。

    所以,不是大乾朝人不爱吃辣,更多的是吃不起。

    如此一来,也粉碎了顾明薇将麻辣火锅开遍大乾朝的美梦。

    小说里女主随便开个火锅店就能俘获一大片王公贵族的经典桥段,看来是发生不到顾明薇的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