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负天

第三十五章:观音现玄奘自荐

    大朝会次日,魏征、萧瑀与张道源三位朝臣,聚众僧,在那山川坛里,逐一从头查选,势必选得一名有德行的高僧。

    魏征勤奋,一一过目,个个挑选。见得萧、张二位仅是略略而过,并不十分上心,心下不喜。

    待到茶歇之时,旁击侧敲的讥讽二人不勤于皇命。谁想,却引得二人哈哈大笑。

    萧瑀是老资历,出身兰陵萧氏,亲姊乃是萧皇后,对魏征丝毫不怵。

    怼曰:“窥基大法师保得陛下自地府平安归来,得陛下金口御言‘慈悲仁德’。又有敕建大慈恩寺之举。这天下众僧,何敢有德行能高过窥基大法师者乎?”

    张道源亦是晋阳起兵的从龙之臣,也是笑着说:“还有那玄奘大阐法师,其所住持的菩提堂,赞助的慈安堂,那个不是活民百万,为我大唐基石顶梁。这经世济民之道,天下高僧还有出其右者乎?”

    萧瑀又道:“不过是看这师徒二人,谁愿意升座讲法罢了。万一选出其他人,只怕那人自己都是坐不稳的啰!”

    言毕,二人都是哈哈大笑。

    魏征被笑的满面涨红,强辩道:“这‘大阐’之职乃朝廷官爵,岂是这些和尚私下里可定夺的,就此一条便是欺君罔上,目无法纪!”

    二人闻言只是窃笑,并不与魏征争辩。

    原来这魏征自从在皇帝寝殿被罗二坑了一把之后,便彻底得罪了上至太后,下至妃嫔等后宫之人。这些人的满身富贵全都依附于太宗.太宗在与不在,这些人的待遇可谓是天壤之别。

    君不见那先皇的妃嫔、子女而今过的是什么日子吗?哪能和她们这些人相较。

    唯有太后不在此例,但太后又是最爱太宗的。

    当日魏征那一副万事有我,地府我有人,事到临头又呐呐不敢言的丑态,彻底惹怒了太后。太宗可是太后的儿子、亲儿子、亲生的皇帝儿子。

    你魏征居然敢在太宗的生死关头,搞这种哗众邀宠的手段,实在是罪该万死也!

    自从魏征自曝了人曹的身份之后,满殿大臣也多有对其不满者,皆视其为贰臣。

    你魏征本来就底子不干净,属于被俘人员,又站错过队。这些年太宗本着培养诤臣的目的,对魏征处处留情,多有保护。

    结果发现,你居然还是个贰臣,在天庭任职也算贰臣。哪个大臣还敢跟你混在一起,自然是瞅准机会便要和你开撕,以示清白。

    太宗亦是对其不满,你往日在朝四处树敌,到处乱喷也就罢了。连地府你也敢四处勾连,还敢搞些照顾阳世亲眷,换取地府人情的手段。

    这泾河龙王的事,不就是你把火引到朕身上的吗?

    朕被强制搞了一个地府二日游,是不是也有你的份啊?

    啊!个二锤子、球不顶、拧次怂呢!

    当日推选,罗二未到,玄奘却是早已回长安,正在当场。

    三人将玄奘引至御前,奏报了身份。

    太宗亦是对玄奘闻名已久,便赐了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又赐五彩织金袈裟一件,毗卢帽一顶。

    教他用心再拜明僧,排次阇黎班首,书办旨意,前赴化生寺,择定吉日良时,开演经法。

    玄奘再拜领旨而出,遂到化生寺里,聚集众僧,打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音乐。

    选得大小明僧共计一千二百名,分派上中下三堂。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

    选到本年九月初三日,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即具表申奏。

    太宗准奏。准备携文武国戚皇亲,至期赴会,拈香听讲。

    水陆大会具体流程不讲,只说观音菩萨与惠岸行者化作的两个疥癞和尚,见到选出的法师坛主正是他原引送投胎的玄奘,菩萨十分欢喜,自谓得计。

    便将如来佛祖赐予取经人的锦襕异宝袈裟、九环锡杖拿到长安城中高价叫卖,搏人眼球。另外那金紧禁三个箍儿,却是密密藏收,以俟后用。

    那袈裟、锡杖要价极高,引得宰相萧瑀勒马观看。疥癞和尚一番口舌卖弄,满口禅机。

    萧瑀心知有异,不好擅决,便将其人其物皆引入皇宫,面见太宗。

    见到太宗,那疥癞和尚又是一番天花乱坠,大吹法螺,仿佛谁人得了此宝便可立地成圣、万佛朝宗。

    听得太宗只想发笑,心道:“与罗二所言售卖‘点石成金术’者无异也。

    按照罗二所言,太宗为显重佛,诚意重金购买,赐予玄奘。那疥癞和尚居然又说不要钱,愿送与他。

    太宗安排素宴酬谢,两个疥癞和尚也是坚辞不受,畅然而去。

    后来罗二闻听此节,大是叹惜。

    当时便对太宗说道,应将真金白银摆在那疥癞和尚面前,明晃晃、金灿灿、一大堆,说不定就迷了她的眼,顺手就收了呢。

    罗二大是可惜,这次栽赃的机会难得。搞的太宗愕然半响,不知罗二究竟是何用意。

    太宗得了宝贝,便宣玄奘入朝,着玄奘披袈裟、持锡杖,侍立阶前。果然是凛凛威颜多雅秀,辉光艳艳满乾坤。

    当时文武阶前喝采,太宗喜之不胜,即着玄奘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又赐两队仪从,着多官送出朝门。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当年陈光蕊中状元夸官的一般。

    罗二藏了身形在街道旁观看,叹道:连这也要一一对上,只是可惜没有绣球!

    当七日正会,玄奘又具表,请唐王拈香。

    此时善声遍满天下。

    太宗即排驾,率文武多官、后妃国戚,早赴寺里。长安满城人,无论大小尊卑,俱奉旨到寺里听讲。

    玄奘登台讲法,正在兴头。

    那两个疥癞和尚又蹦了出来,言说玄奘所讲为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自救不能度人。他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此言正说到了太宗的心上,他这许多准备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超度那无主的冤魂。

    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心下却是暗道:“来了,来了,今天定要开开眼!”遂睁大双眼,紧盯着那疥癞和尚。

    果然,那两个疥癞和尚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观音菩萨原身,托了净瓶杨柳。左边是木叉惠岸,执着棍,抖擞精神。

    看的个太宗差点忘了朝天礼拜。

    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

    太宗即传旨:教巧手丹青,描下菩萨真象。

    旨意一声,选出个图神写圣、远见高明的吴道子,此人即后来绘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者。当时展开妙笔,图写真形。

    那菩萨祥云渐远,霎时间不见了金光。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得明白。

    颂曰:“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见了颂子心领神会,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众官无不遵依。

    太宗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玄奘想想自己主讲大法师的身份;

    又看看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的封旨;

    再摸摸身上袈裟,手里禅杖;

    最后瞥了下满场眼巴巴看着自己的众人;

    只想到了罗二常说的一句话: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

    心里默默恨道:“让你手欠,让你嘴欠……”

    于是上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皇江山永固。”

    太宗大喜,上前御手扶起道:“大阐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路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

    玄奘顿首谢恩。

    太宗迫不及待,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

    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遂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

    太宗甚喜,今日目的全部达成,还看到了活菩萨,即命回銮。待选良辰吉日,发牒出行,遂此回驾,各散而去。

    可怜的玄奘还以为菩萨佛祖的百般安排,是为了将他送上那取经路,殊不知观音首选的取经人却是这位唐太宗。

    从渔樵之争开始到泾河龙王,再到地府的种种,一系列的连环下来,最后借崔判官之口给出了太宗的唯一选择。

    若想阳世太平便得超度冤魂;

    若想江山永固便得劝民为善;

    若想改过诸恶便得大兴教化。

    最后,再由观音菩萨的现身,阐述大乘三藏佛法的重要指向性,让太宗必然去取回真经。

    而玄奘只是太宗的替代取经人——御弟。

    至于玄奘遭遇的种种,也并不是仅仅为了西天取经。

    玄奘回到洪福寺里,将自己关在僧房内。那满寺的僧众皆来聒噪,住持方丈圆通和尚也是问东问西。

    玄奘正待发作,忽听得所有杂音全消,只有众僧窃窃私语:“佛爷来了,佛爷来了,快快回避,回避……”

    玄奘面露喜色,跳将起来开门,果然罗二正行到门前。

    玄奘顾不得其他,一把将罗二拽进僧房,带着哭音道:“我说不去,我说不去,你偏要我去,如今奈何啊!”

    罗二忍住笑,说道:“只是让你去讲经,得个封赏便罢了。哪个让你自告奋勇去西天取经的?”

    玄奘气的浑身发抖,一把抓住罗二的肩膀。

    喝道:“哪个让我去的,还有哪个啊!”

    “菩萨都现身了,我刚才受封得了宝贝,满寺的人都盯着我。”

    “是他们所有的人都要我去的啊!”

    “是所有人啊,你懂不懂,是所有人!”

    罗二又道:“那也没必要和皇帝结拜啊。若是不结拜,假装答应了,后面找个机会跑了不就行了。”

    “西域、吐蕃、回纥、新罗,到处都有我们的地盘。”

    “现在结拜了,你再跑就是打了皇帝的脸了,他上天下地都得把你逮回来吧。”

    玄奘都快哭了,言道:“二哥,那该如何是好啊。”

    “听说到西天灵山有十万八千里,沿途无数的豺狼虎豹、妖魔鬼怪。”

    “我可只会念经呐,不像你手段高强,可它们怎么可能听的懂经文呢?”

    罗二道:“念经也可降妖啊,那个秦岭的白猿袁刚,现在不是见到你就跑的吗。”

    玄奘无力回道:“那不是你把他绑住,让我试试哪篇经文最利降妖吗。我对他念了一晚上,把他快搞疯了……”

    “咦,不对。”

    玄奘忽然醒悟过来,盯着罗二道:“二哥,以你的手段怎么会让我陷入如此绝境。”

    “你一定有计划对不对?”

    “你一定能救我的,是不是?”

    “二哥,是不是啊?”

    “哈哈哈哈”,罗二再也忍不住爆笑出来。

    玄奘见此,再也不担心。

    面容一敛,用袖子往脸上一抹,恢复成了一副大德高僧的摸样,说道:“窥基吾徒,你都年过三旬了,怎地还是如此顽皮,快快给为师一一道来。”

    说罢,又觉得装的与大可老和尚很是不像,也是“哈哈”笑了起来。

    罗二笑过,对玄奘道:“这西天你是一定得去一趟的,想想江州的事,菩萨佛祖们等了你这么多年,怎么都跑不掉了。”

    玄奘闻言也是一脸萧瑟。

    “不过嘛,太宗与我也结拜了。”罗二言道。

    玄奘还没转过弯来,随口道:“他与你结拜为啥,难不成……”

    霎时转过头来,满脸惊喜看着罗二道:“难不成,你也会与我一同前往西天?”

    罗二点头道:“然也。”

    而后又故意苦着脸道:“这大唐的‘佛爷’做不成了。不过那西天的‘佛子’还是可以争取争取的!”

    一时,两师徒或是两兄弟相对放声大笑。

    当夜必定是个不眠之夜,虽然阎罗帮中诸人诸事早已安排妥帖,但帮中核心兄弟都是不舍,坚持要来相送。

    长安城中多有不便,罗二也嫌弃大慈恩寺来往人员太多,于是移驾到灵感寺与兄弟姐妹们相聚。

    是的。

    自从罗二说他与玄奘走后,只要保证基本章程不变,慈安堂的业务由大可老和尚全权负责。

    大可老和尚便早早将灵感寺中诸多业务单位、工作人员全体打包了过来,还特意给大慈恩寺换上了一块铜门槛。

    只留百十个小和尚在灵感寺中,且美其名曰:

    城内红尘气息太重,不利于这些小沙弥修心养性,而他老僧正要深入红尘,普度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