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浩荡

第七章 玉佩奇效

    边军驻地,帅帐内。

    此时,帅帐内气氛紧张的让人窒息。

    秦风面带愠色,脸上布满寒霜,端坐于上位。

    两侧并排站立着数十名千夫长、偏将、校尉等诸多军中将领。

    周肆海耷拉着头,跪在中间瑟瑟发抖。

    “一千二百人,围攻一支二百多人的散兵游勇,自身竟然伤亡高达五百人,我不明白为什么?,周肆海,你是不是应该给我个解释呢?”,秦风强忍住怒意。

    说到最后,双眼猛的一瞪,迸发出强烈的杀意。

    周肆海心头一颤,赶忙将原因徐徐道来,临到最后,不忘将主要责任揽在他的身上,主动承认错误。

    “都是卑职无能,贪功冒进,不听刘襄劝阻,这才导致我军损失惨重,请将军重罚,以彰军纪”,周肆海重重叩头,颤声道。

    “哼!,自以为是的蠢货!”,秦风冷哼一声,“你若是以刘襄之计行事,就断然不会有此结果,因为你的鲁莽行事给军中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不严惩你如何服众?”

    “来人,将周肆海拖出去重打三十军棍,另外扣除三个月的俸禄,同时将他千夫长一职撤下,另择人替任。”,秦风厉声道。

    随即两名亲兵走进帅帐内,不由分说将周肆海架下去。

    一旁的刘襄吓的打了个激灵,看来这军中也不是这么好混的,有功就赏,有过就罚,

    这三十军棍下去,估计周肆海恐怕要卧床多日,不能下地了。

    “刘襄!,你此次带领我军成功追踪到这股敌人,避免了更多百姓被鲜卑残害,立下大功,本将军决定,再次擢升你为前锋营百夫长,可有异议?”,秦风转头望向刘襄,表情陡然转换,轻笑道。

    他愈发觉得这个年轻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

    对于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新手,竟然能够在临阵对敌之际,不仅可以冷静分析局势情况,还能一针见血的提出具体战术布置。

    这不仅需要出色的思维能力,可能更多的是需要与生俱来的战场嗅觉吧。

    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必须要好好栽培一下才行。

    “将军,此事是否再斟酌斟酌?,刘襄虽然智勇过人,但他毕竟刚入军营,资历、修为尚浅,若是这般飞速提拔,既不能服众,更会引起军中非议,还请将军三思而后行”。

    话音刚落,一名千夫长立马拱手跨步出列,眼神中尽是不忿。

    他从军十余载,历尽大小战役无数,战功累累,这才好不容易干到了千夫长一职。

    可刘襄呢?,不到弱冠之年,投军不过数日,就要被提拔为百夫长。

    距离他千夫长的军职不过一步之遥,这让他心里怎么想都不平衡。

    “末将附议”。

    身后哗啦啦一大片军中实权将领纷纷表达立场。

    刘襄面带苦笑,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便是在军中也不例外。

    这些利益既得者即便平日里,会因为利益争的不可开交,可同样也会为了维护他们的自身利益不受威胁,而同仇敌忾针对他这个后来者。

    “诸位大人所言极是,还请将军收下军令,属下修为有限,立功全是运气使然,若是窃功自居,麾下将士焉能信服”,

    “人贵有自知之明,属下暂时不能指挥数百之众,还需多多历练,向各位学习经验,方可胜任”,刘襄借坡下驴,拱手推辞道。

    眼下他并不想节外生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是贪图一时之利,得罪了这些军中老资格,到时候就麻烦了。

    至于军职的大小眼下倒不重要,当前当务之急是尽快提升修为,

    拳头硬才是硬道理,修为提升上去了,到时候升迁自然没人敢说闲话。

    秦风神秘一笑,这小家伙情商不是一般的高,没有同龄人的毛毛躁躁,更多的是待人做事的成熟稳重。

    这让他对刘襄更加刮目相看,的确称得上是少年才俊。

    “也好,那你就还是在巡防营担任什长一职,你的军功暂且给你记下,日后再立,一并赏赐”,秦风轻声道。

    “多谢将军!,属下告退!”,刘襄拱手答谢,

    说完便向众人恭敬行礼,而后退出帅帐。

    看着刘襄的背影,秦风眼神深邃,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刘襄在李虎的带路下,回到了他的营帐。

    本来军中明文规定,只有百夫长以上军职,才有资格一人独住一个营帐。

    不过因为秦风十分青睐刘襄,担心他初入军营,和众士卒混住在一起不适应,便单独给他安排了个营帐。

    刘襄回到营帐后,便立马扯下幔布,再三确认四下无人后,便心急如焚的取出玉佩,细细端详起来。

    玉佩呈银白色,形似半月,中间有一小孔,质感比较清凉,放在烛光面前,通体并未透明,怎么看都是一枚普通玉佩。

    这名玉佩是他小时候一名乞丐送给他的,当时觉得就是一块平平无奇的玉佩而已。

    加之幼年也没有什么饰品佩戴,索性就把这枚玉佩一直带在身上。

    这十几年来,也没什么异常,可就是前几天发生的异动,这才让刘襄察觉到,这枚玉佩并不简单。

    这次能够成功追踪到鲜卑军的踪迹,也是这枚玉佩的帮助。

    “好像这位玉佩具备凝练神识的作用”,刘襄再次尝试主动将神识融入玉佩之中。

    果然瞬间营帐方圆五百米,一切风吹草动,尽收眼底。

    刘襄收敛神情,闭目塞听,摒弃杂念,利用神识去感触外面恬静的景象,慢慢延伸出去。

    他开始尝试剥茧抽丝的去窥测这神识覆盖内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去认真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潺潺水声,呼呼风声。

    营帐外面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看似纹丝不动,实则地下遍布粗大强劲的根茎,它们正在以微弱的速度朝着更深处掘进。

    草地之上,忽然一阵清风吹来,肉眼难得可见的绒球带着种子,飞到另一处土地上扎根发芽。

    天空还是那片天空,可惜虚空之中密密麻麻如蛛网般的源气在不停的更替,随风飘走,又随风飘来,循环不止。

    “看似静止,实则万物皆在无形中运动,一步一世界!”,刘襄嘴角上扬,额头布满汗珠。

    显然这种极致窥视,对于魂力消耗极大,

    不过这种掌控一切的美妙感觉,让刘襄欲罢不能,面露陶醉。

    他继续放开神识,幻想他自由遨游在虚空之上。

    临空站立,以风为伴,俯视一切,锐利的眼神穿透一切,将脚下所有的细微变化尽收眼底。

    一棵巨树一处枝丫长出一抹嫩芽,一朵鲜花在月光下含苞绽放,一只硕大的田鼠安静的睡在地洞里。

    “果然是个好宝贝!”,刘襄眼神火热。

    他虽然不知道这枚玉佩的真实来历,但就凭可以凝炼神识这一作用,就知道绝非凡品。

    他小心翼翼的将玉佩重新戴好,便转身上榻休憩。

    就在刘襄睡下没多久,营帐外陡然出现一道黑影。

    “奇怪,刚才我明明感受到了灵魂源器的波动,怎么一下子就突然消失不见了!,难怪是我感应错了?”,黑影小声嘀咕。

    他不甘的在附近四下搜寻,还是一无所获,最终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