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的崛起

第十三章:卤水点豆腐(下)

    下午的课,夫子和私塾请了假,下午自习。中午大家玩疯了,正好同窗之间流行下军棋,几个好玩的就在白纸上画出棋盘,两人一起用炭笔对战。

    刘峰谨守课堂纪律,端正的开始练习《百家姓》的写法,还把关于汉高祖刘邦的生平,用小字记录下来。

    杨康把《千字文》拿出来,默写了一遍,有把《声律启蒙》看了一遍,仔细琢磨,自己对的下联是不是不太准确。

    他关心今天点的豆腐,心思有些分散,只默写了一遍,就开始走神。拿着书本,脑子早就飘回家中。

    “杨兄,下学了,你不走了?”,皮山河过来拉了他一下,杨康回过神一看,教室已经没有人了。

    出了私塾,皮山河邀请他去家中做客,被杨康以家中有事婉拒了,两人约定了下次休息,杨康一定上门拜访。

    他打了一辆牛车,回到家中,就看到门口围满了人,全都议论着:“好吃,不错,得多买点。”。

    看到杨康回来,和母亲关系好的杨婶子拉着他的手不放:“康儿,一会儿给婶子说个情,让你阿娘多卖一些豆腐给我。家里来了客人,没有什么好东西,就等着你家的豆腐了。”。

    杨康只能说:“二婶子,你放心,一会儿就和母亲说。”,从人群中挤了进去,许多人都不认识,一看就不是村里的人。

    他赶紧把书箱放进自己屋内,换了一身粗布衣服,过去帮着父亲转动磨盘,母亲的灶台那里被父亲用帷幔遮住了。

    一家三口忙到太阳落山,才打发了所有的顾客,装钱的篓子已经满了,铜钱都溢了出来。父亲的脸色发白一看就累坏了,母亲的衣服都湿透了,嘴角干裂,一看就是没怎么休息喝水。

    “母亲喝水,累坏了吧,怎么这么多人啊。”杨康舀了一瓢凉白开,王璇正渴得不行,赶紧拿过去就大口喝了起来。

    杨老汉揉了揉自己的肩膀,回答儿子的话:“本来我和你母亲做好第一板豆腐,就打算弄到镇上去卖的,结果村里人闻到豆腐的香味,我和你母亲就切了几块小的给他们尝尝。结果就是,尝完之后,每人买走一块,一会儿就卖完了。”。

    后来的就是杨老汉和妻子两人,打算休息一会儿,再做一板。结果那些买了豆腐的早上吃完之后都觉得好吃,村里没有买的就到杨家求购,杨老汉定的价格很低,一小块只要一文钱,一般的最少也买了三文钱的。

    满足了村里人之后,附近的几个村子有他们村的亲戚,闻着消息就一起过来求购,这不两人就一直忙到现在,不过虽然利润不高,按照一大块三文,也能赚取一文钱。一板豆腐,至少能切三十块,一共有三个模具,一锅豆汁出九十块,也就是一次九十文。

    从早到晚,父亲和母亲不停歇的做了五锅,一共赚了三百文,还有的百姓用粮食、野菜、蘑菇等山里的野物来换。

    豆腐最后还剩一块,杨康告诉母亲可以用小葱来拌一下就可以,结果父亲吃了很喜欢。二叔送的礼物中有一瓶米酒,正好吃着小葱拌豆腐下酒。

    这一天三人都累的不轻,晚上杨康吃完饭,连澡都没有洗就匆匆的回屋睡觉了。王璇和杨老汉把铜钱抬回屋子,两人把一百枚串成一串,其他的东西都放入正屋后面的仓库。

    “夫君,没想到卖豆腐这么赚钱,就是我们两个人忙不过来,以后一天还是少做点。你说做多少合适,太少了赚的钱不够明年康儿的束脩怎么办。”王璇拉着杨老汉说个不停,既对赚钱的高兴,又有着担忧。

    “娘子,我们还是和今天一样,不过今天实在太急了,后面的几板豆腐都没有做好就被买走了。以后我们每天就做三板豆腐,这样还可以忙的过来。”杨老汉最后决定了。

    自此之后,杨家有了新的买卖,豆腐做的熟练了,手艺越来越好,最后镇上的酒楼和他们签了文书每天一板,一大早两口子就起来做,然后杨老汉就和儿子一起。他送豆腐去酒楼,儿子去私塾读书,二百斤大豆很快就卖完了,杨老汉又去了几次县城。两个月之后,稻子已经成熟了,天气特别闷热,私塾也放假了,一共十天。

    杨家这两个月抄手摊子加豆腐一共赚了八两银钱,还有花了一些买了粮食,还有大豆种子,毕竟从粮食铺子买大豆价格还是贵了一些。那些做豆腐剩下的豆渣,都被王璇用来喂鸡鸭,一个月鸡仔就长大了,家里修了鸡笼子和鸭子笼。每天的豆渣太多,母亲和父亲有时候也会拿来吃,听儿子说豆渣可以发酵后当做肥料使用。

    杨老汉就把豆渣收集起来,按照儿子的方法发酵,如今已经弄了数十个坛子的豆渣。家里有了银钱来源,杨康抄书也抄了三本《论语》、《孟子》,《中庸》。花了他两个多月的时间,夫子每个月末都会组织一次考试,考的好还有奖励,班级最后一名,罚他抄写《千字文》全本,还要打扫教室,每天必须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

    皮山河就有一次考了最后一名,被他父亲把屁股打烂,请了三天假没来。骆轩和杨康还带着礼物去看过他,他父亲看有同学过来看望,还是给了他面子,特意在酒楼订了一桌,让他们兄弟三人好好的吃了一顿。

    “终于休假了,杨兄,骆兄。这次考试我前进了两名,父亲奖励我,要带着全家去乡下的庄子玩。你们是我的好兄弟,父亲说可以邀请你们一起,不知你们有没有时间啊。”。

    杨康一听,就不行,他还要帮助父母收割旱稻呢。“抱歉啊,皮兄,这不稻子熟了,我得回家收粮食,实在没有时间。”。

    皮山河也知道杨康家里的地需要他们一家三口,就没有为难他,转过身来,拉着骆轩的手。“好轩轩,你就去吧,我知道你家里没事,我都问过骆夫子了。”,骆轩脸皮薄,被他的撒娇弄得浑身难受,只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