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燃明

第一百七十四章 科学有国界

    七月十六,雨过天青。

    经过了昨天一整天的大朝会,休息了一晚的王战精力充沛,在一个千总团一千新军的护卫下来到了王恭厂新工坊区。

    王战现在出行完全没有以前那种排场,或者说是完全改成了精锐军伍的方式,外出之时,一声令下,亲军迅速准备好车架,谁负责当日的值守谁就随同出行,完全没有以前那般繁琐。仪仗方面也只保留必要的大纛、少量的旗牌仪仗,因此行动起来异常的迅速、利落。

    当然,王战乘坐的车驾也换成了宽敞的新式四轮大马车。马车的大小规格与军中普通四轮大马车一样,并无特殊变化,但外形装饰上添加了皇帝该有的风格,金龙图案自不必说,所有的铜件也都是包金的,而目力不可见的木质车体的内外板壁之间也夹着五毫米厚的百炼钢钢板,滑槽中前后滑动的厚重窗格板也是如此,强弓劲弩与火铳皆不能透。

    在必要的安全护卫规章之下,皇帝车架周围的护卫当然也十分密集,前后百丈也有分散开的新军执红纛、持金瓜、吹铜角提前开道,阻止有人随意靠近,皇帝车驾前后还都有乘坐着荷枪实弹的战士的战车开路、断后,但是行进在路上也最多只占半边道路,绝不占据整条大路堵路前行。

    皇帝的此种出行方式已经在民间传为奇谭,亦再次成为了皇帝贤明爱民的佐证。

    此时,展现在王战眼前的王恭厂,一部分还处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部分先建好的地方则在进行农田、水利机械的试生产与实验,比如耧车、虹吸、鹤引等。不过如果细看的话就会发现,新建的工坊与以往的工坊完全不同,无论是房屋高度还是宽阔程度都是从未有过的,有点像是宫中的偏殿,布局也不是那种密集的手工作坊,相互之间都有很大的空地,大到可以举行校阅仪式。

    当初这样建的时候所有的工匠都不明白为什么,该提的建议在规划设计之时自然也都提过了,现在的这种样子、这种布局,都是皇帝一手设计、最终拍板的。

    在王战的规划下,去年王恭厂大爆炸被摧毁的区域被划分成了好几大块,现在的整个王恭厂工坊区不过是其中一块,被一道丈二高墙围在内部,如同唐朝的里坊。墙上每隔二十丈设一座碉楼,围墙内部被划分为居民区、工坊区和学院区,彼此以墙相区分,有门户相通,门户有人把守、按照保密规章检查。其他的几大地块的用途是建设华夏军事科学院、华夏陆军学院、校场、皇家女子小学等。

    这片王恭厂工坊区名为工坊区,其实是被王战建成了学、研、产相结合的综合体,学院区其实就是王战的华夏科学院,占地面积最大,研究成果会迅速的通过试生产转化为实物产品。

    王战在此时来到这里,是因为有了某些初步的成果。

    派出去探矿的工匠们在半个月之前就回来了,北直隶矿产丰富,山东也不算很远,该找到的都找到了,运回来几十大车的矿料。这些工匠本身经验丰富,只是碍于时代科技水平的局限,有些东西不知道罢了,可是现在有了王战前瞻性的指点,虽然这指点也是极为浅显,只是点破了一层窗户纸,但终究是有了明确方向,工匠们除了跋山涉水、风吹日晒吃些辛苦,凭借一辈子的丰富经验,整件事情做下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基本是水到渠成。

    王战倒是没想到这么顺利,自是大为高兴,立刻先给每人发下三十两赏银,吩咐他们立刻在西苑试制耐火砖,待耐火砖烧制成功之后就建设少量的高炉、窑炉等设施,试炼各种矿料。当然也还有其他的试验试制。

    之所以在西苑试制而不是在王恭厂,是因为王恭厂并未完全建成,正在建设的部分工匠众多、人来人往。建成的部分虽有封闭管理,但王战觉得还是远不如西苑的保密性好,王战不希望任何一份格物科学成果被随意泄露,包括民用的。涉及到钢铁配方、炼制方法和铳炮等方面的大规模科研试制,更是要等到王恭厂军事科学院全部建成、彻底封闭管理之后,目前必须在西苑。

    王战始终清醒的坚信一点:科学无国界是一句假话。在实现“世界大同”之前,科学必然是有国界的,科学家更是有祖国的。

    后世各国激烈的竞争乃至于惨烈的战争已经无数次的证明了这一点——从没有哪个国家会把自己的尖端科技无偿公开,尤其是涉及到军事方面的,要不然为什么会有各种制裁与封锁、会有间谍、会有窃密、会有你死我活的反间谍秘密斗争?那些发动制裁与科技封锁的国家虽然没有华夏的孙子兵法,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都认识到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即使是民用科技他们也在收取高昂的专利费,而且其中有些科研成果,即使你愿意付费人家都不给你用,让你有钱都买不到,让你只能买他们的成品、决不能自己生产。所以,在整个地球人类的精神文明、道德品质真正进化到了高度和平、高度文明之前,在整个世界真正实现“世界大同,天下为公”之前,王战坚信,科学无国界就是一句假话。

    王战以为,在各国还在竞争、不同的族群还在竞争、不同的宗教、文化道统还在竞争甚至竞争得你死我活的情况下,在宗教仇杀仍然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在战争还在不停爆发的情况下,在全人类每个人的思想觉悟都提高到“和而不同”、“天下为公”的境界之前,任何奢谈全人类而无视本族群利益的行为都是自取灭亡,是要么坏、要么蠢的自取灭亡。

    可以有远大理想去考虑全人类,但根基必须建立在保证本国的发展、本国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的基础上。

    所以,王战任何时候都不忘严格的保密,王战不认为这是自私,王战认为这是为华夏亿万黎民、后代子孙负责——尖端科技、坚船利炮还是掌握在讲究“和而不同”、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华夏手里最好。

    所以,如今已经建成了相当一部分的王恭厂工坊,虽然这片工坊并不是造铳炮的,生产的都是民用机械,但是王战仍然让来自西苑的管理者对工匠们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培训,技术资料、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保密措施、奖惩条例以及杀头的死罪,监丞和西苑的老匠头都给工匠们进行了极细致的讲解和严厉的警告,乃至于厂卫在坊内和坊外市井间的暗中监视也在皇帝的允许下告诉了工匠们——工匠们对于锦衣卫和东厂还是极为恐惧的。

    王战的目的只有一个,从现在起就让华夏子民形成强烈的保密意识,避免像彼世景泰蓝工艺被倭奴轻易偷走的情况发生。

    现在王恭厂工坊的全部管理完全都是最初的万岁山军营和现在的西苑军营、西苑工坊的模式,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保密,有序,流畅。

    ......

    在哪里试制,对于没有二心、没打算里通外国的工匠来说是无所谓的,接受什么样的管理规矩他们也是没意见的,眼前的赏赐才令这些参与找矿的人欢天喜地:本来皇帝说练出第一炉钢就发银子、田宅,还要给官身,现在居然找回矿料就发三十两,这日子眼看着就登天了,怎不叫人欣喜?

    于是乎,欣喜的工匠们一个个干劲十足,立即进行试制,建成的部分迅速按照规矩进入了西苑工坊的管理模式,很快就进入了初步试生产状态。不过这个试生产不仅仅以产量为目的,而是有一部分大匠配合暂时由毕懋康执掌的华夏科学院,将生产出来的产品迅速在试验场地投入实用,在实际实用中检验其性能,改进其不足。

    其实这些参与试生产的工匠都相当于毕懋康这类格物科学研究者的助手,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生产经验去配合毕懋康等人的奇思妙想。目前试制的是耧车、虹吸、鹤引等农田水利机械,除了在坊区预留的田地上进行实验,相当一部分产品已经送到皇庄,在工匠和科学院人员的指导下投入使用。一旦证明结实耐用、效果良好,立刻就会大规模推广。

    在封闭管理中参与生产的工匠,他们的家人也都进行了详细的重新登记。监丞等各级管理者秉承皇帝的旨意,明确告诉这些工匠,这既是确保保密的一种措施,防止有人眼皮子浅,见利忘义、受了东金的诱惑,最后被砍了脑袋、坑了家人、辱没了祖宗,也是一种爱护:皇帝对于进入新工坊的他们有具体的安排照顾,所有参与生产的工匠,皇帝都会给他们的家人也安排活计,或是进入被服厂做军服、缝制铠甲,或是进入城外新建的养殖场去养猪羊,每月都有七斗的收入;他们家中十四岁以下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可以进入正在新建或扩大的学堂读书识字,免费,供午饭。

    面对众多的工匠,有的监丞最后又自己加上了一句:学的好的将来可以做官,不管文官武官,那都是彻头彻尾的天子门生。

    一众工匠得到这般的照顾自然都是感激涕零,没有谁对登记措施隐含的威慑感到不满:本来也没谁想要叛国投敌,自己家的秘方手艺还藏着掖着呢,何况这等即便不是军机大事也是利国利民的东西的制作秘法?再说还有这么多好处,尤其是能让小儿子去读书,这是几辈人想都不敢想的美事,身边这么多世世代代的工匠,有几家供出个读书识字的孩子了?少之又少。而这以后,家里可能就要出一个秀才公了,要是再像监丞大人说的出息个一官半职,想想就要在梦里笑醒了,祖坟冒青烟喽!

    这部分工匠下工后,端着个饭碗凑到一起时,言语间对皇帝的敬仰再上层楼,对所造的东西、坊内的种种工艺流程、流水作业的组织方式却是只字不提。没能按照万岁山模式参与试生产的工匠在旁边什么也打听不着,自是羡慕不已,在他们的眼里,家人能够得到重新登记已经是一种荣耀、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些承担着新工坊建设的工匠自然没有参与产品的试制,看着试制工匠的待遇,彼此议论着,猜测着他们将来的远大前程。有些工匠的泼辣老婆已经开始埋怨,要不是自家男人平时嘴碎、藏不住事,嘴上没有把门的,怎么会在第一批被刷下来,定然是嘴碎才不能搀和保密生产,弄得这些没能参与试生产的工匠郁闷不已。好在他们的孩子倒是没有被区别对待,同样可以去上学,否则可能真要闷出病来。

    王战对于监丞的鼓动自然是乐见其成,对首先想到这么做的监丞进行了赏赐,官升一级成为少监。王战这个举动,在匠头、监丞当中又掀起了提升干劲、改进管理、改进工艺流程的风潮。

    王战对于这些风潮中的某些说法不鼓动也不排斥,毕竟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说,这些想法都是正常的,谁不想过好日子呢?而且对于王战来说,不论因为什么而产生的信赖,都是有利的。有利于自己大政决策的推行,有利于大曌凝聚成为一个坚强的整体,齐心协力向前。

    这般的干劲与相应的技术思路、管理措施结合,在本就比较成熟的农业水利机械方面,自然是很快就有了成果,只是这成果出乎王战意料的快。

    除了农业、水利机械,对透明琉璃的试制也已经有了初步成果,看上去透明度已经很不错,可能只需要调整投料比例多试验几次就能成,毕竟这些老匠都是多年烧制琉璃的。玻璃也好,琉璃也罢,不过是个名称,工匠们称将要试制的东西为水晶琉璃,王战也就随着称呼为琉璃,王战急欲得到的就是高透明度的材料,制造望远镜,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制造显微镜,向微观世界前进;制造平板玻璃,提高室内的亮度。

    其实对于水晶琉璃,王战能给的指点少得可怜,只能告诉工匠们两样,一是加入一些碱试一试,二是通过搅拌去除气泡。主要还是靠工匠们的经验和多试验。

    诸般试制当中,反倒是对于王战这个建筑专业的人来说最熟悉的水泥,迟迟没有落户西苑——王战觉得水泥工坊实在是不适合放到京城里,就算放到西的工坊集群都不太合适,粉尘太大了,而且各种原料运输距离也太远。又不是什么军事利器,没必要一定放在京城附近,所以王战写出了工艺流程,安排了一组工匠,让他们自己选址,在北直隶原料充足的地方建立水泥工坊。工匠们选定的地方在北直隶开平中屯卫附近,离后世的唐山不远,烧制水泥的各种原料都充足。

    行走视察当中,王战还想起来一件事,那就是外伤急救当中的杀菌消毒,吩咐监丞立刻找来了一些造酒的工匠,将二次蒸馏法制烈酒和生石灰吸水提高酒精浓度的方法告诉了他们,令他们立刻在工坊中设立酒坊,开始试制。酒精,对于此时的外伤来说,一定可以大大地降低感染率、死亡率。

    视察一圈之后,对于所有的监丞和工匠,王战都告诉他们:不要拘泥于朕说的话,有什么奇思妙想,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管用试验去求证。

    走到坊区边缘的时候,看到那正在坊区围墙内的一块田地中被一匹驽马拉着进行试验的耧车,还有田边几架曲度不同的曲辕犁,王战心中一动,对刘若愚说道:“让徐光启下午到万岁山来见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