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

第九十六章 你看上他利息,他收你本金

    周易听到朱元璋主动说:

    要让周易的观止堂,接下来发放改良后水稻种子的职差,心中一寒。

    周易可不会认为:

    朱元璋能够好心到,主动把这等对黎民百姓有好处,可以收获人心的买卖交给周易操作。

    按照朱元璋如此在乎老朱家江山传承的性格。

    断然不会将如此事务交给一个大臣办理。

    而且,这个大臣现在因为和未来皇帝的施政方针不合,刚刚被罢免了职差,成了平民。

    最大的可能,就是:

    朱元璋看上了观止堂,想要把观止堂铺设在各地的分店,收归朝廷所有。

    典型你看上他利息,他准备收你本金的行为。

    周易摇了摇头,如果说冲动之下,答应了朱元璋所说,还洋洋得意,自认为很好。

    那么就离灾祸不远了。

    很可能有一天,周易便发现。

    如果周易不造反,在大明朝就没有立足之地,只有造反,才能够勉强一搏。

    可胡惟庸和蓝玉的前车之鉴,就发生在十几年。

    周易也很有可能,步了这两位前辈的后尘。

    周易低着头,回应了朱元璋一句:

    “草民惶恐。”

    脑子中飞速地计算着利弊得失。

    虽然明知道这是一个坑,但周易真的能不跳吗?

    周易摇了摇头。

    不说朱元璋会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吞并观止堂的机会。

    就说在观止堂中售卖水稻种子,能给周易带来的民心,就令周易垂涎不已。

    这是一个风险大,收益也大的行为。

    若是周易发挥得当,便是收取朱元璋的“本金”。

    能够拿走的,便是无数百姓的民心所向。

    周易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决。

    还好,新到账的五行遁数,在最危难的时候,也能保住一条命。

    不如便和朱元璋拼上一场,看到底是谁笑到最后,拿走对方牌桌上的“本金”!

    现在的朱元璋,已经是暮年朱元璋了。

    欺负一下老年人,也不是不可以。

    周易心中下了决断,脸上还是表露出为难与紧张。

    不停地拒绝朱元璋的劝说,只说他周易一介平民,不能完成这样的复杂的行为。

    果然,朱元璋看着周易,先是冷声说道:

    “周易,虽然你在家修养,难道你真的不是大明的臣子了不成?”

    朱元璋随即又温声鼓励道:

    “还记得你当初读书的理想吗,为了天下百姓吃饱而读书。

    现在,把这优良的水稻种子。

    播撒到大明各地,便是能够让更多的人吃饱啊。”

    周易在朱元璋的劝慰下,眼神逐渐坚定起来,并向朱元璋许诺,一定会让更多的百姓,能够种上更优质的稻米。

    能让更多的百姓,吃到粮食,能够温饱。

    朱元璋见周易答应了在观止堂之中发放稻米,又说道:

    “虽然现在天下太平,但稻米的种子,是重要的物资,不能有疏漏。

    咱会令各地的地方官员和军队,协助你进行良种的发放。”

    果然如此。

    周易听着朱元璋所说,心中暗骂。

    除了各個行省中心的观止堂分布,是派遣周易学生主持的之外。

    其余地方上的观止堂,都是从当地直接组建的。

    这件事情,朱元璋很轻松就能打探出来。

    若是按照朱元璋现在的安排来看,不论是当地的文官还是武将,都能够完全控制当地观止堂的负责人。

    这个“协助”,多半便是“主持”了。

    等到地方官介入之后,这些观止堂的负责人,究竟是会听周易的,还是会听朝廷的,不言而喻。

    周易心中虽然明白朱元璋的想法,但嘴上也只能感谢朱元璋的帮助。

    周易又听朱元璋勉励了几句,才被“放走”,做前期的准备工作了。

    朱元璋看着周易离开金銮殿的背影,转头看着一旁的朱允炆,问道:

    “周易此人,你如何评价?”

    朱允炆愣了一下,“贪财好色”刚要出口,但又生生地憋了回去,回答朱元璋道:

    “孙儿不知,还请皇爷爷解惑。”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此人和你父亲年纪相仿,但从二十多年前,咱第一次在金殿之上,和他见面,就发现此人有些不凡。”

    朱允炆挑了下眉毛,疑惑问道:

    “比起我父亲还要不凡?”

    朱元璋点了点头:

    “若是论能力,你父亲不一定比周易差。

    但论起资质来,你父亲却远远不如。

    要知道,你父亲是全天下最厉害的老师,教育出来的学生。

    而这周易,只不过是一个山野的孩子罢了。”

    “那是因为周易的父亲……”

    “天人感应?”朱元璋冷笑了一声,

    “虽然我不知道,周易是为什么如此声称。

    但这其中一定有问题。

    很多事情,都太巧合了。

    我曾经让锦衣卫的人去探查过这件事情。

    能够证实这件事情的人没有,但能够证伪这件事情的人,也没有。

    事事透露着奇怪。”

    朱元璋哼了一声,又说道:

    “可这个周易,总能够拿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来。

    而且对大明、对百姓,都是有利的。

    咱舍不得不用他做事啊。

    可是……”

    朱元璋话锋一转,面色中透露的几分寒气:

    “可惜他和你的理念,有着很大的冲突,又不肯低头。

    本来,前些天周易回到京城述职的时候,能够把思想及时转变过来,承认伱对那些囚犯的审判。

    咱就顺理成章地给他一个刑部的差事。”

    朱元璋说道这里,有些自嘲地笑了笑,但立刻又表露出了严肃的情绪:

    “可惜,周易没有选择的这样做。

    那就只能够在你登基之前,把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完全了,留给你一个容易接手的盛世大明!”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眼神炯炯,浑然不像是一个七旬老者。

    朱允炆在朱元璋灼灼的眼神注视下,连忙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待民如子,把大明朝的江山,传承下去。

    ……

    南京城西,周家庄园。

    周易走出金銮殿,回到南京城西的周家庄园的书房中。

    第一件事情,就是反锁在书房之中,面对着白纸,认真勾画着未来的种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