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枭雄崛起

第60章 一场面试

    辽东大捷之后,朝堂局势出现了些许变化。

    东阁大学士刘承宗返京之后,立即加封了太子太保,并兼任兵部大学士,巡视九边诸镇的工作宣告停止。

    原来的京营节度使王子腾擢升为九省统制,接替刘承宗巡视九边诸镇,近两日便会启程赶赴辽东督阵。

    这算是皇帝与太上皇之间的一次政治交易。

    刘承宗是皇帝的人,王子腾代表勋贵势力,是太皇上的人。

    交易的结果意味着,皇帝获得了控制天下兵马的兵部,太上皇阻止了皇帝继续利用肱骨大臣查办、撤换边将和勋贵的计划,双方互有得失。

    在兵部尚书刘承宗、兵部侍郎杨嗣荣的主持下,上了一份对辽东大捷立功将士的封赏建议奏疏,定的基本思路是重奖。

    一言蔽之,就是“千金买马骨”。

    好不容易才打一场胜仗,当然要好好奖励,树立标杆,让其他的边军都有学习的榜样,见贤思齐。

    这封奏疏便是刚才宴席上冯紫英提到的那一封奏疏。

    然而,负责审核封赏报告的礼部却针锋相对,坚决不同意如此厚赏。

    现在的礼部尚书由内阁首辅韩广兼着,他也是陛下的肱骨之臣,又是东林党目前的党魁,当年在陛下登基之初的“大礼仪之争”过程中发挥出色,获得了陛下的尊重和认可,现在依然非常尊重。

    他对于辽东功臣的厚赏持着反对态度,主要的理由就是朝廷礼制。

    与刚才宴席上谢鲸说的理由类似。

    他还有一个观点,便是对辽东大捷战斗的认定问题。按照大周太祖皇帝定下的规制,一场战役可以多次记功,但用于封赏的功劳只能有一个。

    有就是说,在一场战役中,可以同时立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但若是想用这些功劳换升官的机会,那对不起,你只能拿其中一个出来换,其他的可以作为荣誉,或者换银子。

    对于这个规定,大家也没有意见,但韩广从这个规制出发,提出:辽东大捷的夺占凌河城和攻占广宁城属于同一场战役。

    因为凌河城原本就处于广宁城控制之下的堡城,根本不具备独立防守的功能。凌河城之战,只能算是广宁城之战的前哨战,两者是一個整体。

    而且,两次战斗发生在同一天,从凌晨开始,到傍晚结束,时间上是连续的,参加战役的人员也是相同的。故不应该把它们分成两次战役。

    这样界定之后,辽东大捷的功臣们封赏便少了一半。

    影响最大的贾琛,他原本至少有两次先登夺城的奇功,就算一次升三级,两次也可以升六级。现在这样一算,他的两次奇功便只能拿一个出来升官,最多可以升三级。

    什长升三级,也不过是一个把总而已,管着500个人的小武官,上不了台面。

    至于贾琛屡立奇功,兵部提出要给他封爵的提议,更是遭到了韩广的激烈反对。

    他的核心观点是,贾琛也是荣、宁二府的本家,虽然过往没有多少联系,但只要给他封爵,他就会倒向勋贵集团。

    给他封爵,就相当于给陛下的政敌送子弹,绝对不可行!

    崇志帝原本对于辽东诸将真是很喜爱,毕竟好不容易赢了一回,很想多给一些封赏。

    不过,韩广的一番话也说得有理有据,让他举棋不定。

    韩广作为首辅,在内阁之中还有两个马仔,都属于东林党,是内阁中势力最大的一派。

    他们目前只能算是皇帝的政治盟友,当年在帮助陛下上位的事情上立下过功劳,目前并不完全听皇帝的话。

    皇帝的铁杆支持者、帝党的头号成员刘承宗在内阁中势单力孤,虽然也很有道理,但吵架的时候超不过对方。

    内阁中还有一派,主要是齐党和楚党,他们实际上代表的是太上皇的势力。

    在今天的吵架会议上,他们就属于搞事者,东拉西扯,两边都帮,反正主打一个看热闹不嫌事大,让双方相持不下。

    一直吵到陛下准备用晚膳之前才草草收场,双方还摆出一副:“来呀,让我明日再战,大战三天”的态度。

    陛下吃完饭,最后决定见一见辽东大捷的功臣,若是这些人可用,那么多封赏一点也值得。

    若是这些人就是一群莽夫或者草包,那么就按照首辅韩广的意思办算了。

    贾琛听到这些情报,心中也不免一颤。额头微微出汗。

    还好刚刚送了400两银子啊,若是按照口谕中说的那些话,再加上冯紫英提供的情报,就一副“老子进宫领赏”的态度,那必然要悲剧收场了。

    现在陛下举棋不定,在这个节骨眼上诏自己叙话,本质上就是一场面试。

    就像天使投资人的资质考察。

    若是发现可以用,是个潜力股,就会投资砸钱,封官进爵。

    若是发现是个草包,只怕从此再无后续了。

    贾琛不再言语,在马车上默默思考,陛下目前最关心的是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如何措辞,在心中打好腹稿。

    马车粼粼,很快抵达宫城门口。

    整个宫城四周的高墙上,挂着的死气风灯在风中飘荡,身着铠甲的侍卫肃然站立。

    在冯保太监的引导下,两人下了马车,换做步行,进入宫门。

    这宫城里的建筑轩峻峥嵘,亭台楼阁,辉煌气派,虽然外形上与后世见到的故宫也差不多,但这里面有真的皇帝,便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加持,让它多了几分威仪和肃穆。

    贾琛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宫廷路上,左右看了两眼,随即被冯保太监提醒,不要左顾右盼,必须微微低头,目不斜视。

    两侧的宫女和太监见到冯保太监领着宫外的人走进来,都是纷纷往左右两侧避开,低着头,表示避让。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贾琛跟着冯保太监达到大明宫的御书房。

    早有其他太监通报了陛下,停一会,一个年龄更老一些的太监走到门口,面带笑容道:

    “贾润贞,快进去吧,陛下等候多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