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闻北伐

第26章 等不了

    多亏了顾飏是在游山玩水的时候跑路的,王恬直接将顾飏的马车征用了。

    此时的马车中,王恬正与陆纳、顾飏面面相觑。

    陆纳此次随军,王恬没有给予他任何特殊关照,行止皆如普通士卒。如今能安稳地坐在马车上,虽然不如牛车,但陆纳依然感到神清气爽。

    王恬愁眉苦脸,看着陆纳、顾飏,对着二人行了个大礼:“陆公、顾公,此次多有得罪,还望二公念在小子年岁不大,宽恕一二。”

    陆纳、顾飏摸不着头脑,王恬之前对他们杀气腾腾,如今怎么如此姿态。

    陆纳坐上马车,又看王恬如此作态,前几日的伤痛一下子全抛到脑后,嗤笑道:“螭虎,如此前倨后恭,所谓何事啊?”

    王恬也不恼,再行了一礼:“不瞒二公,小子此次初掌军权,有些急切,因而私自出兵。但这几日听到看到前线历阳军的凶悍,有些后悔了。”

    顾飏连忙点头,深表认同。历阳军的凶悍虽然他还没亲眼所见,但是一路逃来,那胆战心惊的感觉,一辈子都忘不了了。

    “螭虎少年意气,冲动行事也可理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嘛。”顾飏故作轻松,拍了拍王恬。

    “陆公、顾公,此行我想去海虞寻顾扬武。”

    陆顾二人面露不解,王恬若是想要临阵脱逃,为何不直接退回御亭?

    看着陆顾二人神色,王恬面对着顾飏说到:“二公,小子此时确实有些惧怕了历阳军。但此时若转头回御亭,恐怕吴中就不是顾陆二家说的算了,庾奋武将彻底不可压制。”

    顾飏面色微变,他此次因游山玩水而丧师辱国,若孤身回到御亭,说不定庾冰能直接以军法将他砍了。

    陆纳倒是无所畏惧,他本来就是被王恬强掳来的,要不是王恬,他此刻还在吴县内享清福呢。想到此处,陆纳看着王恬越加愤愤。

    “此刻吴中仅剩吴县的三千吴国兵与顾扬武手中的四千兵,若是我们再收拢些溃兵,与顾扬武合兵一处,自海虞攻击历阳军。顾公未必没有立功的机会。”

    顾飏点了点头。

    他顾飏本就有王敦同党的污点在,此次若没有了立功的机会,不论苏峻之乱后吴中顾氏得到什么好处,他顾飏将彻底沉沦。

    “局面如此之乱,自然是居于乡人军中更安全,会稽人终究比不得吴中乡人。”

    陆纳也点了点头。

    “你王恬先前一腔热血惹得庾冰不快,更是不敢回到御亭。”陆纳心里嘲讽到。

    “届时到了海虞,还请二公为我在顾扬武前美言几句,小子虽年少,但还是想要取些功名的。”

    至此,王恬贪生怕死、贪图功名的冲动莽夫形象在顾飏、陆纳心中彻底定下。

    说到底,王恬现在表现出来的才像是一个士族的样子,年少好武不过是叶公好龙,真正到了战场就想着临阵脱逃,逃了又想着挣些功名当做遮羞布。

    王恬见二人齐齐点头,心下大喜,你们觉得我是懦夫,我还觉得你们是傻子呢。

    “既如此,我们便先沿途收拢一些溃军,若能收拢一千溃军,顾公在顾扬武那里也能过得去。”

    顾飏狠狠点了点头。

    “收拢溃卒还需顾公、陆公出面,我让孙卫领兵前突防备历阳军,届时在此竖起顾公大旗,收拢好溃卒后我们便去海虞。”

    “螭虎也与我们在此处吗?”

    陆纳听说孙卫要分兵而走,生怕王恬也一并走了把他们扔在此处。

    “我自然与顾公、陆公在此处,前方若真是遇到了历阳军,孙卫还可抵挡一二。”

    陆纳闻言彻底心安,三个贪生怕死之辈待在一起,若是历阳军真的前来,逃跑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精神负担。

    随即,王恬便走出马车,去寻孙卫。

    孙卫听说顾飏、陆纳要在此处收拢溃兵,便知道王恬心里是打定主意要让顾飏、陆纳在此当诱饵。但听到王恬也要陪二人在此处,直接急了。

    “得胜,若我不在此处,这两人无法心安,届时破绽重重。我本就不会冲锋陷阵,伏击之事,有我没我都没问题。”

    王恬确实在赌,自从知道无锡溃败的原因后,王恬就开始赌了。

    既然无锡溃败不是因为苏峻军力极盛,凭他对苏峻的了解,此次攻略三吴,能有一万兵便已经是极限了。

    郗鉴在江北、陶侃在西边都要防守,苏峻也没法凭空爆兵。

    按照一万兵满打满算,无锡要守,知道顾众在海虞后历阳军必然要分兵前往海虞,不然顾众始终是历阳军进入吴中的心腹大患。

    因此,即便是一万兵,兵分三路,南下御亭,来到王恬跟前的有四千兵便是极限了。

    一千八对四千,以逸待劳、以有心算无心,优势在我!

    “得胜,我的命就交在你手上了。前面有溪流,务必在溪的沿岸将随军携带的赏赐全部抛下。”

    “历阳军看到顾飏军旗后,必然争渡,渡过溪流后,军阵本就不齐,届时抢攻的、抢财的,一哄而上,得胜半渡而击,此战必胜。”

    孙卫有些神色复杂地看向王恬,虽然王恬说的轻松,但又何必呢?

    一个不慎,刀剑无眼,乱军中,即使王恬大喊他是司徒之子,也是真有可能死在军前的,他一个高门子弟,又何必呢?

    孙卫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士族子弟,心中实在不解:“都尉自可回御亭,若是担忧庾奋武,也可去会稽寻王抚军,何必如此行险?”

    王恬看着孙卫的神色,笑了笑,望向远方,说到:“得胜啊,你九岁之后就再也没回过家了吧。”

    孙卫神色黯然。

    “我虽是琅琊王氏,但你知道现在的琅琊在哪里吗?”

    晋室南渡之后,北方士族的乡土尽失,为了维持高门士族的郡望以及政治特权,或许还有一点点为了彰显收复失地的决心,朝廷在南方设置了各个北方的州郡。虽然没有实际土地,但像琅琊这样的北方郡县,在南方终究是有了名字。这样的郡,也叫做侨郡。

    如今的琅琊郡,就在建康的南方。

    王恬不等孙卫回答,自顾自地说了下去:“你不想回并州看看吗?我倒是想去琅琊、洛阳看看。连我都是在建康出生的,再等个十几年,像你这样的北人全部故去后,还有谁会想要回去呢?”

    北伐啊,真是一刻也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