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银的穿越

差异的幻觉

    在整体观看这《山海图》中的十三幅图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山经图和海经图的差异,其内容,文风,性质的差异。

    《山海图》很明确的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面部分的山径图和海经图内容迥异,篇次方面的文风也是大相径庭。

    从内容方面,山经图以山岳为纲,讲述的是群山的自然风貌。而海经图则以海为经,讲述的是四海方国的风俗景观。

    从篇次文风来看,山径实在,虽然涉及怪异的神兽恶鬼和异形之物,但是整体是特别务实和实实在在的记录,或者说在非常详细表述每一个山岳的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海经偏向于虚,让人看了之后,感觉在虚幻或者幻像中。

    山经的篇次文字记载的相当详密,山岳的方位,距离,河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连矿产资源都极其的详细和具体。

    山经对山川自然走向的顺序,山岳脉水,有条不絮地记载方位,动植物以及各种物产的性状,功用,原原本本,据实道来,仿佛生怕我看不懂一样,哪里有山岳,山岳的走向,河流的流向,这山岳里有什么,如果有山神,山神是什么样的,祭祀是什么样的,地底有哪些矿物,都极其详尽。

    而海经篇次文字和画像像腾云驾雾一般,四海之外,绝域之国,特殊种类的异形之物,神奇怪物,恣肆汪洋,漫无纲纪。

    海经图和篇幅文字一看就给我一种虚而不实的感觉,它的行文次序也不是依托自然山水,自南到北,从东至西,形成一幅方方正正的方域图,山川方国沿着四方区域一字排开,整个图看似在讲山川,但是篇次文字却完全不是依循山川的自然走向,而更像全是独具匠心的人为构造。

    山经虽然分了五卷,和八幅画,但是篇幅文字里有山脉水系的自然走向,叙述各类事物纵横交叉,旁逸邪出,不按规矩。

    海经图和篇幅文字看起来别出心裁,罗列山水,但是依的却是东,西,南,北的顺序描绘山川,直来直去,四四方方,不似天然造就,却似精心布置一般一样。

    山径为自然景观,除了有记载山神祭祀仪典和偶尔的神话片段之外,都是对山川自然资源和景观的描述。

    海经则是人文风情,山海川泽,但是看起来,海经图和篇次的着眼点并不在自然资源和景观,而是对风情人物,以及人物的来源和经历津津乐道。

    所以我觉得山经的八幅图和海经的三幅图来历不同,或者说要表达的东西不一样。

    山径图给我的感觉是生怕我不知道怎么在这些山川中行走,或者生怕我走错路一样,一字一句的讲的特别清楚,连注意的地方都说的明明白白的,但是即使说的这么明白了,我估计我还是会走错。

    海经图给我的感觉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让我了解每个地方有哪些神仙,要注意神仙的性格特征和它的来历一般,但是我估计我也还是会找不到神仙居住的地方,还会迷失在这么多的神仙里,不能自拔。

    这传承,简直了,简直比登天还难。

    心里不免又开始唠叨师父起来,没事要我找什么传承,咱就在秋春战国稳稳当当的做个小谋士不好么。

    马上就要开始真正的探险和寻找传承之路了,愿我为神谷道宗揭开这所有的隐藏秘密,成功找到传承,而不被《山海图》所吞噬。

    不管是神识还是身体,都能完整的走出这传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