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琦公子

第十九章,宛城

    宛城,是南阳郡的治所。

    而南阳郡,则是东汉创始者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乡,所以这里也有帝乡之称。

    因为这里是‘帝乡’,在东汉这两百年间,南阳郡一直被特殊照顾。

    人口更是在巅峰时期达到了惊人的两百四十万,位居全国首位,比排在第二位的汝南还多三十万。

    现在虽然经过了黄巾之乱和讨伐董卓这几年的战火波及,人口有所下降,但这次关中豫州兖州三地百姓的迁入,却会让南阳的人口再次有所提升。

    而且宛城这个地方,乃是南阳盆地腹心,又水通荆襄,路通汝洛,西边走武关则直通关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素有商贾云集,富冠天下的美喻。

    只要掌控住这里,把这里经营成一块安稳的后勤保障基地,那就算是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了。

    刘琦等人来到宛城的第三天,城门处已经贴出了几张榜文,周围百姓聚集,但认识字的不多,有一名官府文吏站在城门旁边的高台上大声为周围的百姓解读。

    “粮食乃国家之本,百姓之命脉,屯田之事旨在救国救民,让百姓得以安居,不再受冻饿之苦。”

    “自即日起,屯田安民将在南阳郡全郡开展,凡此期间寻衅滋事违法乱纪者,罪加一等,煽动百姓哄抬物价者,按谋逆论处!”

    “凡,无田无居者,到城门左侧登记,会有人给你们派发口粮衣物,带你们前往屯田之处。”

    “凡,有一技之长者,可到城门右侧登记,也会有人给你们派发口粮衣物,安排接下来要做的事。”

    “屯田之民,免除一切赋税徭役,只需按照当年的粮食收成与官府分成,用官府耕牛农具者,六四分成,用自家耕牛农具者五五分成。”

    “帮助官府开挖河渠、修缮城墙、修缮道路、建造房屋者,每日可领取相应口粮,只要愿意付出劳动,荆州官府绝不让百姓饿死。”

    这名文吏每过一刻钟便会解读一边,周围的百姓流民,有些也挤出人群,想想自己是往左还是往右?

    城门两侧,登记的地方也排起了长队,流民中多是衣衫褴褛拖家带口的,此时也规规矩矩的,甚至有些孩子哭闹,大人都小心的捂住孩子的嘴巴,生怕惊扰了周围手拿长戟的士卒。

    现在五五开的分成,其实就是对屯田百姓巨大的剥削,但好在没有徭役,没有战祸,只需安心种地便可,总比在北方饿死冻死的强!

    华夏民族的老百姓,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朴实坚韧,从来不敢奢求什么,也没有太多的心思,只要能有口饭吃,一家人能安安稳稳的活下去就行。

    可是,这世道啊,唉…

    宛城府衙旁边有两处相连的宅院,靠近府衙的则分配给了蒯越及其家人居住,旁边的则是刘琦及其娄圭、赵俨、杜袭、繁钦等人居住,当然各自的护卫也都居住在这。

    一处小院的房间里,刘琦正在盘腿坐着练习从黄忠那得来的吐纳之法,不过显然还是没什么效果。

    阿久从门外走了进来:“公子,蒯太守着人前来请您过去议事。”

    “哦,知道了。”

    刘琦缓缓吐出一口气,起身。

    府衙之中,刘琦与蒯越对坐,蒯越从案几上拿起一卷竹简递到刘琦面前,笑着说:“这是你要的南阳大族的资料以及这些年他们族人违法乱纪的记录,目前表现出不合作的几家大族已经在上面标注好了,是杀是留,都交给你处理。”

    刘琦同样笑着:“异度先生这是让小子我来做坏人呐!”

    “这件事情虽然有些棘手,但对你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他们的那些个依仗,此时也不敢出头,此事做的漂亮,我也好有个名目向主公为你请功。”

    刘琦笑着点点头,摊开竹简看了看:“先生,这上面可是还有您家里的亲戚呢,您也让我一并处理了?”

    “你小子,嘴上也不积点德,已经打过招呼了,会主动配合你的,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蒯越手指对着刘琦虚点了两下,笑骂道。

    “哎哟,这范家家主是蔡家的关系?”

    “是的,范家家主有个女儿做了蔡德圭的妾室,这些年依仗蔡家的权势,跋扈了些,估计蔡家这次也是打过招呼的,不过他们能听的进去多少就不一定了。”

    “还有这张家、李家、庞家、余家、祁家,哦,还有何家?”

    “其他几家多少在荆州都有些关系,何家嘛。”蒯越顿了顿接着说道。

    “何家是宛城数的着的大族,当年何进兄妹,一个贵为皇后,一个贵为大将军,何家在南阳的权势无人可比,就算这几年失势,还是与各方面扯着些关系的,袁术与主公当年都在何进手下任职做事,算是有些香火情,再加上何家懂得做事,舍些财物倒也保的平安。”

    “哦?那我还真要往何家走一趟了。”刘琦意味深长的一笑。

    蒯越挑眉看了刘琦一眼:“当真是后生可畏啊,一眼便看出了这其中的关键,呐,这是南阳各大族送来的请柬,晚上的这场晚宴便由你去吧!”

    蒯越又递过来一份竹简,刘琦接过,调笑道:“哦,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啊,先生都不去?”

    “让你去,你就去,费什么话?”

    “哈哈哈!”

    刘琦走出府衙,坐上马车,吩咐道:“走,去何府。”

    一队护卫护送着马车缓缓驶向街道尽头,消失在拐角。

    宛城另一处,大宅院里。

    厅堂之上,坐着十几位南阳各地的大族负责人,此次都是闻讯前来。

    一则,是来拜访南阳新上任的父母官蒯越蒯太守。

    二则,是探探此次屯田之事的风声。

    这些人散布在南阳郡各县,有些靠近流民迁入地区的大族,着实不想让吃到嘴里的肥肉再吐出来,而有些离得稍远的,却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利益,对此事也只是抱着观望态度。

    这次屯田着实是侵害了这些大族的利益,本来他们可以借助这次流民南迁的机会,大量吸附这些流民,从而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帮他们开垦土地获取粮食,甚至抬高物价,发一笔横财,至于会死多少人,他们才不会管这些。

    那些个贱民,只要自己稍微施舍些稀粥,他们就会跪在地上感恩戴德高呼大善人。

    现在屯田册一出,彻底将这些发财的机会堵死。

    这些大族虽然不敢明面上抵抗这次屯田,暗地里却由几家得到利益最多,也最有关系的大族牵头,准备联合煽动更多大族一起来抵抗这次屯田。

    但这些大族负责人,也都不傻,谁也不肯做这个出头鸟,要知道负责此事的蒯越可是个狠人,听说荆州牧长子刘琦也跟来了,这就说明了州牧府的态度,别出头不成,反落个身死族灭!

    厅堂中,气氛一时陷入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