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大明五百年

第26章 皇家商行

    李自成等人离开了皇宫回到城外大营,才算松了一口气,他对牛金星等人说:“哎,你等是对的啊,还好招了按,不然我等终究身首异处,这皇帝可不是个昏君,心里头东西太多了,咱斗不过他。”牛金星等人点头称是,只有李岩不以为然。

    乾清宫,皇帝朱明复也松了一口气,李自成这关暂时算是过了,这时王承恩端来茶水伺候。朱明复便笑着问王承恩:“前阵子,朝臣们捐了六千多万两银子,宫里有没有动静?”王承恩答道:“额,这,万岁爷,您去年五月叫大家捐银子的时候,娘娘们都已经捐了!”“我是说十二监公公们,你看那梁方不是都抄出38万两银子吗?我看公公们手头倒是宽裕。”王承恩低头不语。“你和化淳朕是信得过的,你不敢贪,化淳不屑于贪,其他的那些个掌印太监就不好说,你在宫里吹吹风,说正要锦衣卫来查十二监,然后捐银子可以躲过一劫,看看反响如何。”

    朱明复对王承恩从来是信任的,但是王承恩的缺点就是没什么手腕。而这一吹风,宫里的十二监倒是热闹,毕竟梁方的案子才刚过不久,于是便有人主动问王承恩如何捐银,王承恩在朱明复的授意下,让御用监开了捐银的档口,短短五日,就收了300万两银子,这些都是公公们平日里贪污受贿所得,朱明复给了100万两给刘三,让他先行筹建皇家商行。剩下200万两暂且入库。

    且说刘三拿到皇帝银子后,既感动又惶恐,他对皇帝三跪九叩,道:“万岁爷给草民如此大的信任,草民就算粉身碎骨也无以为报啊!”“朕可不要你的粉身碎骨,朕要的是能够拯救苍生的银子。”“万岁爷放心,别的奴才不敢夸口,这皇家商行,不用五年,就能成为大明第一大商行。”“好,朕要的就是你这句话,当然朕也不会亏待你,朕会给你八品的官身,便于行事,此外,每年所赚钱财。朕许你百里取一,也就是百分之一的分成。”“谢万岁隆恩。”

    接下来朱明复开始和刘三商量起了这皇家商行的建制,首先,这皇家商行不能和目前官营的产业抢生意,也不能和民间现有的产业抢生意,一番商量,朱明复便决定先开三司一庄,分别是:

    海贸司:主要和海外各国做生意,也就是进出口的生意。

    航运司:主要负责水路运输海外货物,特别是海运。

    房产司:主要负责建造、售卖民房,这与工部的职责不同。

    皇家钱庄:主要负责贷款、存款,也就是后来的银行。

    海贸司、航运司和皇家钱庄这些,刘三自然知道是赚钱的行当,但是这房产司他一时不太明白是有何赚钱的。朱明复也不多做解释,只告诉他,这在日后将是最赚钱的买卖,让他先去把南京城外有价值的地多买一些备用。

    刘三得到旨意先行南下经商,他也要去拉些人脉,特别是是早年在海外做买卖的那些人,都要联络起来,而朱明复还有一项要求,就是皇家商行里要尽可能多的吸纳皇室成员,为何要如此呢?这就不得不提一提太祖洪武的旧制。

    太祖朱元璋是乞丐出身,为了不让后世子孙受苦,就立下规矩,只要是皇室宗亲,都会依制度分封爵位,世代享受俸禄,在大明初期,国力雄厚,而且皇室宗亲的人口也不算多,可到了明末,宗室人口已经发展到了上百万,便成了大明身上的吸血虫,这让大明财政雪上加霜,根本负担不起这笔开销,近些年由于连连战事,除了一些重要的藩王,其实大多宗亲的俸禄都是欠着的,当然朱明复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但是现在他还无暇顾及这件事,

    于是,成立商行的时候,朱明复突发奇想,觉得商行既然是皇家的,那自然可以吸收一部分皇室宗亲,于是他给宗人府下了一封诏书,名为《宗人奉旨经商诏》里面规定:辅国将军及其以下爵位都可参与皇家商行,参与者可优先从商行盈利中获得俸禄,不参加者,俸禄则继续后延。这一道诏书其实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首先,是鼓励自愿参加,其次,涉及的不是主要的亲王、郡王等宗室高层。最后,日子过得下去的宗亲自然不会理会,过不下去的宗亲则会踊跃报名。不出所料,诏书一下,还是有不少破落户来报名。

    朝堂上,王承恩宣布了成立皇家商会和宗人经商的诏书,这倒没有引起太大的风波,因为皇家商行主事只给了一个八品的小官,朝中大员们懒得理会,而且皇帝花的自己的钱,没从国库里支出,也没有和他们争夺利益,也没人理会,倒是宗人经商,有一些反对的声音,无外乎什么不合乎礼法、有损皇家颜面之类,朱明复则说,如果不让宗人自食其力,那就只能欠着大臣的俸禄,先发宗室的俸禄,这让几个言官也只能闭嘴。

    ps:

    感谢追更的书友,手头有推荐票票的走一走,朕先行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