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一世界

第二十二章 对阵李自成

    有了这二十天的准备,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城防部署。

    不仅如此,我们还生产出了大量的弹药,以及两门新炮和一百枚新炮弹。

    有了这些大炮和炮弹,任李自成发动多少大军,都不足为惧。

    军工组的工匠还给了我一个大惊喜,他们在如此紧张的生产进度下,还抽空搞研发,攻克了碰炸引信,还手搓了一挺自动枪。

    碰炸引信的大致原理我已经告诉了工匠,通过手搓的方式也搞出了两个样品,但是这种方式工时太长,任何一个小零件,都需要极高的精度,所以无法大规模量产,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们。

    研发工匠们做过许多尝试,但都不成功,要么是安全系数太低,要么是起爆可靠性太差,直到最后这一款,才勉强解决所有问题。

    这款引信外观和现代引信一致,都是陀螺形状,底部带有螺纹,发射前拧在炮弹顶部。

    内部原理很简单,引信中间有一个金属管,管中有一个石头打磨圆柱滑块,滑块顶部成锥型,镶有一根钢质击针,这个滑块充当撞锤作用。

    引信体上有一个贯通外部的钻孔,一根硬钢丝从钻孔穿过,正好卡住金属管中的滑块。

    金属管另一头是枚火帽,和子弹底火一样,钢丝卡住滑块时,击针无法接触到火帽,从而达成保险状态。

    除了这根钢丝,金属管中还夹着一小片丝绢,就像下水道中的过滤网,拦在滑块前。

    发射时,把引信拧上炮弹后,拔掉钢丝保险,此时拦着滑块的,只有一张薄丝捐,所以此时的炮弹,不可以头部向下。

    发射后弹丸在空中飞行,滑块被丝绢束缚着,直到接触目标的瞬间,巨大的惯性使滑块撕破丝绢,直冲火帽,击针撞击火帽后,引信内的火药被点燃爆炸,同时引爆弹体内的火药,完成爆炸。

    这个设计并不是多么先进,看上去甚至有些儿戏,但是好处是制造难度低,可以大规模生产,毕竟引信属于消耗品,生产的快慢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引信,都有发射保险,必须要在发射时的大惯性,或者炮弹飞出后旋转足够的圈数,才会解锁。

    而我们的引信,唯一保障就是那根钢丝。所以从我看过引信后,基本很少再靠近那些炮弹了。

    炮弹引信只算是小惊喜,手搓自动枪的工匠,才是真天才。

    为什么叫自动枪,不叫机关枪呢?因为这玩意我刚看见的时候,还以为是个废土文化的工艺品。

    样子很难描述,如果说像的话,大概其和第一代加特林转管机枪差不多,由于体积太大工匠向我介绍时特别说,需要装在马车上使用。

    现代枪械的自动原理,我也和工匠们科普过,他们也弄清楚了火药燃气推动活塞连杆,活塞连杆推动枪机复进,完成抽壳,供弹,击发的全动作,可是现有的生产技术,造不出那样复杂的枪械。

    二战时最简单的司登冲锋枪,人们戏称水管工的杰作,这样的枪都有十几个精加工零件,对于手搓为主的工业镇产业,是完全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我们具有研发精神的工匠,目光盯上了转轮卡宾枪。

    他们把弹巢增大,枪管增粗,后部装上一组联动机构,顶上杵着一个漏斗样的东西,左部是一个类似汽车方向盘一样的摇把。

    枪管只有一个,但是做的又粗又长,看上去和现代二十毫米机关炮的炮管一样。

    研发主任向我演示了这个枪的操作方式。

    这支枪至少需要三个人同时操作,右侧是装弹手,他需要把子弹提前排好方向,弹头朝前放入那个漏斗里,射击时他要不间断添加子弹。

    后部是射击手,他的任务是握着两个握把,调整射击方向,同时给另外两个人下令,什么时候装弹、什么时候射击。

    左侧是动力手,他负责转动那个摇把,枪上的联动机构会自动完成击发,退壳,装弹一系列动作。摇把停,发射停止,摇把转发射继续,这点和一代加特林比较相似。

    枪械原理是这样的,摇把转动的是一根带有不同大小齿轮的金属轴。

    当摇把转动时,不同齿轮带动弹巢旋转,同时抬起击锤,当弹巢正对枪管时,击锤落下完成发射。

    继续旋转摇把,第二发子弹转到正对枪管时,前一发的空壳弹正好转出,一根退壳杆会把弹壳顶出去,这时第二发子弹正好发射。

    继续转,第三发正对枪管时,第二发转到退壳处,第一发的空弹巢,正好转到漏斗处,漏斗中的子弹自然下落,被入弹杆顶入空弹巢完成装弹,一直转动摇把,就可以一直发射。

    这款枪虽然看上去丑陋无比,但也算是自动枪械了。

    我给参与研发的工匠发了丰厚的奖励,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除此之外,研发组还改良了子弹,最开始想为铅质弹头增加钢质披甲,就是在铅弹头上包裹一个钢外套,目的是增加子弹的穿透效果。

    上次和关宁铁骑作战时,纯铅弹头就暴露出穿透力差的问题,明军装备的硬木大盾,或者金属扎甲,都有很大几率抵挡住子弹射击,尤其是那种外附金属的盾牌,十米外就无法射穿了。

    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纯铅的弹头材质太软,二是黑火药的发射动能太低。

    以目前的技术还无法改良火药,所以只能改良子弹本身,以我知道的最可行办法,就是给铅质弹头,套上钢质外套。

    经过反复尝试,最终成功制作出了披甲弹头,但是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制作钢质披甲需要占用冲床,我们目前的冲床,除两台供民用生产外,其余的全被军工生产占据,调出任何一台都会直接影响其它武器生产。

    所以实验虽然成功了,却只能少量的制造,没法全面更换。

    当然也有不占用生产设备,又不增加太多生产流程,还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在铅质弹头中间,埋进一小根钢心。

    现代子弹中,有一种钢心穿甲弹,就是在铅弹头内有一个钢质锥型内芯。

    我们当然就没那么精细的要求,直接把火柴棍一般粗的钢条,剪成小段,在浇筑铅弹头时,趁铅水没凝固,戳进弹头中心就行了。

    测试中,埋了钢心的弹头,在击中硬木板时铅体碎裂,内置的钢心仍能穿透木板,杀伤后方的目标。

    唯一缺陷就是弹道精度下降了很多,不过也还在可接受范围。

    披甲弹头效果要更好,穿透性,弹道精度,杀伤力都很满意,但是就是不好造,所以这类子弹被专门管理,只配发给那些射击本领出众的射手。

    有了这些装备,我对于战胜李自成有了更大的信心,但是我心里也清楚,一场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从来都不只是武器,更多的时候是人,很快我就深刻领悟到,这些话所含的道理了。

    从李自成使者愤然出走后,我们就时刻准备着,应对民军的大举进攻,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起义军没有向我们发动进攻,而是大部队转向北,往太原方向进军,兵锋直指北京城

    安排来讨伐我们的,只有几只小股部队,前锋试探性的进入了咸阳县境内,与我们的斥候和巡逻队交手后,就马上缩了回去。

    当然这也和武大山的一个命令有关,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武大山要求外出的斥候和巡逻队,全部携带新式枪械,见到敌军就猛打一通,无论敌人是否退却,打光子弹就返回,赢了也不要追击。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敌人对我们产生忌惮,大量的伤亡数字会使人摸不清状况,不敢贸然进攻,我们就能有更多时间囤积弹药。

    他的这招果然奏效,进攻的起义军很快就觉察到异样,不再派部队进逼骚扰。可是,效果太过于显著,导致李自成放弃了进军BJ,率领大部队又撤了回来。

    李自成没有立刻展开进攻,而是派部队四面出击,占领西安府周围的县城,控制连通的道路,从三面包围了西安府城。

    不得不说,李自成的这招,对我们非常致命。

    我们虽然占领了西安府的府城,但并不代表能控制全部州县,我们实际的控制范围,只有府城,以及周边的十几个村子,还有工业镇,除此以外的其余地方,都还是在明朝官吏的控制下。

    仅靠府城周边这点耕地种植的粮食,根本不够养活七十万人口,为了满足粮食供应,我们采用贸易的方式,向外输出食盐、工业品,卖得的银两又换成粮食、原材料运回,以此维持。

    现在通货道路被起义军阻断,粮食运不进来,城中六十万支持我们的百姓,一转眼就变成六十万张要饭吃的嘴,只要存粮一耗尽,不等李自成发大军来攻,这些饥饿的人群,就会把我们生吞活剥。

    光明时,人们感谢你带来光明,黑暗时,人们自然也会埋怨你带来黑暗。

    除此之外,还有铁矿,铜矿,硫磺等这些必要生产材料,也都运不进来了,这些都是我们战斗力的基础,军队作战的保证。

    此时的局面和上次明军封锁工业镇时一样,我们所有人都清楚,唯一的选择,就是主动出击,和敌人决战,力求一战而胜,彻底打垮起义军。

    下定决心后,我们开始集结部队,组织补给运输队,动员民夫帮工,筹集粮草,运送弹药,一系列任务井然有序的运行开展起来。

    看得出各部分的统领,主任和下级军官,经过这些时日的磨合,工作已经越来越熟练,任务下达后,可以驾轻就熟的安排执行。

    很快出征的部队就全部集结到位,一共是两万三千人,其中装备新式枪械的新军五千人,老式火器的新军三千人,冷兵器预备军五千人,还有一万收拢的明军溃军,这些人由孙川亭以朝廷名义率领,主要任务就是掩护新军的侧翼,以及后方粮道安全,打仗这些人是靠不住的。

    部队的总司令由武大山担任,副司令员孙川亭,我留守工业镇,负责全局的策划协调,以及后方安全。

    部队出征时全城百姓夹道相送,祝福我们的战士们得胜归来,出城的道路被鲜花铺满,欢呼喝彩的人群,垫着脚想透过攒动的人头,看一眼这支威武之师。

    部队出征仅三日,就送回了第一份捷报。

    新军在咸阳以北八十里的张家村附近,与起义军派出的前锋部队遭遇,起义军展开部队,列阵准备迎击共和军。

    这是起义军与明军作战时的固定模式,双方一见面,都是先展开军阵,列阵对峙,双方将领出面隔空喊话,说一下自己一方如何如何强大,对方如何如何弱小,互劝对方弃械投降,如果一方胆怯被另一方唬住,很可能就投降了。

    但也有时候,双方都判断对方在诈胡,这时候就免不了一通厮杀。硬要说起来,这种事情和赌徒扎金花时的心理博弈是一样的。

    当然不论后面结果如何,前面那套流程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这支起义军也是一样,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指挥官骑在马上还盘算着,一会喊话时怎么才能唬住对方,可是他没想到,自己根本就没机会用上这些精心罗列的词汇。

    武大山压根就没有给起义军列阵对峙的机会,六门新式火炮在一千五百米外,就开始轰击起义军军阵,与此同时,一个团的新军,外加一个连的骑兵,立刻以攻击队形,发起了冲击。

    被大炮轰的人仰马翻的起义军,甚至没能组织起火铳射击和弓弩射箭。

    进攻的新军冲到步枪射程距离后,开始交替递进式分段射击,前排射击完后蹲下装弹,后一排越过第一排射击,交替前进。

    骑兵连分成两队,负责掩护步兵阵列侧翼。

    起义军一万余人,不到十分钟就完全崩溃了,丢下武器就向后跑,起初还有军官阻拦,用皮鞭和利剑把后退的赶回去,后来军官们也跟着人群一起跑。

    新军并没有追击,击溃敌军后,大部队又迅速集结成行军队列,越过战场向前开进。

    孙川亭率领的明军队伍,跟上来负责打扫战场,押运俘虏和清剿溃散起义军的任务。

    孙川亭手下的这些明军什么时候见过这种仗,一千多人进攻一万人,一个小时不到,零伤亡就把敌人打垮了。

    眼前发生的一切彻底击碎了他们的认知,在这些明军里,有很大部分人并不认可我们的指挥,对于被收拢组军,存在抵触情绪。

    尤其指挥官孙川亭,一个已经投降的人,还以朝廷命官的身份,指挥他们,让其中一些人,尤其是军官们很不服。

    之所以还能听令,只因为朝廷还没下达对孙川亭的判决旨意,所以名义上他还算是朝廷的人,听令于孙川亭也算听令朝廷,何况孙川亭还能搞来粮草。

    可是眼前的场景,让这些人开始产生动摇,他们也开始盘算,加入大秦帝国,是否是一件合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