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的崛起

第三章:进学第一课

    最后还是有衙役过来,周处才停手了,只是让王三凑齐一两银子用来治疗阿姆的伤势。

    周处虽然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却对自家人特别孝顺,特别是他的阿姆,谁都不能欺负。王三听到他的真名,真是觉得倒了大霉竟然惹到这个霸王。

    只能在两个衙役的调解下,答应三天后送来一两银子,周处这才让几人离开,扶着阿姆回了家,混沌摊子由着邻居帮忙弄回去。

    杨老汉出了城,就一路小跑,中午的时候就到家了,进了家门,夫妻两个把银子藏好。他们五六个村子中央的交叉路口处就是桑乔镇,镇子不大,常住人口也就三千来人,有一个很大的集市。

    镇子中央的地方有一间私塾,附近村子里适龄的孩子都在这里读书,一共有三个夫子。杨老汉带着杨康到私塾,让先生看了他,问了一些例如:读过什么书,认识几个字,还让他用树枝在地上写了。

    作为知名博主和网红的杨康,他对历史中的文字有一定的研究,不过作为一个少年,他却没有认识什么字。

    最后在杨老汉付了一年三两银子的束脩,夫子同意他入学。出了私塾,杨老汉带着他去了镇子上卖笔墨纸砚的书铺,花了二两银子为他买了一根毛笔,一个砚台,还有一块墨,十张练字的粗纸。

    回到家,母亲把昨天父亲捕捉到的兔子扒皮,剁碎用盐巴腌好,挂在横梁上风干。剩下一些混合着萝卜和野菜一起炖煮,泥鳅干还有不少,吃完饭天色已经黑了。杨康想着明天上学有些兴奋,古代的私塾不知道是怎么传授知识的,一直到半夜才睡着。

    翌日早晨,公鸡打鸣,一大早王璇就把儿子从被窝拉了起来。“臭小子,快点的,不要迟到了。”,外面天色还蒙蒙亮,为了杨康进学,杨老汉特意找了木匠打了书箱。

    穿着新衣服,连鞋子都换了,用洗脸巾擦干净,一个有些黝黑的男童出现在了眼前。王璇对自己的儿子很是疼爱,早饭是清香可口的白米饭,还有一个鸡蛋,一碟咸菜,兔肉用火烤的酥脆。

    父子两人走路到私塾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亮了。四五岁的小孩子都是父母接送的,这些人中有小商人,工匠,小贩,穿着带着补丁的农夫却很少看到。

    杨老汉把杨康送到门口就转身离开,这些孩子年级不大,却很势力眼,特别是商人的孩子。进了私塾,有三间屋子,杨康所在的那间,一共有十二张桌子,上面放好了一本《千字文》。

    夫子是一个秀才,大家都叫他刘夫子,已经三十多岁了。他的儿子刘峰也和他们一起读书,第一节课,夫子领着他们一起读千字文的前几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朗朗读书声,小小儿郎,杨康不知道怎么想起一首童谣: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那先生骂我懒呐,没有学问哦无脸见爹娘。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

    没有学问哦无脸见爹娘。小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进学堂。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只为穷人要翻身呐。不受人欺负,为不做牛和羊。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不受人欺负,为不做牛和羊。小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进学堂.............。

    杨康脑海中都是童谣声,一下就走神了,刘夫子正好注意到了。“杨康,你起来把前几句读一遍。”,听到夫子的声音,他立刻尴尬的站起来,把自己的书拿起来。学着大家的样子,摇头晃脑的读起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刘夫子看到他可以流利的读完,让他坐下,只是这一节课他在没有机会走神了,刘夫子直接站到他的身边。

    第一节课上了一个时辰就是反复的读那几句,读的熟练之后就开始让大家试着背诵,杨康这一世的记忆里特别好,已经能够清楚的记下前面几句。下课之前,刘夫子抽中几个上课走神的孩子,背不下来的一律被打了手板,就连他自己的儿子都挨了打。

    好不容易下了钟声响了,还不等夫子说下课,一个个逃也似的跑了出去。杨康刚来没有认识的人,自己一个人找了块石头,坐着打盹。

    夫子也没办法,小孩子都爱玩,几个小家伙一起扮演将军对战。他们班一共十二人,刘峰因为是夫子的儿子,其他孩子怕他告状,没人和他玩。杨康是刚进学的,很难那么快的融入进去,只能在一边看着他们玩着幼稚的游戏。

    其中一队人数少的的扮演大楚名将李越,另一队四人扮演曼达部瀚达汗,双方一出现就是骑兵对战。扮演李越的是他们班长的最高大强壮的吴青山,四个人抬着他,两个人护卫左右。扮演瀚达汗的是一个小个子男孩,他手里拿着一根细木棍,杨康一看,这不是夫子的教棍么。

    玩闹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第二节课上课钟声敲响了。这节课主要就是教怎么书写上堂课学过的内容,他们如今练习的字帖是闽地大儒蔡襄,他的《千字文》贴是用来教授族人子弟的,被一些书商偷偷的刻了模板。如今几百年过去,大楚闽越地区,许多私塾都会用他的字帖练字。

    这一本字帖都是以前的学长传下来的,杨康桌子上的这一本,书皮已经磨破了。露出里面的毛笔字,可以看出写的很好,他们这些人手劲不足,刚开始主要是描边,端正握笔姿势。

    杨康把一张白纸铺在字帖的第一页,清水已经准备好了,他把自己的墨块拿出,以顺时针三圈逆时针三圈的方法不断研磨,最后得到的墨水浓厚清晰。他把毛笔中多余的墨汁轻点,挤压出去,以免写字的时候滴下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