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

(求追读)第九十七章 周易的决定

    周易手中拿着笔,在面前的白纸上画着抽象的符号。

    周易预料中的结局有很多方面:

    一是观止堂牢牢地抓在周易的手上;

    二是粮食种子通过观止堂发放到农民手中,让农民吃饱肚子。

    三是同时收获一定的民心。

    这三点是周易本身的期望。

    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只可能第二点是支持的:

    把粮食发放到百姓手中。

    可就这一点,也是最难做到的,因为发下去的种子,更容易被地方大族,或者是商人巨贾所垄断,而非普通百姓。

    至于第一点和第三点,正是周易和朱元璋交锋角力的关键点:

    朱元璋想要拿走周易的观止堂。

    周易想要拿走朱元璋的民心。

    周易既然选择了要借助这件事情,和朱元璋较量一番,那便不能事事如朱元璋所愿。

    按照朱元璋所想,便是发动各地的观止堂,大水漫灌一样,在大明朝的每个地方,都铺开改良版本水稻种子的足迹。

    可现实情况却很有可能是,不论周易将多少种子,撒布在大明的国土上,都有可能钻入了地方大族和商人巨贾手中赚钱,而非是到了普通百姓手中救命。

    若是真的不加思索,将这些种子散发出去,那不仅不会有利,反而会有害处。

    不论是对周易本身而言,还是对大明而言,都是这样。

    周易叹了一口气,这件事情上,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当然,也是有一些小技巧,可以使用的。

    那便是请求朱元璋的允许,抓住几个典型案例,惩处一下,警示各地。

    再加上周易曾经巡查过几次《大诰》,大名顶顶,也可能会让地方大族收起对这些“水稻种子”的窥伺之心。

    第二个问题,便是观止堂的归属问题。

    虽然,观止堂在大明各个地方的分部,都并非是周易能够指挥的。

    但现在观止堂的重点,全是在行省一级上。

    不论是标准课本的印制分发,还是医疗用品的分发售卖。

    主要依赖的,还是行省一级。行省的一级的负责人,都是周易曾经了解的学生。

    周易对各个行省负责人的忠诚,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毕竟,这些人都是土生土长在南京城西的人。

    这些人能够接受教育,都是周易带来的。更何况,虽然他们自己在外面闯荡,但家中的兄弟姐妹,父母亲属,周易都替他们照顾的很好。

    若是和之前的教育和医疗一样。

    用行省级的节点,对优良种子进行分发呢?

    周易抬起笔,在面前的白纸上记录上了这一個可能。

    行省一级的节点,更忠诚,也能更办事。

    至于第三点,民心的问题,只要是能够真正地将种子交给天下百姓。

    天下百姓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为周易是大明朝的关键力量。

    周易在思索完应对措施之后。

    出门左转,拜访了一下徐家的意见。

    观止堂本就是三分而治,朱标不幸去世后,便剩下周易和徐家两家分红。

    周易进到徐家的府邸之后,开门见山地表述了朱元璋的意图。

    当然,周易只是转述了朱元璋的要求——观止堂卖种子。并没有提及朱元璋隐藏的意图。

    徐家家主安静地听着周易所讲述的内容,先是吃惊于杂交水稻育种带来的优势。又点了点头,表示了对朱元璋心系民生的赞赏。

    最后,徐家家主隐晦地提醒了一下周易,这种和老朱家抢民间声望的行为,在实行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周易看着徐家人,心中很是无语。

    这一趟,虽然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但总算是知道了一个能够成功传承到明朝末期的家族,应该是怎样的从心。

    周易最终还是决定,在省一级的观止堂中,分发水稻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