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的崛起

第四章:习字

    字之美,传于古,习之勤。杨康坐正身子,毛笔学着先生,端正方圆,落笔有力清晰,毛笔并不重。着力点却难找,几次对齐描边,总有偏移,最后写出来的字并不美观,还有些歪斜。

    “天”之一字,他写了十多遍,遍遍不同,却和字帖相差甚远,手腕已经很酸了。他停下揉弄,隔壁桌坐着的是刘峰,他已经写到“宇宙洪荒”的荒字。可以看出来他已经练习过,写的比杨康好多了,看到同学的字如此好,他只有更加努力。

    一节课完,已经正午了,午休一个时辰,大家可以去私塾的食堂吃饭,离家近的可以回家。杨康自己一人背着书箱,食堂,已经坐满了孩童,年级最大的已经十二岁了。

    主食是大米,黍米和北方传过来的馒头,菜有两个:一个萝卜炖白菜,一个炒羊杂一荤一素。还有一大桶野菜汤,飘着油花,私塾的饭食限量,没人一小碗米饭,一小勺羊杂和萝卜炖白菜。

    他们需要排队打餐,杨康拿到自己的一份,找到一个角落的位置,虽然这一餐很一般。因为羊杂里面油水足,大家都吃的很开心,这一顿可以说是大家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候。

    他偷听到自己一年的束脩要五两银钱,还需要父亲付二两银钱的饭钱,杨康才能和其他人一起用餐。也就是他进学一年已经花了十二两左右,父母如今还需要准备第二年的钱。

    午餐杨康只花了一炷香时间就吃完,虽然不多,对一个八岁的蒙童却已足够。午间一些孩子聚在一起玩乐,他则是找到一处阴凉的地方,以书箱作为枕头,闭目休息。

    大楚正和元年春日的阳光温暖和煦,杨康不知不觉睡觉了,突然就感到鼻子发痒,一个喷嚏打了出去。他也醒了过来,就看到几个五岁小童用杂草拨弄他的鼻子,无怪乎那么的痒痒。他装作生气的大喝:“干什么,想挨揍么,说着还挥舞了一下自己的拳头。”,小童轰然而四散,一下子就跑远了。他的几个同窗也注意到了,那个扮演李越的男童过来把他拉了起来。

    “你是今天刚进学的吧,我叫王硕,王家屯村长的孙子,以后如果有人欺负你就找我。”说完还装作大人的样子拍了拍杨康的肩膀,他也就顺势感谢,下午上课钟声响起的时候,几人已经成了勾肩搭背的好友了。

    下午只有一堂课,一个时辰,夫子接着第一节课继续念《千字文》: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夫子先是读一遍,然后他读:云腾致雨。下面的童子们跟读:云腾致雨。就这样他一句,大家一句。直到通读一遍,然后挨个的让他们一个个的起来读,有错误就会单独的指出来,他们这些人学的有快有慢,刘峰就是十二人中最快掌握的。杨康他为了藏拙,也为了可以很好的和其他孩子交朋友,就装着一遍读不下来,等着夫子指导之后,才坑坑巴巴的读下来。

    这次夫子没有让大家背诵,大家读完之后,就把第一节课学完的和这节课的一起抽查。读下来的就可以坐下,没有读下来的就罚站听课,杨康为了不被罚站,只能流畅的一口气读了下来。几个同窗高兴的为他鼓掌,刘峰比他还快,大家却很沉默。

    这一节课要背诵的课文是上午的一倍,虽然已经学过了,却还是有五个同窗被罚站,并且还留了作业。所有人需要把今天学过的《千字文》内容写三遍,罚站的几人需要多写两边,而且字迹需工整。

    下课的钟声敲响,杨康和几个较好的同窗道别,把笔墨纸砚,字帖和千字文这本书规整好装到书箱中。

    出了私塾,是一条四通八达的大路,父亲白天离开的时候给了自己几枚政和通宝。上面已经有了铜绿,还有些油乎乎的,也不知道过了几遍手,这是留给自己坐车的钱。

    上了一天的课,虽然中午吃的不少,肚子却已经很饿了。他走到镇上的一个卖包子的摊位,买了一个素包子,一个肉包子。

    卖包子的妇人和自己母亲年纪相当,他先是咬了一口素包,里面用了荠菜和虾米,特别的鲜美。肉包里面是白菜肥肉,真的很想,他走着往家去。路上的行人并不多,遇到了村里做小生意的刘阿叔,他还给了杨康一颗麦芽糖吃。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申时过了大半,太阳已经落下山头,母亲正在灶台处做饭。“母亲,我回来了。”,听到儿子的声音,王璇站起来接过他的书箱,取来一块湿布帮他擦干净脸上的尘土。

    “康儿,你怎么身上都是土,是不是走着回来的。不是给了你坐车钱么,怎么没有用?”。

    “母亲,我下学太饿了,就买了包子,你看还有一半留着呢。”他把用油纸包着的一半肉包,一半素包拿出来,还有热乎气,递给了王璇。

    “母亲,你吃,肉包可香了,素包也好吃。我们也做好么,也可以做了去卖。”,儿子的好意,王璇不忍心拒绝,轻轻的在边缘咬了一口,就不再下口。

    杨康也没办法,灶上的饭已经熟了,父亲正好从外面回来,用绳子提溜着一只野鸡,后背的篓子里还有一些野果,蘑菇。

    他后世是北方人,几种野果他都不认识。野鸡有些瘦弱,还是活着的,杨老汉看到儿子感兴趣,就把他递给他。

    “康儿,第一天上学,夫子好么,学的进去么?今天累不累,食堂的饭菜合口不。”这一连串的问题,令杨康有些着恼,父亲还把他当成小孩子。

    “阿爹,不累,夫人是君子,特别和蔼,食堂的饭菜很好吃,我吃的很好。今天夫子教了《千字文》中的前几句,还布置了作业。哎呀,不好,还有作业,我得趁着天亮赶紧写完,要不天黑还要耗费灯油。”。

    杨康拿起书箱,就回了自己的屋子,把窗户打开,他把字帖铺好,用水瓢舀水,研磨出墨水,就开始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