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的崛起

第十章:抄书

    骆轩家是个一进的宅子,院子不是很大,有养花草。门房有个老头看门,他来过一次,知道老头是骆轩家的亲戚,杨康叫他骆爷爷。

    他休假之前打过招呼,本来昨天就要过来,如今晚了一天。他特意把二叔送的点心拿了一包,拎在手里。

    进了院子,就看到骆轩他娘薛氏正在院子里,修剪花草。看到杨康进来,热情的打招呼:“康娃子,来找轩儿吧,他在西屋读书,你过去吧。”。

    杨康把手上拎着的点心,送到薛氏手中:“薛伯母,这是翠微阁的点心,您尝尝。”。

    “哎呀,康娃子有心了,老早就想买一点,一直时间不凑手。这不还是等到了,一会儿留下吃饭。”。

    杨康只能答应,进了西屋,骆轩正摇头晃脑的背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开门的声音已经很大了,他却没有听到,杨康大力的拍了他一下,惊得他跳了起来,看到是好友。生气的瞪了他一眼,原来他为了用心读书,耳朵里面塞了棉花。

    “好了,骆兄,我不对,不该吓你。”杨康双手抱拳,躬身道歉。“不知者不罪,杨兄以后注意就行。”骆轩把杨康扶起来,学着他父亲的样子,原谅了杨康。

    上次过来,杨康并没有进屋,只是在院子里吃了点心和一些果子。原来骆轩自己屋内有一个小书柜,上面有十几本书,其中就有《论语》《孝经》《中庸》《大学》《孟子》这四本属于四书的,还有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这些书杨康全都没有,而且她在书店看到过《论语》和《孟子》,标价:一贯和两贯。还不是印刷的,是别人抄写的。印刷体会便宜一些,只是一套模板价格更高,镇上的书店根本没有这种实力。

    “骆兄,可以借论语给我一抄写么?”,这个要求对于朋友,有些无礼了,只是这些书本太令他眼馋了,最终杨康许下承诺,就在他的屋子内抄书,不会带走。

    骆轩才不情愿的同意了,这次出门杨康背了自己的书箱,他拿出白纸,这些是二叔送的,一共一百张。他已经裁剪好了,正适合用来抄写,他把书箱放到,把《论语》小心的打开,照着上面的格式开始抄写。

    骆轩看好友分秒必争,只能换了一本《孟子》继续默读,抄写的速度很慢,杨康尽量以正楷书写。一上午只抄录了三篇《学而》、《为政》、《八佾》,他抄录的时候,还会思考意思。

    《学而》篇,他在语文古文课上面学过,所以可以理解大部分,后面两篇就有些晦涩难懂,他还是认真抄录下来。

    午间,骆夫子访友未回,薛氏为两人准备了白米粥,一小碟自制腊肉。杨康争分夺秒,没有休息,天未黑就告辞离开了。

    回家之后,立刻睡觉,休息的第三日,他又一大早过去抄录,结果休息结束还没有抄完,只能暂时停止,等着下一次休假继续。

    休假结束,开学之后,夫子公布了考试成绩,刘峰第一,骆轩第二,杨康第三。刘峰无论是字,还是写的示意都特别对夫子的心,骆轩的字应该是写的最好的,释义有几句夫子认为有瑕疵。杨康的字最差,还是因为练习的时间短,释义也有好几句,他用了后来者的思维,和古代人家天下有些差异。让他警醒,以后要藏着锋芒。

    杨康上课更加沉默,夫子不提问就不会主动回答,所有的事情只做七分留三分。效果很好,几个准备疏远他的同窗又和他玩到一起。

    午休的时间很长,杨康快速的吃完饭,来到镇子上面的书铺,这里有许多的杂书。一本名叫《康济天下》的农书,他翻看一下,上面记录了该如何种植水稻和旱稻,来年可以增加产量。还有介绍每块地需要轮换耕种,不能一种作物总好几年,特别介绍了大豆的作用:可以提升土地肥力,种植改善土壤,只是没有写的那么详细,杨康理解的就是只要种了大豆,来年种其他作物都会丰收。

    他发现闽越地区种植大豆的很少,一般都是黍米和稻子轮种,大豆的种类也很多,他就看上了黄豆。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个多月了,还没有见过有卖豆腐的。

    离开书店,不理会老板的白眼,街上有一家种子铺,开店的老板年纪不大。里面的种子品类不多,如今菜种很多:豆角,黄瓜,茄子,萝卜,大头菜,芦笋、菠菜等。粮食种子主要以黍米和稻米为主,没有见到黄豆种子。

    “掌柜的,怎么没有看到黄豆种子。”,杨康找了一圈也没有看到。

    “小孩,你要找黄豆种子干什么,咱们这个地方很少有种的。”掌柜的挠了挠头,不理解这么小的孩子找黄豆有什么用。

    “掌柜的,我看书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就想知道它长什么样子。”,这个掌柜的真够木的,来了客人不好好推销自己的产品。

    掌柜的看了一眼杨康,最后从柜台下面掏出一个破布袋,里面半袋子黄豆。杨康的身高不够,掌柜的弄了一捧给他。

    “给你,拿去玩吧,快走吧。”把杨康赶走,掌柜的把门板放下,头一点一点的,原来是自己吵到人家午休。

    把豆子装在身上的口袋里,这里面他收集了许多不认识的东西。有各种植物,石头,野果的种子,还有许多的动物毛发。

    回去的时候,快要上课了,他赶紧洗了把脸,下午天气开始热了,夫子读书的时候很容易犯困。最近几天午餐,杨康都吃的少一些,上课的时候准备一条湿布,困得时候就用它擦脸。

    这不,夫子刚读到《百家姓》:车侯宓蓬的时候;好友皮山河的头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呵欠连连,好像会传染一样,课堂上接连有打瞌睡的。方大海竟然直接趴在桌子上,打起了呼噜:呼哈呼哈的,声音还越来越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