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银的穿越

山经和海经

    《山海图》的山经五卷共计二十六个篇次。

    山经分为南,西,北,东以及中央五个部分。

    分别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以及中山经。

    这五经组成了一个闭合,一共是八幅图,每幅图里的山岳层层叠加,篇次不尽相同,极其复杂,看的眼花缭乱。

    南山经描述了一副图,西山经描述了一幅图,北山经也描述了两幅图,东山经描述了一幅图,中山经则描述了三幅图。

    海经则由海外,海内,大荒经以及海内经构成。

    其中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为一副图。

    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为一副图。

    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为一副图。

    山经以某一座山岳为起点,其山脚下的原野及其周围的空间为单位,将其视为一个彼此相互关联的群组,将这样的山群作为一整幅画来描述。

    比如北山经就有两幅图,北山经南为一副图,北山经北为一副图。

    南山经的三个篇次的描述只有一副图,而北山经的三个篇次的描述就有两幅图。

    西三经和东山经各有四个篇次的描述,分别只有一副图。

    而中山经细分为十二个篇次,有三幅图,分别为中山经南一副图,中山经中一幅图,中山经北一幅图。

    每个篇次中所包含的山岳数量并不相同,东山经篇次四经中记录了八座山岳,而在中山经篇次十一经中则包含了四十八座山岳,南,西,北,东山经每幅画,每个篇次所记录的山岳数量多寡不一,数量都不尽相同。

    这就导致有些画和篇幅极其复杂和山岳极其多,有些山经则相对简单的多。

    不看每一卷的篇次文字,就是不看《山海图》里的文字,仅仅只是纵观整个《山海图》十三幅图,我的直观感受是海内四经先行于五藏山经,大荒四经先行于海内四经,海外四经先行于大荒四经,而海内四经则与大荒四经成立于同一时期。

    不知道这样的扑面而来的直观感受对不对,等以后解每一卷篇次文字和幅画同步的时候,再去细究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暂且不议。

    看着《山海图》十三幅巨大无比的画面,久久不能平静。

    要在这里面找到传承,何其之难。难怪神谷道宗的内门弟子那么少,光是这个传承就太难了,即使在兵法,计谋,口才天纵奇才,碰上这样的画面,没有仙骨,都不用说找传承了,眼睛都能看瞎。

    有仙骨,也不一定能找到传承。

    所以这《山海图》的十三幅画里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故事,传承究竟在哪。

    这么异彩闪烁的画面下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

    画面里的那些山川方国的灵怪潜藏,神物出没是否真的能飞檐走壁。

    画面里的各个帝王大战,各个神祇大战是否是真实存在。

    篇次文字里缪悠慌怪的故事,是否隐藏着师父说的我那深不可测,妙不可言的传承。

    让我解读如此十八卷震撼篇次文字和十三幅巨型画面的《山海图》,我的无敌霸气的神谷真人师父,这样真的好么,在传承之门里的此刻我只觉得很委屈。

    接下来定要静下心来,用心细细感受《山海图》的十三幅画,还有十八卷文字所带来的每一个场景,细致的辨别每一卷每一个篇次文字之间本身的异同,遵循每一幅图本身的脉络,和十三幅图画内在的结构,倾听来自篇次文字本身的讯息。

    或许,只有这样,《山海图》里的传承才会栩栩然地呈现出来。

    我也才能离开这传承之地,回到神谷道宗,回到秋春战国时代。

    差点忘记了我的小粉团,我还有小粉团呢,如果自己实在不行,神识里的小粉团可是我的超级副本。

    进入传承之门的时候,要不是小粉团的那一股清凉之感,我可能迷失在传承光圈中,还没进传承之门就噶了,憋气了,关键时刻必须依靠小粉团。

    虽然大部分时间,小粉团都喜欢装死,可好歹是我的副本,不会见死不救。

    也把威武可爱的小粉团送给神谷道宗的弟子们,接下来将是一段艰难的寻找传承的旅程,每一个神谷道宗之门人都有小粉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