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一世界

第二十九章 御驾亲征

    除了这些具体的实物创造外,我还有一项制度创造。

    我发出命令,允许居民利用农闲时间,在家进行手工制造。

    这样一来,部分手工制造工作,就可以分包给百姓,把手工生产作坊,开进每一个帝国居民家里,让每家每户都参与到工业生产中来。

    小农耕社会,农民有大量的农闲时间,不像现代社会,有那么多工作机会,这个时代的农民,在农闲时没有可以打工的地方。

    除了春种,秋收两次农忙外,其它时间农民只能晒太阳,最多编几个竹筐,砍一些柴换钱。

    运气不好的,还要给朝廷服徭役,就是当免费苦力。

    这些空闲劳动力,如果组织得当,利用合理,就能创造大量的产品。

    我让人发出公告,号召百姓参加报名。

    有意愿干的,到居委会登记,然后会安排他们到工厂里免费参加培训。

    学会后,百姓自行采购原料,加工成合格成品,拿到工厂回收处换钱,中间差价就是劳动所得。

    利用这种生产模式,可以制造很多东西,比如子弹头的披甲,子弹头内的钢心,步枪的木质枪身部分。

    甚至一些金属小零件,弹簧、齿轮、螺栓、铆钉等等。

    原本这些零件生产占用了不少工匠,现在包给百姓制造,就可以解放出这些匠人,投入更加紧要的生产中。

    为了防止回收人员,趁机中饱私囊,或者刁难使坏,砸了我的政策招牌,我让孙川亭在西安府设立投诉处,任何遭受不公的人都可以申诉,即诉即办,绝不姑息。

    从二月到九月,七个月里,我们利用这种分包的生产模式,制造出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工具商品。

    有了足够的武器,我们便开始扩充新军,把之前的部队重新改编,并征召新的士兵组建成军。

    扩充后的帝国军队分三个部分,一共拥有七万名士兵。

    其中新军两万余人,全部装备新式武器。

    这支部队是帝国的核心力量,也是奠定帝国的基石,人数不算多,但战斗力可顶百万大军。

    预备军三万余人,装备老式火器,以及少量新式武器。

    这支部队虽然主力装备是老式火器,但训练和作战的模式,是和新军一样的新式战法。通常会作为新军的预备队,属于二线部队。

    民兵两万余人,主要装备冷兵器以及少量火器。

    民兵的构成很复杂,有一些降兵,有一些退伍士兵,还有一些自发农民。

    他们平时种地,有军事任务时再临时征召,主要任务是维护自己所在辖区的安全,干些巡逻放哨的工作。

    这些军队各自承担一部分防卫任务,新军负责外线边界,主要应对入侵的敌人大军。

    预备军负责帝国境内的道路城池,主要应对渗透进来的,敌人小股部队,作战时会请求新军援助,合力剿灭侵入的敌军。

    民兵负责各自村落,街道,所属片区的安全,主要应对盗匪,流寇,属于治安范畴。

    但也会留心入侵的敌军,一旦发现敌军踪迹,就向新军或预备军报告。

    我们忙着备战的日子里,李自成也没闲着,这期间他的军队发动了多次,规模不等的试探进攻,妄图拿下礼泉、高陵,进而形成对我们的包围态势,不过这些进攻都失败了。

    被攻打的这两座城池,属于朝廷管辖,城池小,驻军也少,所以收到战报时,我以为他们不可能撑到援军抵达。

    想不到的是,守城的明军在知县率领下,据城而守,进行殊死抵抗。城中百姓毫无畏惧,自发登城和士兵携手御敌,硬生生把民军挡在了城外。

    高陵城战况尤为惨烈,激战中北城墙被民军炮火,砸出一道两米宽的缺口。

    民军蜂拥而至,冲向缺口,眼见破城在即,守城明军爆发出惊人战意,他们从各处快速奔向缺口处集结,肩并肩靠在一起,组成长矛阵抵挡民军涌入。

    民军被密集的长矛逼退,随即调上来弓弩手,站在阵前对着明军放箭,试图驱散或逼退明军。

    明军士兵堵着缺口,退无可退,只能硬挺着一个个被射死,前面的倒下,后面的就顶上来,尸体都堆成了胸墙,仍死战不退。

    就在这紧要时刻,吴三桂率关宁铁骑赶到,才打退民军,保住城池。

    除了这两次较大规模的进攻,还有数不清小股部队渗透。

    李自成的大部队,推进到三原城北的红水镇,就地结营驻扎,然后像章鱼一样,往西安府伸出无数的触手。

    这些突入的民军部队战斗意志不高,欺负一下村镇里的守卫部队还行,一旦碰上新军或吴三桂的明军,往往是一触即溃。

    可是民军的人数众多,这样的小股部队打掉一路,又冒出来两路,防守部队每日四处奔波,奋战不息,可新的渗透部队依然源源不绝,搞得前线指挥官不胜其烦,士兵也疲惫不堪。

    吴三桂一连几日发急信给我,催我提前出兵开战,甚至威胁说,如果再这么下去,不出半月自己手下的兵就要哗变了。

    我也很急,但是没办法,弹药不足,粮食不足,新兵训练不足,我心急如焚,却也只能回信安慰,不能立刻发兵。

    见我不动,吴三桂实在逼急了,丢下部队亲自跑到工业镇来找我,刚一见面他甚至连客套都没有,就质问:“总统领,你到底几时能发兵啊?”

    我赶紧迎他坐下,真诚的说:“吴将军,我也急,只是地里得粮食还没收,没有粮草动不得啊。再等一个月,一个月小麦就可收割,到时我立刻出兵。”

    吴三桂听我说完,马上就开口说:“总统领,并非我吴三桂不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只是眼下并非只有我万分火急,朝廷等不住,皇上等不住了呀!”

    “我已收到兵部公文,清军二十万军队大举进攻,辽东各地已经是战火连天,皇上希望能马上平息内地叛乱,腾出手来应付皇太极。”

    “总统领,我说句不该说的话,假使你意在天下,也得等打退了清军之后。”他手舞足蹈的越说越激动,最后甚至从椅子上站起来,近乎咆哮的吼。

    我赶紧把他按回到椅子上,解释说:“诶呀,吴将军,你别激动,你先坐下。你误会我了,我真不是为了背后使坏。实在是真的为难。”

    “我也给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去年我们就靠着府城周围这一点耕地,养活着快七十万人,根本没积攒下粮食。今年耕地多了,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等着收粮,现在让士兵出去作战,他们不得闹起来啊。万一再因此打输了战争,岂不是得不偿失。请将军体谅,务必再坚持一个月,我保证收到粮食立刻出兵。”

    吴三桂见无法说服我改变主意,也只能叹气妥协,然后匆匆离开,返回前线去了。

    为了稳住手下疲惫的士兵,吴三桂不得不默认了士兵洗劫百姓的行为,造成了不少的悲剧。

    被洗劫的村庄里,也有我们的。事情报到我这里来,我也只能批复,入侵洗劫的,是化妆成明军的叛军,目的是挑拨我们和朝廷的同盟关系。

    帝国各级官员应该擦亮眼睛,明辨敌友,以后这种破坏团结的谣言,发现一例严办一例。

    另一支防守部队,新军就要好很多,长期的疲劳应战也让他们产生了抱怨,但额外发了些津贴,组织了几次会餐就解决了。

    他们和明军不同,他们家室田产都在这里,所以对于保护帝国,更有自觉性和责任感。

    终于熬到了九月底,收完了粮食,我立刻集结部队,开往三原前线。

    此次出征,部队总计四万人,其中新军两万人,预备军一万人,民兵一万人。

    装备方面,新式火炮十五门,老式火炮五十门,掷弹筒五十具,车载自动枪四挺,喷火器一具。

    部队总指挥由我亲自担任,这次我要御驾亲征。

    这要放以前,我绝对不会冒这种险,但是经过这么久的专业训练,我的身体素质和身手突飞猛进,越来越强,连带着胆子也变大了。

    胆子一大就想找点刺激,于是就想上战场,感受一下真正的马对马,刀对刀的厮杀。

    当然我也没自信到全权指挥军队。为了弥补自己具体军事指挥的不足,任命了武大山为副司令员,让他来指挥部队行军,扎营,路线等问题。

    张洋以参谋长的身份随军出征。

    孙川亭留守西安府镇守后方。

    后方需要一个可靠,又有才能,还要有足够军事才能的人坐镇,思来想去就孙川亭最合适,所以把他留下。

    不过对于他我也有所戒备,因为他和朝廷走的太近,所以出发前我找来张学,告诉他从我走后要寸步不离工业区,小心谨慎确保山谷内的安全。

    新军大部队出征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李自成那里,渗透的民军随即收了回去,缩进了苦心经营可半年的壕沟和堡垒之中。

    在前线苦战半年的士兵,终于看到援军,无不欢呼雀跃。

    吴三桂在迎接时痛哭流泪,拉着我的手不停的说:“你们可算来了!可算来了!”

    我则满心愧疚的安慰说:“辛苦了,你们辛苦了。撤到后面休整吧,剩下交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