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浩荡

第二十章 准备出击

    七日后。

    官道营寨内,刘襄正和众人一起商量接下来的行动方案。

    多数人一致认为当前应该坚守不出,

    而刘襄等少数人则认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主张主动出击,趁鲜卑士气低落,趁势猛攻,扩大战果。

    他敢这么做,并非率性而为,而是有底气的,因为今非昔比,

    在这七天里,敌我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一来是后方一千余残敌,已在四千边军的围攻下灰飞烟灭。

    营寨后方防守压力荡然无存,可以腾出手来专心防御正面之敌。

    二来由于外部援助通道打开,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员正在通过官道,不断涌入营寨内。

    现在营寨内的士卒数量,在各方豪强大族的支援下,兵员升至二千人,可谓是兵强马壮,士气正旺!

    反观鲜卑,这七天里,又对营寨发起了三次攻击,均被打退,接连损兵折将,眼下军心不稳,加之粮草不继,已有退意。

    不过对于这些豪强大族的摘桃子行为,刘襄表面笑嘻嘻,实则内心妈个鸡。

    之前孤军浴血奋战的时候,不见这些家伙过来,

    等局势明朗,我方已经占据上风时,这群吊人就高举为国分忧的旗帜,屁颠屁颠的带着各自族中私人部曲跑来,意图分一杯羹。

    在刘襄看来,这群地方豪强向来是无利不起早,

    至于所谓的以大局为重,那都是扯谈,没有利益,他们宁愿作壁上观。

    这次鲜卑大军压境,一旦攻破县城,他们家大业大,不可能独善其身的,

    其次就是鲜卑此番虽然声势浩大,但归根结底不过是一次大规模的劫掠行径罢了,最多明年开春就会退回漠北。

    可如果能够凭借这一次的对外战争,立下战功,为家族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那对整个家族后面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

    这些豪强大族都是精明人,个中道理不会不明白的。

    刘襄同样心如明镜,可惜位卑言轻,也只能认清现实。

    “贸然出兵,过于凶险,我看我们还是固守营寨为好,而且未经兵团长同意便擅自出兵,不论胜败,一律获罪,这不值得!”,一名百夫长缓缓说道。

    他的观点基本代表帐内大多数人的观点,

    大家都认为没有必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现在已是大功一件,就等战事结束回营论功行赏便是。

    何必再去趟一趟浑水,万一战败,好不容易得来的军功又要大打折扣。

    而且现在依靠营寨,鲜卑骑兵的机动性无法发挥,

    可要是主动出击,与敌野战的话,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冒这个险。

    就好比朝廷发的饷银只是御敌,至于攻敌,那另当别论,得加钱才行,给多少钱办多少事。

    “沈田之,你怎么看?”,刘襄转头询问道。

    他这几天和沈田之频繁接触后,发现此人在洞察人心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

    而且两人性格方面蛮像,都比较喜欢火中取栗,从来不会墨守成规。

    “校尉,在你看来,我军眼下算是胜了吗!”,沈田之没有立马给出答案,而是反问道。

    三日前,秦澜便将擢升文书传给郡守,

    郡守收到之后,考虑到刘襄虽然战功卓著。但年龄尚小,便以不符规制为由予以驳回。

    可架不住秦澜再三劝说,最终还是同意了,且任命文书早已到达营寨。

    所以众人对刘襄的称呼也随即发生了转变。

    沈田之的这个问题倒是把刘襄给难住了,

    这几日同鲜卑作战,可以说赢的很彻底,但他又隐隐觉得好像不算赢,

    毕竟并未全歼这股敌人,只是消灭了部分有生力量,敌人依旧盘踞在木山镇,尚未退出国境。

    “依属下愚见,我们是赢了,只不过是赢在短期,从长期层面来看,却输的一败涂地”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这几日里,由于鲜卑始终无法攻破营寨,转而改变战略,不再深入我国腹地,而是出兵袭掠周边城镇”

    “掠夺了大量财货和百姓,打算北返,如果我们固守营寨放任不管,那此番鲜卑虽败,但却达到了他们的预期意图”,沈田之冷声道。

    “敌人的铁骑在我荆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军只有守城之功,而无卫民之功”

    “百姓心中的畏胡情绪依旧没有得到改变,反而还是会谈胡色变,甚至于对我边军产生质疑”

    “长此以往兵员如何补充,赋税如何上交?,来年鲜卑若是再度扣关,胜负未知”

    所有人闻言全都虎躯一震。

    仔细一想,沈田之所言不无道理啊,这么看来确实有出兵的必要性。

    “诸位,你们现在还认为不应该出兵吗?”,刘襄眼神锐利,扫视帐内众人。

    如果说之前他想主动出击,是觉得赢面很大,

    但现在听沈田之这么一说,他觉得即便毫无胜算也要出兵一试,

    因为沈田之说的很清楚,这一战是向县内所有边境百姓,表达边军为民而战的态度问题。

    “不过在下收到的族中命令,只是协助校尉大人守寨,至于出寨迎敌,事关重大,在下还需上禀族中,遵照执行族中命令”,一豪强大族的部曲首领出言道。

    刘襄冷眼一瞥,又是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家率先发难。

    这次过来支援的私人部曲,大多是这四家人马,分别是王秦陶宋四家。

    在这四大家族中,王家实力最强,秦家其次,其余两家主要是商贾之家,长于财富而短于政治军事方面。

    而出身琅琊王氏的旁系王家,实力十分强劲,王家文学之风盛行,族中多有大儒,

    故而族中多入仕者,通过数十年来的发展壮大,王家门生故吏遍布县内各处,

    以至于到头来每一任县令要么是王家的人,要么受到王家的掣肘。

    所以在本县内,明眼人都清楚,可以说县令不过是个招牌罢了,

    真正的实际掌权人是王、秦两家,前者主政,后者主军,相互牵制,相互影响。

    而这四大家族中除了秦家,其余三家根本不听刘襄号令,只是过来壮壮声势,

    尤其宋家最为圆滑,每次鲜卑来攻时,缩在最后面,出工不出力,纯粹是打酱油的。

    可把刘襄气的牙痒痒的,这次又是宋家跳出来,他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既然如此,那就请阁下率领本部人马退出营寨!”,刘襄毫不客气的下逐客令。

    “对不起,恕难从命!”,宋家部曲首领,满脸不屑。

    “宋家部曲不服管教,扰乱军心,不愿随军出击,只想龟缩后方保存实力,恐有鲜卑奸细嫌疑,传我军令,黄昏之前,如不退出营寨,视若通敌,全军将其剿杀!”,刘襄眼神一冷,直接下令,也不废话。

    宋家部曲首领闻之瞬间吓的一哆嗦,这几日他可是见识过刘襄的杀伐果断,这小王八蛋说干就干,不计后果的。

    “校尉大人,这。。。”

    “明人不说暗话,这份军功就这么大,大家都想分,大家都吃不饱,所以只有让这份军功变得更大,大家才都有得分”,刘襄刻意把语气放缓点。

    “而且如果诸位不愿意随军出击,那么退出营寨也是为诸位着想,不然一旦我军失败,鲜卑乘胜追击,你们也要步我后尘”

    “我秦家愿受校尉节制!”,秦家部曲站出来表态。

    他在来之前就已经得到秦澜的授意,要求全权配合刘襄。

    “我等也愿意受校尉节制!”,王、陶两家紧随其后表态。

    两家心想,打不赢大不了撤回营寨就行,可要是现在选择退出营寨,那击退鲜卑这份大功劳可就没他们份儿了。

    “很好,派斥候密切监视对面鲜卑大军动向,若有异动,随时来报”,刘襄厉声道。

    “其实诸位完全不必过于惧怕骑兵的冲阵能力,我已有破敌之策”,话锋一转,刘襄轻笑道。

    “李虎,你立即返回我军驻地,找兵团长借几十张强弩”

    “沈田之,你负责将我军为数不多的骑兵编制成队,开战之后,对敌进行侧面袭扰”

    刘襄将最为紧要的任务交给二人,这二人也是目前他最为倚重的百夫长。

    “诺,校尉!”,二人齐声道。

    接下来便是众人一起商谈各种出兵细节。

    最终在明确具体作战方针后,拱手告辞各自回营,下达军令。

    平静几日的营寨再次运转起来,所有士卒各司其职,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好准备。

    而刘襄则站在舆图前,扶手而背,试图从中找到一丝战机,可看了半天,也没发现哪里适合埋伏,索性放弃。

    可当他转身时,却发现沈田之去而复返。

    “怎么,沈兄是觉得我哪里安排不够周全,但说无妨!”,刘襄笑道。

    “有,不过是私事!也可以说是一桩买卖,不知道校尉大人是否有想法?”,沈田之拉下帐帘,一脸的神秘兮兮。

    “哦?说来听听”,刘襄顿时来了兴趣。

    “我有一计可助大人平步青云,只是大人飞黄腾达之时,不忘提拔属下一下便可”,沈田之快人快语。

    他知道刘襄是个聪明人,对于聪明人就不能藏着掖着,免得引起反感。

    刘襄精光一闪,灼灼眼神径直落在沈田之身上,

    良久后,轻笑道,“琢磨人性非我长处,如果身边一直有个这样的人,为我排忧解难,我会很乐意接受的”

    沈田之神情一震,原本略显佝偻的身形陡然直挺起来。

    他之所以选择刘襄并不是因为觉得他年龄尚小,好糊弄,而是看中他的潜力和重情重义。

    李虎,几月前还是个伍长,现如今随着刘襄的军职不断晋升,

    他的地位也已水涨船高,已经快要被提为千夫长了,这让沈田之羡煞不已。

    “校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从军不过半年,已经担任校尉一职,我们熟悉你的人自然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可外面那些不明就里的人出于嫉妒,就会传出流言蜚语,诽谤你是依靠权贵上去的”

    “所以眼下急需一场空前大胜明明白白告诉世人你的实力,也借势让你入其他大人物的法眼”,沈田之寒声道,

    他很清楚,就凭刘襄的能力,日后绝不仅仅局限于一县之地。

    而眼下鲜卑大举南侵,上至朝廷贵族、中至地方豪强、下至黎民百姓,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边境大战上,

    如果此时能够打出赫赫威名,从中脱颖而出的话,会对日后发展产生及其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得好,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可自通,当前就是最好崭露头角的机会。

    “那依阁下之见,我该当如何?”,刘襄深表认同,

    当前确实需要拿出更为辉煌的战绩,至少要想办法把面前这股敌军吃掉。

    “深入敌境,追击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