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宋

第三十九章 上达天听

    “另外,用铜制齿轮的成本实在太高,我担心普通的百姓会负担不起,还有其他的州府……”

    “我会想办法尽量给这临安府的百姓挤一挤这秋收农具的份额的了,实在不行,那老旧兵器淘汰下来的旧铁也能将就着用……”半晌过后,赵子潚那紧皱的眉头才慢慢忪开了开来。

    沉吟了片刻后,只见他又再次殷盼地看着刘芒说道:“韬奋,铁料的事我来想办法,只是到时这脱谷机的制作指导……”

    “赵公请尽心,这制作指导是小事,小子和我这几位作坊师傅都可以随叫随到,甚至这图纸和书塾那两台脱谷机我都可以无偿送给赵公您……”刘芒识趣地说道。

    “此言当真!”听得此言,赵子潚顿时神色大喜。

    “呵,小子我虽然穷,但也不至于困难到了要从一群苦哈哈身上抠那血汗钱的地步!”刘芒傲然道。

    看着刘芒脸上那正气凛然神情,赵子潚不由得欣赏地点了点头:老方看中的这小子看来还真的挺不错的,不错,是个好苗子。

    咦,是了,前几天师爷提到的那事不正是事关眼前这小子吗?!

    正老怀大慰地抚着胸前的长须笑看着眼前的刘芒时,赵子潚突然想起几天前心腹手下悄悄汇报给他的另一件事:……生员刘芒被朱淑真前夫汪义绍协同循王府管事峰私刑关押,杨峰还涉嫌巧取豪夺了刘芒那日进斗金的配方……

    想到这班家伙竟然敢趁身已不在府衙时兴风作浪,赵子潚那眼中的寒芒不由得频频闪现。

    “没想到你小子不但有几分诗才、将作精妙,还心怀百姓疾苦呢?不错!不过要保持初心,继续努力哦!”

    “另外,我也听说了你被街道司关狎的事,这其中如果有什么冤情,只要你有真凭实据……你尽管到府衙找本府,本府一定为你讨回这个公道!”

    听着这突如其来的关心,刘芒愣了愣了同时,一股暖流顿时也是从心底涌起:看来这年头还是有好官的嘛。

    赵子潚,绍兴到隆兴年间曾两知都城临安府,其间廉洁奉公,诸司馈礼,月以千缗,悉归之公帑;惩奸除恶,吏不能欺,不惮权贵,以皇叔身份惩治宗室无赖子弟,巨箠笞之,至死不闻;救济灾民,心怀百性,上奏请求停罢“供馈”为民减除“科扰”,城墙倒踏,请调衙卒,求拨经费,不扰民而办好;心忧国事,亲自督办本府军兵训练,创“鹅鹳鱼丽阵法”……

    脑海中闪过关于赵子潚的生平事迹,刘芒不由得在心里暗暗为他点了个赞:如果说这大宋有谁真的能为他讨回之前那公道的话,那这赵子潚绝对算得上是那为数不多的一员了。

    不过,刘芒却不想借他人之手来报这个仇。

    哼,翔哥我自有手段亲手让这班家伙血债血偿!

    “噢,非常感谢赵公的关心,如果找到证据,我会上门求赵公为我主持公道的了。”刘芒满脸感激地说道。

    “嗯,以你的才学,如果只在这小小的玉泉书塾当个先生实在可惜了,你如有再进太学的打算,我倒是与太学录周必大和太学正程大昌有几分交情的,甚至,你如果愿到我这府衙帮我打个下手,本府也欢迎之至……”

    骤然听闻赵子潚抛来的这橄榄枝,刘芒都差点惊呆了:前世今生,他刘芒保曾受过如此厚爱?

    这是既要将翔哥我保荐清北,又包帝都就业安排?!

    “啊?小子何德何能,竟然承蒙赵公如此抬举!小子在这里先拜谢赵公了!不过……小子觉得在书院挺好的!”感激涕零地表达关感谢的同时,刘芒却又略带忐忑地婉拒了赵子潚的好意。

    “韬奋,你……”听得刘芒这小子竟然如此不识抬举,眼看就要错过这农民翻身把歌唱的天赐良机,一旁的方天锡顿时替他着急起来。

    “方老,小子感谢您和赵公的好意了,不过,小子真的暂时没有离开书塾的打算。”

    对于刘芒的拒绝,赵子潚也是略感意外,不过,他那看向刘芒的见光也更加欣赏起来:“嗯,你再考虑一下吧,等什么时候想好了再来找我也行。”

    …………

    最终,在这“天工作坊”转悠了近一个时辰后,赵子潚这才带着脱谷神器和图纸,以及临走前刘芒送给他的那一台八音盒心满意足地离去。

    …………

    七星缸,八卦田,紫来洞天,皆神工奇构;

    东浙潮,西湖景,龙山胜迹,极武林大观。

    在南宋皇宫的不远处有一座玉皇山,在山的南麓山脚下有一片皇家籍田,这片田又被分成了八份,分别种植稻、麦、豆等膛作物,因形似八卦,所以这一片田地又被称为“八卦田”。

    宋朝的皇帝素来有爱种田的优良传统,赵九弟也常说:朕虽然当皇帝很软,但朕种田却是很硬……呃,是很认真的。

    “朕闻祖宗时禁中有打麦殿,今朕于后圃令人引水灌畦种稻,不惟务农重谷,示王政所先,亦欲知稼穑之艰难。”

    每到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时节,赵九弟还是偶尔能抽空到这皇家籍田体验一翻稼穑之艰难,以显示他对农耕的重视,并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

    赵九弟这皇帝当得虽然窝囊,但他对种地却是有那么几分心得的。他甚至还能从高低不同地块的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来推测旱涝灾情。

    “朕患不知四方水旱之实,宫中种稻两区,其一地下,其一地高,高者其苗有槁意矣,须精加祈祷,以救旱暵。”

    今天,赵九弟就再次带着一群美女、太监和手下来体验农家乐……呃,是体验稼穑之艰难了。

    只见那被厚厚的牛皮帷幕围起了的八封田中央,一群太监正在汗流浃背地替赵九弟体验着稼穑之艰难,而那最近一直为北边日益紧张的形势忧心忡忡的赵九弟,此时则正难得一脸轻松地躺在那天子罗伞下的藤椅上休憩着呢。

    只见他一边吃着美女递过来的葡萄同时,一边还陶醉地挤弄着手中的大白馒头,真是好生惬意。

    “禀告官家,外间临安知府赵大人求见。”这时,一名老太监在听完一名小跑而来的小太监的耳语后,突然转身来到赵九弟身旁低声禀报了起来。

    “哦?他来干嘛?宣!”赵九弟疑惑道。

    “是,官家”顺从地应了赵九弟一声,老太监这才转身朝外高声喊了起来:“宣:临安知府赵子潚觐见!”

    片刻过后,只见在一小太监的带领下,赵子潚领着着几名抬着两件大物什的手下快步来到了赵九弟跟前。

    “咦?皇叔,你让人抬的这两个是什么?”未待赵子潚禀告,早已从美人堆中直起了身子的赵九弟好奇地问道。

    “禀皇上,此乃微臣近日从一民间奇人处寻得的两件宝物!一名曰:脱粒机,一名曰碾米机……”听得赵九弟问询,想起这两样东西的神效,赵子潚顿时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

    “哦?此物果真有有皇叔你说的那么神奇?”半晌,终于搞清了事情缘由的赵九弟略带怀疑道。

    天下真有如此神器?哼,朕可是见过大蛇拉屎的,你们这班刁民可不要妄想能蒙骗朕!

    “此事千真万确,微臣绝不敢有蒙骗圣上之举!”赵子潚坦然道。

    “哦,那赶紧取来一试!”赵九弟指点江山道。

    “是,官家!”

    随后,一群内待(太监)便在赵子潚的指导下开始手忙脚乱地操弄起那脱粒机与碾米机来。

    …………

    半晌过后,看前眼前那一大堆早已被脱得干干净净的秸秆和一箩筐白花花的大米,赵九弟那双龙眼顿时都要瞪成大灯笼了。

    这、这、这……这不科学啊!这天下竟然还真有如此神器?!

    “恭喜陛下!天降祥瑞啊!”

    “贺喜陛下!这一定是上天有感陛下您治国有方、恩泽苍生、功德无量,才会赐下此等神器,予示嘉奖啊!”

    …………

    在一片雷鸣般的马屁声中,赵九弟终于从那懵逼状态中回过神。

    虽然平时的耕种祭祀多是走个形式,但有着几十年稼穑指导经历的他还是深知这两样神器的巨大作用的。

    看来,真的是英明神武的朕感动了上苍啊!

    “呼~!如此神器确实能大利于民,皇叔有心了,来人啊……”瞬间陷入了自嗨高潮的赵九弟顿时就要给赵子潚来个爱的恩赐。

    “陛下,臣实不敢居功,此物实乃城外那玉泉书塾中的一书生所发明,除了这两样东西,他还……”

    …………

    “唉~!不曾想在这临安城外竟然还遗落了如此贤才!”

    良久,赵九弟终于在赵子潚的描述中了解了事情的详情,看着眼前那被皇后爱不释手地捧在手中的八音盒,随手放下了手中的《三字经》的他不由得也是一脸感慨起来。

    “噢,是了,皇叔你刚才说他不但是曾两中解试的书生,还是那甘于奉献、为国育才的书塾先生?”

    “是的,陛下,据玉泉书塾山长方天锡所言,此子姓刘,名芒,字韬奋,乃已故崇国公、文忠公张子韶的弟子,曾两中解试,素以词曲高绝、将作精妙闻名……”赵子潚不遗余力地为刘芒背起了书。

    “噢,原来法镜寺传出的那几首词曲竟然也是他所作?“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还有那几道曲子,确实都是出类拔萃的佳作!”

    “另外,他竟然还是张九成的弟子?嗯,如此贤才,实在不应让他埋没了,来人啊!”

    “诺,奴婢在……”

    “……现有生员刘芒,诗曲不凡、才学过人、为国育才、将作精妙、有功于民……故赐:太学生员身份,另赐银器十件、钱千贯、绵二百,并于玉泉书院旁立碑为记,以示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