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玄传说

第二十一章 所欲

    《十玄传说》第二十一章所欲

    柔濯清看了我一眼,脸上微红,眼中有感激之色,只听柔渊宗叹道:“楚随原当时怒不可遏,便要动手,可随着那年轻人一掌拍下,那一动不动的婴儿忽然大哭起来,楚原大惊失色,当即不敢再动,眼见那年轻人对着婴儿的全身点、揉、拍、按,婴儿脸上渐渐有了血色,呼吸也恢复正常。楚随原大喜过望,对年轻人自然感激不尽,急忙询问年轻人的姓名。”

    我赞道:“此人救人于危难之际,乃侠义之士,不知姓甚名谁?”柔濯清点点头,自然跟我一个意思。

    柔渊宗叹了口气,“此人在江湖上大大有名,便是后来的十玄宗主,夜寒空!”

    我与柔濯清听到柔渊宗提起夜寒空,不由对视一眼,都感到十分诧异,柔濯清问道:“夜寒空不是十玄之乱的罪魁祸首吗?他又怎会如此好心?”

    柔渊宗道:“夜寒空身为一代枭雄,行事自非常人所能预料,他告知楚随原,那小婴儿出生时体内的十二正经全是阴脉,因此没有一丝阳气,根本无法生存在这世上,而夜寒空的独门内功‘阿罗耶’阳和无匹,最能温养经脉,当即以其无碍十方指法在小婴儿体内注入至阳真气,使之阴阳调和,性命得已延续。只不过……要想彻底治愈,却是无法办到。”

    我倒了一杯茶递给柔渊宗,他饮完接着说道:“眼看楚随原刚刚燃起的希望就要破灭,夜寒空却言道,当年十玄宗有一位前辈,曾凭绝世之才,创出一门内功,需要六种至阳内功打通六阳经脉,以六阳之力统领全身经脉运行……”

    说到这里我与柔濯清同时喊到:“涅阳神功?”

    柔渊宗点点头,道:“就是涅阳神功,这门内功至阳至刚,假如体内没有阳脉之人修炼,说不定能转阴易阳,重建六阳经脉。”

    我有些疑惑:“爷爷方才说过,夜寒空的阿罗耶神功只能延长这小婴儿五年寿命,倘若在此期间让一个灵智未开的孩子修炼涅阳神功,是不是有些天方夜谭了?”

    柔渊宗道:“其实楚随原当时也有此疑惑,但夜寒空言道,十玄宗有一种能够逆天改命的绝世功法,叫做‘阿摩罗识心经’,湛存,你通读百家典籍,想必知道,这阿摩罗识为何物吧?”

    说到这里柔濯清看了看我,我寻思片刻,道:“自古以来,佛教有八识八感学说,认为人的意识共有八种,分别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罗耶,前六识谓之六根六尘,乃普罗大众的基本意识,而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人开始思考本我自我与天地之间的关系,思辨之下,便是末那识。”说到这里我心下惴惴,望向柔渊宗,只见他眼现鼓励神色,便接着说下去,“一旦末那识修炼到巅峰,堪破轮回生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神识涅槃之际,便可达到第八识,阿罗耶识(也叫做阿赖耶识)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圆满清净,同于涅槃,乃是常人所不能为之的绝顶境界,但是……传说八识往上,还有第九识,名为阿摩罗识,第九识,到了这个级别,意识清净无垢,具有究极之力,不仅与天地同化,甚至能够沟通宇宙本源,顺应虚无之道,只是……这个说法在佛教中也被视作虚妄,自古以来从来没人达到过,只是个不切实际的假设而已……”

    柔渊宗道:“你说的不错,十玄宗的镇教神功正是阿摩罗识心经,也叫做九识心经,夜寒空言道,这门神功以九识九感沟通宇宙之力,能够提升小婴儿的元神意识,使其长到三岁,便有十岁灵智!”

    我与柔濯清对视半晌,眼中均有不信之色,但此话从柔渊宗嘴里说出,又让人不得不信,我蓦地灵光一现,道:“莫非九识心经与三心玄同诀有异曲同工之妙?”

    柔渊宗满意的点点头:“不错,这恐怕就是尊师让你寻找十玄天门秘典的原因,夜寒空自小便有绝世之才,但却体弱多病,十三岁以前没有练过任何武功,但是加入十玄宗仅仅五年时间,武功就突飞猛进,一举坐上真空观王的位置,据家师透露,恐怕就是修炼了九识心经的缘故。”

    听到这里我有些摸不着头绪,道:“夜寒空即便练成九识神功,想要以九识九感沟通宇宙之力提升那个婴儿的灵智,相必也不会是件容易的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柔渊宗道:“你先别急,话说楚随原听了夜寒空所言,自是燃起一丝希望,但夜寒空却道,这涅阳神功这么多年来只是假想,并未真的有人练成,因为要想练成这天下第一的阳刚内力,需得用六种不同的至阳内功,分别打通六阳经脉,最后混融如一,汇聚丹田,他十玄宗只有阿罗耶这一种内功,所以无法成事。”

    我心思转的飞快,不由脱口而出,“打通六阳经脉需要六种至阳内功,而十玄宗只有阿罗耶神功一种,而能够跟阿罗耶相媲美的内功,只有名门大派才能拥有……”说到这里我隐约捕捉到了什么,看了看柔渊宗,只见他点点头,示意我继续说下去,我道:“莫非夜寒空想要抢夺别派内功?”

    柔渊宗道:“你能想到这一层,已然很聪明了!”

    我开始有些明白夜寒空的目的了,道:“抢夺别派内功,造成武林混乱,好取渔翁之利?”

    柔渊宗摇了摇头,道:“这些故事,老夫是从家师晚年的手稿中看来的,就说这能够与阿罗耶神功相媲美的内功心法,只有底蕴深厚的七大派之中存在,楚随原连续拜访七大派,求借内功心法以救独子性命,可是这独门内功乃是七大派立身根本,况且涅阳神功之说在当时根本无人相信,所以楚随原苦苦哀求了半年之久,却没有一家愿意将本门绝学外借,眼看独子的身子越来越弱,楚随原深感绝望,而后偕同家眷在江湖上销声匿迹,再也无人知晓他的下落。”

    柔濯清道:“这楚随原也太惨了些,但后来应该还有别的事发生吧?”

    柔渊宗点点头,道:“自那以后过了三年,期间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那就是六大派内功秘籍失踪案!”

    我问道:“果然来了,是哪六家?”

    柔渊宗道:“大相国寺的菩提心经,静笃宗的致虚极意功,莫山世家的将军令,华岳派的凌云真气,以及我柔云世家的潜龙真气!”

    我数了数,问道:“这才五家啊?还有呢?”

    柔渊宗叹了口气,道:“就是十玄宗的‘阿罗耶神功’!”

    我皱眉道:“怎会如此,这不是夜寒空一手策划的吗?”

    柔渊宗道:“至少在当时看来不是这样,而且其他五大派只不过是内功秘籍失窃,而十玄宗则是有人因此丢了性命,而且还是教内最重要的三观王之一:含容观王郑司申!”

    我开始迷惑了,之前一直以为夜寒空主导整个事件的运作,但是现在看来竟然完全不是这样。只听柔渊宗接着说下去:“十玄宗不光丢了秘籍,而且死了教中的首脑人物,夜寒空震怒非常,遂联合五大派,势要将偷盗五大派内功的贼子找出来就地正法,而后没过多久,在五大派的联合追查下,终于找到了……”

    我始终觉得不太对,但又找不出疑点,只听柔濯清问道:“此人到底是谁?”

    柔渊宗叹道:“此人就是……楚随原!”

    我与柔濯清对视一眼,都觉得有些不是滋味,楚随原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等等……这里面有问题,我问道:“爷爷,楚随原一没有《涅阳神功》的心法,二没有夜寒空的九识神功为那个小婴儿筑基启蒙,纵然抢到六大派的内功秘籍,又有何用?所以基于这一点,他绝不可能与夜寒空作对,更遑论杀死十玄宗的首脑人物了!”

    柔渊宗点点头:“你我知晓内情后再往回看,当然比较明白,但在当时却无人识得夜寒空的诡计,他与五大派的精英联手将楚随原围堵在思江北岸,夜寒空亲自出手,不仅追回了六大派失窃的内功秘籍,而且将楚随原打入江中,此事方才告一段落。”

    我心中愈发疑惑,但总觉得有些不对,只听柔渊宗接着道:“又过了五年,江湖上开始出现一种传说,说六大派的前辈高人曾经联手创出一门内功,只要练成这此功,便能同时得到六大派的内功精髓,一越成为天下第一!”

    我皱眉道:“这传言想必是十玄宗传出来的,但是江湖中人又不是傻子,在没有经过验证的情况下,又有谁会相信这种传言?”

    柔渊宗点点头,道:“这言论一开始在江湖上流传,自然无人相信,但就在此时,一名叫做林白水的少年横空出世,以绝世内功连败江湖上三十一名高手,名动天下,就连当时大相国寺内功第一的罗汉堂首座心觉大师也败在他的手下。”

    我喃喃道:“少年……涅阳神功,莫非这个林白水,就是楚随原的儿子?”

    柔渊宗摇摇头:“虽然家师也是这个意思,但已经无从考证,林白水击败各大门派的高手之后,公开表示自己所练的内功名为《涅阳神功》,乃是用六种方法打通六阳经脉,而后以六阳内力统领全身真气,一旦施展能够搬运六阳经脉的阳刚内力对敌,其内力之刚猛,天下无出其右,林白水为了造福武林,所以决定将这门内功贡献出来,与天下习武之人共同参详!”

    柔濯清也听出不对来:“爷爷,这林白水难道真的有如此好心?”

    柔渊宗长叹一声,道:“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凡习武之人,只要见到至高无上的武功秘籍,都想参详研究,但虽然也有理智之士对此表示质疑,但是林白水内功绝顶乃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他将涅阳神功写成秘籍,邀请八大派首脑一起参详,并且亲自演练示范,言道涅阳神功与任何的内功都没有冲突,无论是毫无内功基础的普通人士,还是内力精深的高手,都百利而无一害,而八大派的掌门仔细查看林白水的内力之后,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就这样,包括十玄宗在内的八大派率先有三十人修炼涅阳神功,半年以后,这批人练完第一重,内功大进,没有丝毫不适,这样一来,江湖上顿时掀起了一股修炼涅阳神功的巨大浪潮,先后有数千人修习此功……”

    我感觉有些不对,可一时之间也抓不到重点,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只是听柔渊宗接着说下去:“过了两年,最早修习涅阳神功的人,在突破涅阳神功第二重时,有些人走火入魔,经脉尽断,开始大家不以为意,可是到了后来,走火入魔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引起恐慌,而几乎所有修炼涅阳神功的人,体内真气也会逐渐阳盛阴衰,无法调和,轻者经脉尽断,成为废人,而严重者最后心脉会爆裂而亡……”

    我皱皱眉头,道:“爷爷,我也突破了涅阳神功第二重,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啊?”

    柔渊宗看了我一眼,道:“这个……至于你……想来是练成了‘三心玄同诀’的缘故,才能不受走火入魔的影响,而且能够随时随地的平衡阴阳之气!”

    我感觉有些不对,却说不上来,想来是自己体内拥有多维磁场的关系,也就没往心里去,只听柔濯清道:“如果林白水就是楚随原的儿子,那么他体内只有阴脉而无阳脉,修炼涅阳神功自然一马平川,而对于绝大多数江湖人而言,修炼涅阳神功就是在饮鸩止渴……”

    柔渊宗道:“是啊,但是当时的人迷恋涅阳神功对于内力的巨大提升,根本没去考虑这些,果然到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火入魔,而其他人再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而就在这时,夜寒空着手开始发动‘十玄之乱’……在江湖上掀起腥风血雨,各大门派伤亡惨重,即便后来被家师率领秦家高手阻止,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这些事里面似乎有些什么内在的联系,大脑一边飞速运转,一边喃喃自语:“爷爷言道楚随原多谋善断,那让我大胆猜测的话,这个传言很有可能是出自他的手笔,如果再往前推断的话,搞不好整个事件都是夜寒空的谋划……目的就是为了让楚随原加入十玄宗!”

    柔渊宗叹道:“湛存,你的猜测虽不中亦不远矣,家师当年提及此事,也曾言道,楚随原极有可能就是十玄宗的首任因陀罗总护法,仇正梵!”

    我叹道:“想不到涅阳之祸与十玄之乱竟有这般千丝万缕的联系!”

    柔渊宗道:“其实这些大半都是家师的推测,并无实质上的证据,但缘由结果环环相扣,应当所料不差。”

    我心里五味杂陈,想到楚随原为了孩子,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可这似乎也怪不得他,叹了口气,道:“其实晚辈有一事不明,华弘成创立十玄宗之初,引导教众一心向善,济世救人,即便习武练气也只不过是为了强身健体,益寿延年,谁知传到夜寒空这一代,不仅野心勃勃,大肆扩张,更想要横扫武林,一统江湖,这前后反差如此之大,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柔渊宗道:“其实不止你我,外界都这样认为的,在夜寒空接任十玄宗宗主之前,十玄宗确实如你所说。济世救人,普度众生,而且夜寒空少年时才思敏捷,身怀济世之心,曾许下为万世开太平之志,无奈身体孱弱,自小病魔缠身,也是机缘巧合,加入十玄宗,因为天资聪颖而被当时的宗主法无相收为关门弟子,夜寒空苦练武功,五年之间便成为绝世高手,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夜寒空性情大变,不但大肆扩张十玄宗,就连创出来的武功,也是狠辣诡谲,切金断玉手,破釜沉舟拳,似曾相识掌,知耻后勇刀,六相圆融剑,四象真如剑阵……当年的武林,受到荼毒的江湖人士成千上万,若非家师含怒出手,击杀宗主夜寒空,说不定他们真的能够吞并诸派,一统江湖!”

    听完这一切我心内五味杂陈,迟疑一番问道:“爷爷,既然十玄宗已经不复存在,那么我又上哪里去找寻《十玄天门秘典》呢?”

    柔渊宗道:“夜寒空虽然身死,但十玄宗并未彻底覆灭,不少首脑人物侥幸逃生,而且……”说到这里柔渊宗看了我一眼,眼中意味深长,“如果你早日达到‘化境入微’的绝顶境界,找到他们会容易的多!”

    我还未答话,柔濯清问道:“爷爷,为什么呢?”

    柔渊宗叹道:“因为十玄宗,也一直在寻找《玄牝经》的真正解法!”

    我大脑转的极快,闻言便道:“我已练成《玄牝经》,一旦臻至化境入微的境界,天下能奈何我的寥寥无几,届时只要我放出风去说我已经悟出《玄牝经》的奥秘,那么十玄宗必定会想方设法找到我……”

    柔渊宗笑道:“孺子可教也!”说完轻叹一声,再不言语。

    这天夜里,我与柔濯清服侍柔渊宗睡下,刚刚退出房间,柔濯清轻声道:“湛存,陪我走走吧!”

    我不知她用意,下意识道:“好啊!”披了外衣,随她出门。

    皎洁的月光笼罩着白水瀑布,每一颗水珠都泛着柔白的月光,柔濯清在前面不紧不慢的走着,我心绪不宁,只得亦步亦趋,跟在她后面,渐渐远离了白水瀑布的轰鸣,走到一处小溪边,柔濯清拣块平滑的大石坐下,示意我坐在她身边,问道:“你会不会奇怪,爷爷为何要住在这瀑布跟前,每晚都要听着这轰鸣水声,让人不得安宁?”

    我没料到她突然问起这个,一时间无法作答,只听柔濯清笑道:“只因为云浮山庄所在的苍云山,也有这样一条白水瀑布,云浮山庄上下,自小耳边环绕的就是瀑布水声,爷爷这些年虽然囿于心结,隐居于此,终究还是思乡情切。”

    我不明白柔渊宗武功绝顶,为何会甘愿隐居于此,只听柔濯清接着说道:“我娘是个歌姬,据说舞跳得极好,只可惜在生我的时候就去世了,我生下来身子便不好,好容易才被人救活的。”

    我心下有些酸楚,只得听她接着说下去:“柔象先在我娘去世以后便娶了‘北燕阁’掌门薛凤临的二姐,江湖人称‘雪医仙’的薛素临,她出身高贵,对我这个歌姬的女儿自然没有好脸色,柔象先长期在外,自然也没空管我,不过爷爷却很疼我,他教我识文断字,习武练气,还经常带我去各地游玩,自小爷爷便告诉我,只有自己变得强大,才不会受别人欺负,但爷爷云游天下后,我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就连云浮山庄上下的丫鬟仆役都敢欺负我……”

    我迟疑片刻,道:“那柔宗主就任由你被人欺负么?”

    柔濯清冷笑一声:“他?只不过是个懦夫而已,知道他的外号么,‘第三剑’!别说第一,连第二都没胆量争,就是个无胆鼠辈而已!”

    自相识以来,我头一次听柔濯清如此说话,不知她对父亲为何如此痛恨,情知定有缘由,柔象先身为柔云世家现任宗主,一身武功通天彻地,至于自封“第三剑”,乃是屈居“天下第一剑”柔渊宗与当今皇上武存晟(武存晟乃柔渊宗师弟,同样是剑神秦羽飞的门下)之后,虽然看似谦冲,但也是个极高的称谓,自然没有柔濯清说的那么不堪。

    说完柔濯清抬头望天,笑道:“但我从来没有自暴自弃,从小爷爷便说,生命难能可贵,能够来到世上已经很不容易,所以更要好好的活下去,我勤练武功,强身保命,十岁那年便练成了若水真气,十三岁练成‘摘花无影手’,十五岁习得‘凝云索’,加入滕王阁,成为雪终军,我从不欺辱别人,但也绝不容许别人犯我分毫。”说到这里,柔濯清朝我眨眨眼睛,“自我练成摘花无影手之后,云浮山庄上下,再也没有哪个仆役丫鬟敢欺负我,就连薛素临也无奈我何,我成了柔云世家名副其实的大小姐。”说到这里她轻叹一声,语气变得轻快起来:“不过,幸好我的运气也算不算太坏,还是有很多很多对我很好的人,我有一个好哥哥跟一个好弟弟,还有刘大哥,赵叔叔,苏叔叔,应姐姐……他们对我都很好。”说完她笑了笑,道:“后来我遇到你,你年纪轻轻便天资聪颖,竟能堪破大道至此,后来更是练成只有退思先生才能练成的《玄牝经》,以后允文允武,前途都是不可限量,却又视功名利禄如云烟,我与你几番交谈,既觉新奇,又觉投契,后来你奋不顾身,连救了我两次,我又是吃惊,又是感激,那日你被令师带走之时,我大惊之下,还打了他一掌……”我恍然大悟,笑道:“怪不得,后来老师说你武功奇高我还不信。”

    柔濯清道:“分别五年,没想到再次重逢,你不仅救了纪大哥,还奋不顾身救了我与哥哥一行人,我对你也……直至听你说了来历,我才发觉,当年的批命竟是真的……”

    我奇道:“什么批命?”

    柔濯清看我一眼,迟疑片刻,道:“爷爷有一精研易理的至交老友,叫做易玄道长,他曾给我批过命格,说我乃三奇三凶之命,一生需要经历三次劫数,但每次都会死里逃生……”说到这儿她脸色分外红晕,道:“只是我想要向死求生,脱离劫难,需要贵人相助,想知道这贵人是谁么?”

    我心想不会是我吧,但还是摇了摇头。

    柔濯清道:“他一共说了四句批语,分别是:“无中生有,破碎虚空,往而不复,道生玄同。”

    我大惊之下猛的站起身来,“无中生有”暗指并非这时代的人,“破碎虚空”当是打破时空间的障壁,也就是平行宇宙,至于“往而不复”,原句是说“无往而不复”,意思是事物的运行是循环反复的,“往而不复”自然是说过往无法反复,“道生玄同”,除了暗合“三心玄同诀”之外,根源恐怕还是“道”上,难怪之前柔濯清会询问我对“道”的理解……

    我越想越是心惊,这易玄道人竟如此神通广大,能够预知未来,思索之下却又释然,中国古代的易理风水术学究天人,能够洞悉阴阳,参悟天地,能够做到这一步也就不足为奇了,想到这里不由生出“天命如此,人力穷尽”之感。

    想到此处心里有些苦涩,原来柔濯清是因为批命才对我倾心的,可笑我还以为她与我心心相印。

    却听柔濯清缓缓道:“其实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批命,自己会不会喜欢你?”我心里一震,忙朝她望去,却见她俏脸微红,眼神清亮,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有些不好意思,又不知如何作答,一时间愣在当场。

    柔濯清轻抚身旁的一朵鲜花,道:“叶湛存,我心里清楚明白,我喜欢的是你的人,而非虚无缥缈的批命,只是你要知道,我命有劫数,身子又不好,虽然练了若水真气后与常人无异,可必须昼夜不停行功,否则痼疾复发,恐有性命之虞,以我这样的身子,自然是活不长的,最重要的是,自己这幅性情生来偏激,既然认定了你自会一生一世对你好,但却无法容忍你心中再有其他女子,若你以后负我,我必杀了你然后自杀,这样的我,你还愿意要吗?”

    柔濯清声音虽轻,但在我听来不啻于平地惊雷,一时间欣喜欲狂,不知该如何表达,激动之下将柔濯清揽入怀中,道:“我若负你,天打雷劈,万劫不复!”

    柔濯清但听我说罢,不再言语,只是任我抱住,我心愿一朝得解,不由喜不自胜,只盼时光从此停住才好。

    接下来的几天,柔渊宗都在指点我与柔濯清的武功,皆是临敌应变,防身保命之道。本来无比浅显的武学道理,经柔渊宗稍加指点,竟又多了许多别的可能,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不禁学得津津有味,而“随心所欲剑”经过这段时间的打磨,也更加精进完善。这一日,我练剑完毕,柔渊宗忽的问道:“清儿,还记得小时候教给你的剑法么?”

    柔濯清思索片刻,道:“爷爷亲传,清儿不敢或忘,不过那些剑招虽然精妙,但使来却破绽重重,要么有守无攻,要么有攻无守,若非爷爷当年叮嘱的紧,清儿都快将这些剑法忘记了。”

    我一愣,心里突然生出些许念头,蓦地一惊,脱口而出:“莫非是‘二十四品剑’?”

    “湛存猜的不错,正是二十四品剑!”柔渊宗道,“当年我传清儿这路剑法只是为了让她最大程度地熟练若水真气的使用,以治愈她的先天损伤的经脉,可是因为只传招式,未传剑诀,是故临阵对敌无甚用处。既然你们以后迟早要对上十玄宗这种强敌,为保你们前途再无阻碍,老夫便将这套剑法传给你们,不过二十四品剑阴阳相济,包容万物,博大精深,剑意更是上达天道,乃当世剑法之首,对悟性要求也是极高,能领悟多少就看你们二人的造化了!”

    我闻言只觉又惊又喜,要知这二十四品剑乃柔云世家镇派绝学,威力非同小可,一旦有这路剑法傍身,无论对上何等高手,我们也有把握全身而退。欣喜之下忙给柔渊宗磕了三个响头,道:“爷爷传我无上剑道,晚辈不胜感激!”

    柔渊宗挥挥手,示意我起身,道:“初唐有一书画家名李嗣真,以《书后品》名震当世,后来自画入诗,于而立之年写出《二十四诗品》,达到诸体皆备,不主一格的登峰造极之境,一时间广为传颂。后弘道年间有一道士,姓名不详,但文武皆通,尤其精善剑法,一天他读到《二十四诗品》,突然起了个念头,诗有二十四品,剑不是也有二十四品么?后来这个道士以道家典籍、奇门遁甲,易经玄学融入二十四诗品,穷极五载,创出一门剑法,便是《二十四品剑》,因为剑意太过精深玄奥,一人之力无法驾驭,需得二人双剑合璧,才能达到达到阴阳相济的地步,但直到这个道士身死,也无人与其同练这门绝世剑法。后来剑谱落入一对少年夫妻手中,便是我柔云世家的始创者澄泓公与其妻子,他二人也是剑道奇才,一见之下欣喜异常,而后精研三载,改进其中不足之处,才让这路剑法得以大成,这《二十四品剑》甫一出世,便连败数十名高手,名声大噪。适逢太祖遭大唐朝廷追杀,澄泓公夫妇与崔狄之率领众人护着太祖离开中土时期,漂洋过海,来到此处定居,数年之后,太祖开国,云浮山庄同时建成,这路剑法也就成了我族镇派绝学。”

    我点点头,《二十四诗品》我少时也曾读过,当时只说作者可能是司空图或李嗣真,现在看来,八成是后者所作,只见柔渊宗缓缓起身,一边演练,一边道:“‘二十四品剑’顾名思义共有二十四路,十二路‘天乾剑’主攻,十二路‘地坤剑’主守,二人各使一路剑法,动静相合,阴阳相济,练到深处,动静阴阳变幻无常,老阳生少阴,老阴生少阳,千变万化,威力无穷。另外这路剑法一旦使来,天人循环,真气激生,生生不息,遇强则强,不仅适合单打独斗,更适合群战突围,眼下湛存的涅阳神功已初具规模,清儿的若水真气也已有些火候,可以试着练习这套剑法!”说完开始给我们一一讲解。

    听他细细解说,我才明白这“二十四品剑”是以二十四诗品中诗句作为剑招名称,不仅包含剑法,也有步法,掌法,甚至内功,再往深了说,更是一门学问,一种道理,一种世界观与人生观,必须研究透二十四诗品,理解了创作者的用意,才能来练习这路剑法,当下我屏气凝神,开始听柔渊宗讲述第一路:“雄浑剑”。

    “‘雄浑剑’顾名思义,乃雄浑肃穆之意,使来讲究自然之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第一招,名为‘大用外腓’,‘大用’之说见于庄子《人间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之用’就是这招的灵魂,使出来须得让这无用之用浑然一体,屈伸变化,无穷无尽,与之相和的是地坤剑中‘冲淡剑’的第一招‘素处以默’,《庄子,马蹄》曾言,同乎无欲,是为素朴,《庄子,在宥》亦说道,至道之极,昏昏默默,这招意思是,无知无欲,静默无为,虚而待物,乃主防守,‘素处以默’的虚静可以填补‘大用外腓’的破绽,动静结合,阴阳相济,来,你们权且一试!”说罢柔渊宗开始教我这两招的细微变化,濯清虽然早已学会招式,但未学过剑诀,所以也跟我一其习练。

    我听完后不禁有些汗颜,这二十四品剑果然包罗万象,只这两招剑法便包含了许多道家至理,而且就招式而论,每一招剑法虽然只有八个变化,但两两相和,足有六十四般变化,暗合伏羲六十四卦的路子,若非我身怀“三心玄同大诀”,且研读过《二十四品神剑诀》,根本无法吃透如此深的剑理,可纵然勉强吃透,实际用起来也是困难重重,相比之下濯清倒还好些,她从小家学渊源,道家学说读过不少,理解起来不甚费力,即便是这样,我们也用了整整七天,才学会这两招剑法。而且只是囫囵吞枣,将诸般变化死记硬背,并未理解透彻。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学武从未如此艰难,要是按这个进度,花上一年也未必能将这套剑法融会贯通,思索良久,发现自己虽然之前读了许多道家典籍,但对其中道理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习练”二十四品剑”时,如同建造空中楼阁,无从下手。悟通这层道理,我索性不再学剑,只跟濯清还有柔渊宗讨论以前研读过的道家典籍、易经天象玄学之术,以及二十四诗品中的道理,没想到只是研究学问,进境反而快了不少,两月过去,我竟然可以理解的七七八八,再来看‘雄浑剑’与‘冲淡剑’,觉得之前如此难懂的剑意,竟开始变得有迹可循。“雄浑剑”源自老庄的“自然之道”,自然而然,气势磅礴,浑然一体,而又绝无形迹,“冲淡剑”乃道家虚静的精神状态,静默自处,静则心清,心清则可察觉天地万物的细微变化,甚至到了极处,可与天地万物同化一体,与“三心玄同诀”颇为相似,若说“雄浑剑”乃刚中带柔,“冲淡剑”就是柔中带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