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

第九十五章 观止堂的新变化——种子站

    皇城,金銮殿。

    朱元璋看着回来复命的朱允炆,询问着在周易处看到了些什么。

    朱允炆和朱元璋说了他的所见所闻。

    最后,还向朱元璋说了,周易期望能够上殿参见朱元璋。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心中有些不快,对朱允炆的评价更加低了。

    这件事情,若是朱元璋去周易处。

    要么用武力、要么用诚恳、要么用金钱,总之,一定要打动周易,从周易处把改良种子的方法拿到手中再说。

    若是用尽了所有办法,还是不能够让这个技术为他所用。

    不妨选择毁掉这个技术,让他也不至于为别人所用。

    这才是一个君王应该有的判断。

    而朱允炆所作的一切,都是合乎礼法,十分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

    虽然是有些小心思,但总体上还是守规矩的。

    但一个优秀的皇帝,一定不会是一个守规矩的皇帝。

    只有能够突破别人不敢突破的底线,才能够得到别人所不能得到的成果。

    当然了,也可能得到更大的危害。

    至于是成果还是危害,这個便是考验皇帝的决策和执行能力了。

    朱元璋又问朱允炆,周易所说的杂交育种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朱允炆也和方才的锦衣卫密探一样,给朱元璋比划了一下操作的大概流程。

    至于每一步到底为什么操作,朱允炆坦诚地向朱元璋说,他也不知道。

    朱元璋无奈,只得再次邀请周易,来到金殿之中,进行召对。

    不多时,周易穿着平民的服饰,走进了金銮殿中。

    朱元璋看着周易身上穿着的平民服饰,开口温和责怪道:

    “周易,你是朝廷的礼部侍郎,为何不着官服上殿?”

    周易心中翻了一个白眼儿。

    有事儿礼部侍郎,无事平民百姓是吧?

    周易心中虽然吐槽,但嘴上还是装着诚惶诚恐的样子,向朱元璋说道:

    “草民惶恐。”

    朱元璋哼了一声,突然想到了大约二十年之前,朱元璋召见周易,周易也是这样的回答。

    那时候,朱标和周易年纪相仿,都是二十来岁的青年。

    一转眼间,时过境迁。

    朱标已经下葬多年了、

    朱元璋想到朱标、想到马皇后,看着周易的目光不由得温柔了几分,问道:

    “这所谓杂交育种的技术,到底是何道理?”

    周易对待朱元璋,可不会像对待朱允炆一样,力求深入浅出:

    “陛下可听说过。

    马和驴能够生育出来一种动物。

    兼具马和驴的几项优点?”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不就是骡子吗。

    骡子,朱元璋还是听说过的,马和驴的串子。

    周易点了点头,并向朱元璋说。

    种子杂交,表示类似于马和驴生骡子。

    但和马和驴生骡子不同。

    杂交,便是要把不同品种水稻杂交之后,挑选出来向积极方向变化的品种。

    朱元璋听着周易的解释,点了点头,这是一个很浅显的比喻,朱元璋当然明白。

    朱元璋想到,他一听就明白的事情。

    怎么皇太孙朱允炆不能够进行领悟。

    怎么说,皇太孙朱元璋也是在大明朝顶级才子。

    倾力教导下的佼佼者。

    朱允炆看着朱元璋责备中又带着几分换新弱智儿童一样的眼神。

    心中十分苦涩:天可怜见,方才在周家庄园,水田边的时候,周易可不是这么讲的!

    朱元璋轻咳一声,道:

    “如此,便能够将粮食产量提高两成?”

    周易点了点头,紧接着又摇了摇头:

    “陛下您知道,马和驴产生的后代,骡子是不能生育的。”

    杂交水稻的种子,也是这样的。

    杂交水稻生产出来的粮食,虽然也能够进行煮饭。

    但却很难种在地里面,再生长出来粮食。

    如果想要能够种植这种作物,必须要用专门制作的种子。”

    朱元璋听着周易详细讲述了杂交水稻的故事。

    朱元璋不由得感叹起来。

    周易父亲的好运气,是大明的运气!

    杂交水稻和动物杂交不同。

    若是两个不同的动物,厮混在一起。

    总有机缘巧合。

    最终产生了新的物种。

    但是植物之间,很少有一个植物和另一个植物之间,自然而然“杂交”在一起的情况。

    周易父亲宛如天才般的想法,不会是在上天提示下,得到的技艺。

    而且,水稻的杂交,是真的可行,可以真正提高产量的。

    可是……

    朱元璋想到了方才周易所说的一些事情。

    眉头紧锁,周易所说的杂交水稻。

    方才说,这种水稻是无法作为种子,在下一年继续耕种。

    只能依靠周易提供的种子,才能种植出来这种“杂交水稻”。

    可是,这种将种子分发的方式。

    虽然有着粮食产量的增幅,但培育的速度,大概会跟不上,整个大明的使用!

    也就是说,周易所说的粮食增收两成,虽然看起来很美好。

    但实际中,达到的效果,要是狠狠地打折扣的。

    周易似乎是看出了朱元璋的顾虑,轻声说道:

    “能多让一个人吃饱饭就好”

    朱元璋一愣,心里面安定了几分。

    这种杂交水稻,虽然不会立刻改变大明朝所有人的生活。

    但只要有一个一个又一个的人,在换上了杂交水稻之后。

    提升了产量。

    在丰年屯粮。

    在饥荒的时候消耗存粮。

    苟活下去。

    如此这样,便是有推行的必要的。

    周易得寸进尺,又道:

    “还请陛下在全国各地,设立“种子站”。

    草民愿意提供种子,请陛下把这些种子,发放到所有大明百姓的手中。”

    朱元璋听了周易所说,并没有点头答应。

    而是反问道:

    “你可是在全国各地,经营着一家观止堂。

    作为启蒙和医学之中,那便在观止堂中设立一个“种子站”。

    为大明的百姓,发放种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