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闻北伐

第42章 抢功

    郭默摇了摇头:“螭虎,你可知道郗公之前的徐州刺史是谁?”

    王恬当然知道,当初他还跟前徐州刺史的儿子刘肇一起揍过任让。

    前徐州刺史乃是泉陵公刘遐,于徐州刺史任上去世。

    说到此处,王恬才逐渐明白过来。

    刘遐的出身经历和苏峻几乎一样,同样是在永嘉之乱中成为坞主,随后南下,成为晋室的边境重将。

    像苏峻、刘遐、郭默甚至郗鉴,在门阀士族中都有同一个称呼,流民帅。

    由于晋室南渡后各地多有叛乱,南渡后的朝廷本身就威权不足,朝廷对拥兵的流民帅有着本能的不信任。

    他们成为边境重臣,除了本身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晋室压根不想让他们过江,不想让他们威胁朝廷。

    因此,就许给了他们些将军衔,放在江北自生自灭。

    而流民帅的出身也决定了他们自身的号召力以及权威并不高,流民帅的底下,是一个又一个小流民帅。苏峻、刘遐等人,更像是小流民帅推举出来的盟主。

    在刘遐这个徐州刺史死去后,徐州部分骚动的流民帅就起了反叛之心,还是郭默讨平的他们。刘遐的部曲,大多跟了郗鉴。

    而如今的徐州,本就是北人南下的落脚处,流民遍地。失去乡土的流民依着籍贯组成小团体,推举首领成为流民帅,如今流民帅遍布徐州。

    徐州如今是流民帅的松散联盟,郗鉴依然还是类似于流民帅盟主的地位。郗鉴能够安稳地在徐州待着,靠的是所有流民帅的拥护。

    而丧失了乡土的北人,从原先的乡土豪族一下变成寄人篱下的流民,想要恢复家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军功。

    没有失了乡土的豪族还有些家资,虽然有九品官人法在,他们做官无望,但还是能过上相对悠游的生活。而失去了土地,在九品官人法愈加严峻的如今,他们只有军功一条路了。

    郗鉴如今是当朝司空,他就是所有流民帅晋身的最好模板。

    因此,有流民帅因跟随郗鉴袭取豫州而得军功,其他驻守广陵的流民帅能不眼热吗?

    没看到郗鉴在江北纹丝不动吗,郗鉴就是等着这些未在豫州之战中取得功勋的流民帅攻下京口后再过江,他在让功。

    而王恬,以其自以为完美的谋划,来京口抢功来了。

    在京口城下蹉跎了好些日子的刘钜、曹纳能给王恬好脸色才怪。

    王恬沉思片刻,对着郭默拱手:“郭将军,我并未有任何无视徐州诸将的想法。此番功劳,我王恬一毫不取。”

    郭默闻言,嗤笑一声。

    “王鹰扬不取,自然会有人为你取。”

    琅琊王氏和颍川庾氏那是门阀内部矛盾,他们这些流民是所有门阀士族共同的敌人。当年统一华夏时尚且官位不够分,如今偏安江左,哪里容得下那么多士族。

    若是王恬在此战有些斩获,凭着庾亮对流民帅那强烈的厌恶感,说不定这功劳反而全归了王恬。

    更何况,王恬的想法是没错的。如果依着王恬的计策,京口说不得真能一战而下。

    但为何要依王恬的计策,即便徐州军未攻下京口,仅仅只是围困京口,分散历阳军的兵力,锁死历阳军,以防其往三吴逃窜,也算是大功一件。

    王恬有些急了:“郭将军,若是早日拿下京口,进而重返建康,功勋岂非更大?”

    郭默像看傻子一样看着王恬。

    王恬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今天实在是有些急了。眼看机会近在眼前,却不能进取,让王恬有些失了理智。

    陶侃温峤在石头城下围困了那么久,那功劳是别人能抢的吗?

    “郭将军今日前来总不会是来看我笑话的吧?不知郭将军可有言语于我?”

    “螭虎可知路永、匡术?”郭默见王恬态度软化,称呼也更见亲切。

    “自然,若非此二人,家父恐怕还在建康城中受苏峻侮辱。”王恬随口一说。

    “昔日在建康,我一直欲登门拜访司徒,一直未有机会,待得重返建康,定要去看望王司徒。”

    郭默突然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

    郭默在建康哪里是没有机会拜访王导,是王导一直没空见他,或者说,王导懒得见他。

    王恬闻言,叹了口气,随后又笑了笑。

    王导儿子的这个名头,还是比王恬这两个字好用多了。

    王恬见郭默还在藏着掖着,偏要郭默自己说出来,想要做琅琊王氏的狗,总不能让我邀请你吧?

    “郭将军的意思是?”

    “如今京口城高墙巍,螭虎不如去武进请庾公来此主持大局。螭虎所带这两千余士卒,暂且交由我统,以便围困历阳军。”

    王恬闻言一笑,这郭默狮子大开口倒是毫无顾忌。

    有了这两千余士卒补充,郭默的军力便和刘钜、曹纳相差无几,施展的空间自然大得多。

    届时王恬不在,功劳自然还是郭默和徐州军的。

    “郭将军,自我从吴县起兵,便有进无退,断无孤身退回武进的道理。要请庾公也不需我亲自前往。”

    王恬不理会郭默的这个明显无理的条件,屋顶和天窗嘛,接下来要说的才是郭默真正所想。

    “既然如此,如今京口兵力尚有不足,不如螭虎过江去司空处为我等再求些兵来?”

    还是屋顶。

    王恬对攻下京口的功劳并不在意,但手下的这两千余士卒,却是无论如何要握在手里的。

    王恬并不知朝廷战后会对他这个十五岁的小子如何封赏,但如今这个时代,有兵在手,比什么都重要。

    王导都知道收拢苏峻残部,他王恬又如何能放下这些士卒。

    更何况,他是花了大价钱的。

    借了多少匹布王恬都快数不清了,反正应该也无人会找他讨要。

    见王恬还是摇头,郭默倒是也不恼,默默不说话,看向了远处。

    王恬静下心来,也想明白了。

    郭默、刘钜和曹纳才是有求于他的,他王恬即便什么都不做,就能分走这些流民帅的功劳。

    只不过是郭默动了歪心思,才来独自与他相会。

    想通关节,王恬同样不再说话,看向京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