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阑

第二十一章:简史

    公元前30年,乌孙突遭变局,小昆弥拊离与弟弟日贰矛盾日趋激化,双方互不相服,终于日贰忍耐不住安排人手将小昆弥拊离杀死。但刺死小昆弥拊离后,日贰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控制局势,大昆弥雌栗靡及汉国均准备兴兵讨伐,小赤谷城中对他也是一片骂声。为防横死,日贰带了家眷、亲贵和终于他的士兵一路逃亡康居,在康居却仍与小昆弥遥相对峙。康居自以日贰奇货可居,再叛大汉。

    一时间康居、乌孙边境大兵云集,战云密布。

    拊离死后,汉遣使立拊离子安日为小昆弥。同时欲遣兵马追击日贰。戍己校尉已迁徙至姑墨,已准备兴兵讨伐。但汉朝廷内一片争执,康居已再叛大汉与日贰合并一处实力不可小觑,一旦兴兵胜负难料,而且所费粮草必定惊人。

    在大汉举棋不定之时,新任的小昆弥安日却早已安排了手段。早在日贰从小赤谷城逃亡时,他便暗中派遣贵人姑莫匿等三人诈称叛逃者跟从日贰,在康居时乘机将日贰刺杀。日贰一死,流亡康居的乌孙人众群龙无首,在安日的安抚下纷纷请降。此时段会宗已调任,时任西域都护廉褒还赏赐了姑莫匿等人。西域又一次危机似乎就此消弭于无形。

    但此时因乌孙接连不断的刺杀事件,西域各国均觉得风声鹤唳。康居国内更是有草木皆兵的架势,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愈发征发牧民为兵,四方陈列。于是西域诸国上书大汉朝廷请求由更熟悉西域情况的段会宗复出为都护。

    公元前18年(鸿嘉三年),段会宗受领皇命,再度前往西域担任都护。

    段会宗出了边境,西域各国派子弟到城郊去迎接他。小乌孙王安日以前是段会宗立他为王的。心中感激他的恩德,打算亲自去拜访迎接,各位翎侯阻止他前去他也不听,于是到了龟兹去拜会。有城郭的各国都对段会宗很亲近顺从。

    而前次康居请降便是被段会宗所招抚,此次听闻段会宗重新担任西域都护,康居太子保苏匿便率领一万多人想向段会宗投降。因康居再次复叛,段会宗不敢擅自做主情况上奏朝廷,朝廷派遣卫司马去迎接。

    为保万无一失段会宗调派戊己校尉的军队随同司马接受投降的人。司马畏惧投降的人多,打算叫投降的人都自己把自己捆绑上,然后前来投降。但这等安排充满了侮辱意味,保苏匿于是产生了怨恨心理,在投降之前率领众人逃走,受降之事便告失败。

    司马办砸了差事反而倒打一耙,他向朝廷上书称乃是段会宗擅自派遣戊己校尉的军队,这才耽误了军事行动,导致功败垂成。段会宗任期满后回来,汉成帝下诏将功抵罪。授官为金城太守,因病被免官。

    但没过多久,乌孙小昆弥安日又被刺杀。这已是连续两位被刺死的小昆弥了。而对于刺杀安日的凶手一直没有定论,只知道行凶之人是几位降民,但降民背后站着的是谁一直没有定论。

    安日被刺杀后,汉朝只得再立小昆弥。此时只有拊离的儿子,安日的弟弟末振将最为合适。此时的小昆弥连造变故,数次分裂,势力已远不如前。而相比之下,大昆弥兵强马壮早已是如日中天的气势。在安日死后,雌栗靡更是多次上书汉朝,希望能由他兼任小昆弥一统乌孙,但汉国最终还是选择了末振将。

    而虽然有汉国支持,但末振将一直害怕自己会被有作为的大昆弥雌栗靡兼并,当年在父亲继任小昆弥的那场庆典上,他亲眼看到大昆弥是如何英武非凡也亲耳听到那个满是蛊惑的声音如何为他分析清楚事情的利弊得失。因此,他很快便为自己做出了决策。

    公元前16年,新任乌孙小昆弥末振将派遣贵族乌日领诈降大昆弥,大昆弥雌栗靡大喜过望前往迎接,而后便被乌日领趁机刺死。戈旦作为雌栗靡侍从未及阻拦,自责极深。待诛杀乌日领后自刎而死。

    再伟大的生命在一把利刃面前也是显得如此平等。这位雄才大略更胜其先祖翁归靡的大昆弥还没来得及完全施展自己的抱负,便在一次卑鄙的刺杀中彻底结束了生命。

    末振将自以为就此能转危为安。但他却不知自己已经犯下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不论如何雌栗靡是大汉朝廷册立的大昆弥,是解忧公主之后汉朝皇亲,而末振将未经允许私自刺杀大昆弥便不单单只是刺杀大昆弥的重罪,这是伤了汉朝皇帝的脸面,不论如何这一次汉国必须要对此予以回应!

    汉朝册立翁归靡幼子左大将大乐的儿子伊秩靡为大昆弥。同时,在西域都护府讨伐末振将的军队已开始集结,朝堂之上则又是一轮掰扯不清的激烈争执。然而,还没等汉国决定讨伐末振将,末振将就被大昆弥派遣其属下的翕侯难栖所刺杀。

    此时乌孙大小昆弥境内皆是一片混乱,乌孙内战将起,更引得整个西域风声鹤唳。而这时,朝廷重新启用了年岁已高的段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率兵安定乌孙贵族的内争。

    公元前11年(元延二年),汉朝派遣段会宗发动戊己校尉和各国的军队,去诛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

    段会宗恐怕大部队进入乌孙国后,惊动了番丘,让他逃走后不能再捉到,就把他所派遣的军队留在垫娄,由董礼挑选精干的持弩士兵三十人由段会宗亲自率领,从小道兼程而行到达了番丘所在的小赤谷城外,一路晓行夜宿没有被任何乌孙兵马发现。而当汉兵突然出现仿佛神兵天降,番丘不敢出兵抵抗应召而来。

    段会宗责备他说:“末振将杀害骨肉至亲,杀了汉朝公主的子孙,没有来得及诛杀他便已去世,使者奉皇帝命令来诛杀番丘。”段会宗亲自手持剑杀死了番丘。番丘的官员和部下惊慌害怕纷纷逃亡。

    但末振将的侄子乌犁靡却并不认命,眼见番丘被杀他干脆尽起小昆弥兵马共带领几千名骑兵包围了西域都护府所在的乌垒城。

    段会宗派人破围而出,疾驰入关请求朝廷尽快发兵援救。

    然而连是否攻打末振将都在朝堂上争议不休,此时想要发兵救援又谈何容易?汉帝召集时任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及百官讨论数日仍无结果。

    一筹莫展之际,大将军王凤就建议说:“陈汤久在西域熟悉其地情形、善于谋划,召他前来问问或许可以有些思路。”

    汉帝闻言默然,但最终仍旧召见了陈汤。此时的陈汤已不复当年意气风发,面色苍老颓败了不少,而且早在攻击郅支时他双臂就落下了风湿病,到了这个年纪已不能正常屈伸。汉帝见之也为之怜悯,故而下诏不其用行跪拜之礼,让陈汤看段会宗写回来的求救奏书。

    陈汤听闻后却没有立刻阅读,反倒故作谦虚的推辞说:“将相九卿都是贤才,通晓事理,小臣衰弱多病,不足以来策谋大事。”

    言辞虽然谦逊,但任谁也能听得出陈汤话中的怨气。也难怪曾经力破匈奴的英雄人物,此时却落得一个颓然老翁的下场,他心中又岂能不怨?汉帝叹了口气,但此时又不便表态,只说:“国家事急,你就不要推让了。”

    陈汤领命,读完奏疏后思索片刻,说:“臣下认为此事无需忧虑。”

    “为何?”汉帝设想了很多个回答,但却仍然没想到这些重臣商议数日都不得其解,陈汤区区片刻就得出一个无需忧虑的答案。

    陈汤回答道:“一般情况下,五个胡兵相当于一个汉兵,因为胡兵们的兵器原始笨重,尤其乌孙,他们的弓箭箭镞也不锋利。如今他们也学汉兵的制作技巧,有了较好的刀、箭,但仍然可以三比一来计算战斗力。现在围攻会宗的乌孙兵马不足以战胜会宗,因此陛下尽管放心。”

    汉帝闻言却不敢放心,他仍然确认似的追问道:“当真不需去救?万一朝廷援兵不至,会宗及西域都护府军民遇难……”

    “陛下无需忧虑。即使现在发兵去救,轻骑平均每天可走五十里,重骑平均才三十里,从长安发兵?从张掖发兵?这些即便发出也根本不是救急之兵。乌孙军马不堪大战,尤其小昆弥军马听闻近年连番变故,即便聚集也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不能持久进攻。”陈汤一边说着,一边在戏中推算日期,他计算一番后说:“从送信的时间看,现在乌垒城的包围该已经解除了。会宗是稳重人,解围后当回立即告知,臣推算下来不出五天,会有好消息到长安的。”

    过了四天,自军马飞驰入长安,乌孙兵已解围而去。汉帝赐段会宗关内侯爵,黄金百斤。但罢了段会宗西域都护一职。因会宗患病,仍滞留乌垒城。

    而经此一事,大将军王凤深感陈汤经验丰富于西域战事颇有见解,于是奏请汉帝重新启用陈汤。汉帝也对陈汤此次表现颇为满意,便任他为从事中郎,后每逢重大军事都会请陈汤做出决断。陈汤严明法令,采纳众人的意见办事,颇有将帅风范。但他贪财贿赂的毛病始终未变,最后终于还是因为此事而被罢黜。

    同年(前11年),小乌孙王父亲的幼弟卑爰窒率领众人想加害乌孙王,乌孙内乱又起,无奈之下汉国又派遣段会宗和新任都护孙建合力安抚。

    第二年(元延三年),段会宗病死于乌孙国中,享年七十五岁,西域诸国均为其举丧,建祠纪念。

    其后,陈汤则几经浮沉。晚年因散布谣言被发配到敦煌,后又被汉帝召回,最后老死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