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闻北伐

第29章 时局(一)

    当王恬大摇大摆从无锡城下经过的时候,无锡城内的守军果然未与王恬起大规模冲突。

    可能是见王恬这大摇大摆的样子想起来前几日被伏击的惨状,加之还没人会想到王恬竟然是要去进攻武进,王恬在无锡城下虚张声势的招数竟然成功了。

    越往北行进,战争的创伤便愈发一览无遗地展现在王恬眼前。

    为了补充兵源,苏峻强征将所有十岁以上的男性强征入军,沿途的村落里,死的死,逃的逃,人烟稀少。

    为了躲避战乱,逃避兵役,百姓通常跑到士族的庄园中卖身为奴,成为佃奴。而三吴士族,只要给苏峻交够足额的军粮,历阳军也懒得进攻这些易守难攻、私兵众多的庄园。

    若是苏峻之乱平后,这些无主的土地将全部被士族占据。届时一仗打完,士族控制的土地增加了,人口也增加了。他们只要骑墙,便没有生命危险。

    所谓的吃人,说的就是如今的门阀士族。

    王恬甩了甩头,不去想侯景、黄巢未来将对士族做的事,而是专心看起眼前的这几份情报。

    建康方面,对王恬影响最大的事便是司徒王导带着王恬从石头城跑了,跑到陶侃立在石头城东北的白石垒军营。

    由于自寿春逃归的祖约率领的豫州军残部在浔阳、合肥等战场屡战屡败,石头城内的历阳军人心惶惶。

    加之王导在朝廷中对苏峻依然不卑不亢,因此路永、匡术等人建议苏峻宰了王导等大臣,将朝廷诸公职位全部授予历阳军,以此安抚历阳军内部人心。

    苏峻依然拒绝了众将的提议,苏峻知道,若是没有王导居中协调,由历阳军这些丘八把控朝政,一切将崩坏的更快。

    但在人心浮动下,历阳军诸将也逐渐明白苏峻败亡是迟早的事,因此路永、匡术偷偷找到了王导,向王导投降,并带着王导和王悦逃出了石头城,逃到了石头城东北陶侃所立的白石垒。

    刚劝苏峻杀王导,苏峻不听就背叛苏峻投靠王导,武将为人看不起,路永、匡术这样的人也是功不可没。

    王导一跑,苏峻对王恬将彻底无所顾忌,届时武进城下,再喊司徒之子,可能真会被历阳军一刀砍了。

    而西线战场,在温峤和庾亮等人对陶侃既哄又劝之后,陶侃终于率领荆州军顺流而下,于石头城东北筑白石垒。

    如今的西线战场,聚集了荆州刺史陶侃、江州刺史温峤、自江北渡江的徐州刺史郗鉴、雍州刺史魏该加上司徒王导、中书令庾亮,苏峻几乎所有的精力都被牵制在西线,也更迫切地希望在东线取得突破。

    但王恬直接打碎了他在东线突破的幻想。

    陶侃以联军盟主上表王舒监浙东军事,吴兴太守虞潭监浙西军事,郗鉴都督扬州八郡诸军事,王舒、虞潭皆受郗鉴节度。

    自此开始,王恬的直属上级变为了虞潭,而东线战场的最高军政长官,变为了郗鉴。

    这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陶侃,虽然不满意庾亮,但更讨厌琅琊王氏,原因无他,当年王敦多次想要把陶侃宰了。

    琅琊王氏自从王敦以荆州为根据地两次顺流而下造反作乱后,为了避嫌,基本是不再求荆州地方的任命了。

    因此,以与琅琊王氏不对付的荆州刺史陶侃为主导的西线战场,琅琊王氏是基本分不到一杯羹了。

    王导本意为王舒安排的抚军将军、行扬州刺史即是要在东线战场争夺主动权,东线战场的诸多任命本都出自王舒。

    而如今陶侃一纸任命,王舒由原先的东线战场一号人物,如今直接变成了三号人物。郗鉴自然是一号人物,主战场在浙西,浙东如今根本就是一点战事皆无的后勤之地,虞潭权力自然在王舒之上。

    如今陶侃作为联军盟主,节制天下兵马,王导作为一个刚从苏峻手底下逃出来的司徒,正当性还没庾亮强,自然没什么权力。

    庾亮虽然直接导致了苏峻之乱,但跑路后的庾亮立即在江州起兵,旗帜鲜明地反苏峻。

    而王导呢,虽然不是事事都依着苏峻,虽说确实处在被胁迫的情况下,但毕竟是与苏峻合作了。在西线这么多忠臣的情况下,从石头城跑来的王导显得有些扎眼。

    王舒变为三号人物对王恬最大的影响便是,御亭的那只会稽军,可能不受王舒节制了。王恬没法再在吴中扯着王舒的虎皮做大旗了。

    如今吴兴太守虞潭监浙西诸军事,作为会稽人的虞潭,直接领导在浙西御亭的会稽军,合情合理。

    王恬的武进之谋,因为陶侃的任命而又多了些不确定性。

    虞潭会像王舒那般坚定地救他吗?还是三吴士族沆瀣一气,只求固守?

    而另一个王恬早有心里准备的消息,宣城被苏峻将韩晃攻破,宣城太守桓彝被韩晃杀了。韩晃已经从宣城调转兵锋,直扑三吴之地。

    自宣城西进三吴,韩晃将不可避免地经过吴兴。虞潭作为吴兴太守,会不会将御亭军直接调去防御吴兴?

    虽然王恬已经提醒王舒将其龟缩在会稽的一万会稽军调到吴兴协助防守,但今时不同往日。昔日王舒还能够指挥浙西浙东军队,如今只能管浙东一亩三分地。

    王舒一派会稽军进入吴兴,相当于直接把这支军队的指挥权让给了虞潭,王舒会做这些为他人做嫁衣的事吗?

    而随着西线战场与苏峻进入拉锯,陶侃意识到东线战场该多给些压力,便让奇袭豫州,从豫州渡江的郗鉴回到徐州,要郗鉴攻下京口。

    待王恬看完这一摞情报,长长舒了口气。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好消息自然是郗鉴将极大牵扯京口历阳军的精力。

    坏消息则是原先预想中的会稽军、吴国军可能都不一定会来武进救他。

    更坏的消息是,苏峻现在真的会杀了王恬。

    不过若是只有武进守军与无锡守军,武进也并非死地。

    来都来了,焉有知难而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