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玄传说

第二十三章 观火

    《十玄传说》第二十三章观火

    话说我与柔濯清出了轮回谷,成功登上万仞峰顶,我正讲解关于大成若缺的道理,濯清绣眉一蹙,道:“好啊,那你说说,我的缺憾在哪儿?”

    我叹道怎么女人在这个问题上非要争出个道理来,脑袋转了数转,故作生气,道:“你的缺点嘛……就是太聪明了,以后要傻一点!”

    濯清俏脸一红,道:“又来消遣我,看我不痒你!”说罢忙来呵我痒。我急忙用手去挡,却见濯清右手忽的探出,食指中指一并,自我双手穿过,直取我腋下,我下意识手掌一横,不料濯清手指倏地下移,不及我反应,已然抵在我小腹,笑道,“还敢不敢了?”要知我此时武功已练到应机而发的地步,只是濯清动作实在太快,事先毫无征兆,出手飘若惊风,让人防不胜防。

    见我呆立不动,濯清忙道:“没事吧,我只是跟你开个玩笑!”我回过神来,忙用左手抓她双手,伸右手去呵她痒,道:“看你还敢不敢作怪!”濯清忙笑得讨饶,连呼不敢,我才放手,问道:“这是什么手法,竟如电光石火一般,哪怕我有只眼通天术,也只能勉强看清动作,无法及时抵御。”

    濯清道:“这就是‘摘花无影手’,是爷爷从‘疾风骤雨剑’中悟出,专门传给我用于防身的,这路手法的精髓就是‘无影无踪’,出手时以全身关节发力,比之常人快了数倍不止,我练了整整八年,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才有所小成,若是没有这路手法,那‘凝云索’也不会学的如此之快了。所以,以后不要惹我,要不然,后果自负哦!”我急忙做个鬼脸,举手投降。濯清笑笑,也不理会。

    吃了些干粮充饥,我与濯清继续赶路,山道虽然崎岖不平,但人马好歹都能通过,就这样小心翼翼的走了半天,终于下得山来。

    一上平坦大路,被压抑了许久的“拔韧”与“乘黄”便开始马不停蹄的狂奔,两匹神驹互相角力,直如风驰电掣一般,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思江边上的思南城。

    思江发源自周梁国西北部的天冬雪山脉和古域高原的萧河,流域自西向东,由数以千计的大小支流组成,自古以来思江原本是两条河流,东段称为盈江,西段称为萧河,中间隔了空千山脉,本来东西无法相顾,导致两端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大周梁国建立以后,退思先生以大智慧大神通将山势水脉略加改造,用了五年时间,依靠萧河本身的冲刷之势,硬是凿穿空千山,使萧河盈江贯通一气,最终注入东海。此举平了两岸水灾,太祖武存晟感念退思先生莫大功德,就将这条江命名为“思江”,用来纪念退思先生。

    思南城地处思江中游的南岸,此处两面环山,水势较缓,且常年无风,所以被建成了港口,码头遍布,乃是南来北往商旅必经之处,城里更是热闹非常。我与濯清寻处客栈住下,便出门采买东西,一问才知已是寒冬腊月,家家户户已然在购置年货准备欢度春节,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既感熟悉,又似陌生,心中五味杂陈,愣了半晌,只觉濯清握了一下我的手,我转头视之,见她脸现疑问之色,忙微笑摇头,随即跟她上街,买了些干粮点心,又去铁匠铺买了柄宝剑,我将“却雪剑”交予濯清,道:“我用这柄新剑,旧的给你。”濯清知“却雪”削铁如泥,锋利异常,胜过新买之剑甚多。只是不收,道:“这是哥哥赠予你的,怎好给我?”

    我道:“我将这柄新剑起名‘似晴’,‘似晴却雪’不正好是一对么?再说我如今剑法通神,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用神兵利器反而体现不出我剑法的精妙来,所以必须用一把次一点的剑。”濯清笑道:“胡吹大气,尽是歪理!”却也知道自己拗不过我,只得把“却雪剑”收了。回到客栈,我进入自己房间,盘膝打坐,运转真气,涅阳神功运转三个周天,只觉遍体阳和,精力大涨,就是腹内有些饥饿。蓦地闻到一股浓郁香气,忙站起身来,将门打开,只见濯清端了一个大盘,上有四碟小菜,乃是鸡火干丝,龙井虾仁,红烧狮子头,香菇油菜。还有一盘水晶蒸饺,一碟胡风夹饼,外带一壶美酒,只馋得我食指大动,什么烦恼都似抛在脑后。忙伸手捏了两只蒸饺填进嘴里,只觉得入口鲜美无比,不似猪肉,忙问:“这是什么馅的?”

    濯清放下盘子,笑道:“这水晶蒸饺的馅儿乃是取自思江中的白鳞鱼,去鳞去骨,打成肉泥,合以思南城的特产‘相思情椒’秘制而成,只闻肉质鲜美却无鱼腥气。乃是当地一绝,只因鱼肉非鲜活鱼不能用之,所以只有此处才能吃到,味道如何?”

    我只吃的满嘴流油,那还顾得上其他,只是连连点头,濯清拣小菜略略尝了几口,便停著不食,只是微笑看我,我将那盘蒸饺一扫而光,便与濯清对饮,这壶“百果清酒”乃是数种水果所酿,果香浓郁而酒劲甚浅,与其说是美酒,倒不如说是饮料,我连饮三杯,心怀大畅,忽而想起一事,奇道:“你方才说的‘相思情椒’是何物?听来有些意思!”

    濯清浅饮一杯,笑道:“空千山北麓以西,生长着一种青色花椒,其味辛而麻且带有清香,既能调味还可入药,只因这种青椒都是一株两根缠绕而生,形若爱侣,故而得名。”

    我听闻此言,心中有些感慨,不由想起自己与濯清的未来,但觉前途渺茫,毫无希望,正自黯然神伤,忽而想起一事,大喜过望,道:“有了有了?”

    濯清见我如此,眼中有些疑惑,我压低声音,道:“老师当年曾经说过,我若能臻至“化境入微”的境界,不仅可以破除“金手指”所设的禁制,而且“多维磁场”影响力会进一步扩大,生生不息,稳定十方,届时我若想带人自黑洞回到平行宇宙的另一端也并非不可……”

    只见濯清听闻此言,眼中愈来愈亮,我叹道:“只是此中凶险难测……”濯清笑道:“那你可愿带我一同回去?”

    我左思右想,自己自然是愿意跟濯清在一起,如果能够与她一同回到现代,那对付金手指就多了一分把握,可是……老师说过的话也只是设想与推算,并没有真正实施过,万一穿越黑洞的时候出现变故怎么办?万一濯清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那我岂不是要抱憾终身?

    我不是个大公无私,只为别人着想的人,但我也不是一个自私自利之徒,想到这里我忽的放下心来,自己凭什么去决定濯清的选择与命运,当下不再迟疑,将所有事实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期间濯清有不解之处,我也尽量用她能明白的话语予以解答,她全盘听完后,低头不语,似在思索什么,我郑重道:“濯清,我承认自己想跟你在一起,也想带你回到我生活的地方,更想象着打败金手指,我们能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是,这样却会让你放弃现在的所有,包括家庭、朋友、兄弟姐妹以及熟悉而又相对安定的生活,而且,我不确定老师所说的到底能不能实现,穿越平行宇宙这种事只有退思先生、老师以及我做到过,其中风险太大,甚至有生命危险,但我无法欺骗自己,我是个自私的人,我想让你跟我一起走,但我不能勉强你,一切选择在你自己,你若考虑清楚,我会尊重你的一切决定!”

    柔濯清抬起头来,脸上笑意盈盈,我不解其意,只听她开口道:“往而不复,破碎虚空,这样好玩的事怎能少了我,不管你去哪,我随你一同去便是!”

    我心中惊喜交集,忍不住低下头去,免得让濯清发现我流下的眼泪……

    由于最近气候回暖,江面上起了好大浓雾,所以耽搁了三天,待得风向正好才有客船驶向对岸,我与濯清牵马上了大船,乘黄倒还好,拔韧因为第一次坐船,似忽有些紧张,不住昂首奋蹄,惊得船家连连喝止,我忙陪了个不是,连连用手抚摸马背,才让它勉强安静下来。

    渡过思江,便进入杭州地界,我担心滕王阁的人再与我为难,后来想想与归万里冲突之时已是两年之前,恐怕他们都以为我早已不在人间,自然不会再大费周章。而且以我与濯清今日的武功,即使滕王阁主亲自前来,我们仗着“二十四品剑”也能自保,怕他作甚,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

    一入杭州城,气象立马不同,只见街道宽阔笔直,两侧高楼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繁华成都直逼京师盛安,甚至犹有过之,绝非此前我们到过的城市可以媲美。我与濯清找了间名叫“白沙堤栈”的客栈,要了两间上房,分别住下。据说这是为了纪念中土杭州的“白沙堤”而命名的,在安顿好两匹骏马后,我们俩便上街游玩,见识了许多天南地北的稀罕物事,心情不禁大好。

    《大周梁志》中的“地志篇”曾详细描述大周梁国苏杭道的来历,当年建国后,退思先生曾经集结一大批能工巧匠,选了几处山清水秀之地,仿造大唐名胜古迹,改建了数座城市,这杭州城就是其中一处,由于当年思江贯通之后,在江北宝塔山与荀山山麓中间形成一片沙洲,沙洲北侧形成了一个内湖,与中土西湖的形成方式颇为相似。而与此同时思江北面这座城市便成为了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退思先生借其地利,将位于内湖东面,当年战争时期修建的一座小城整修扩建,而后起名“杭州”,杭州城以中土杭州为蓝本,修建了不少名胜,有“西湖断桥”、“临仙亭”、“观日阁”、“灵隐古寺”,“六合雷峰塔”等,虽不及中土那般历史悠久,但在退思先生巧夺天工的设计下,这些美景也是各有特色。

    濯清因为来过此地,所以较为熟稔,本来要带我去西湖一游,可徜徉许久,肚子却有些饿了,正好杭州名胜“观日阁”坐落在东门城头,这座酒楼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因为楼顶乃观日绝佳场所,因而得名,本是太祖皇帝修建的军事建筑,用以瞭望敌情,后来大周梁国统一,历经修缮,已成为当地的风景名胜。我与濯清才走出东大街,便望见一座五层阁楼遥遥矗立,但见檐牙高啄,攒尖楼顶,覆以碧色琉璃瓦,在阳光映衬下,曲线流畅,气势雄伟。

    我二人缓步登上楼台,极目远眺,顿有腾空欲飞之感,但见远处思江滚滚而来,杭州风光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可惜五楼必须预约才能进入,我与濯清花了三两银子才预约了七天后清晨来此观日。

    由于此时已是未时三刻,饭点已过,阁楼里吃饭的人并不太多,我二人有幸可以临窗而坐,点了美酒佳肴来欣赏窗外风景,观日阁的名酒叫做“梅花三弄”,乃是梅花以三种酒曲发酵三次而成,入口以后会有三种滋味,本来起名“岁寒三友”,结果与京城“碣石楼”的御用贡酒重名,被官府禁止出售,后来大诗人柳慕白来此,改名“梅花三弄”,这才得以继续售卖。

    酒菜上的极快,我倒了一杯“梅花三弄”尝了一口,但觉梅香清远,酒劲醇厚,却又隐隐透着三种不同的滋味,虽然没有碣石楼“岁寒三友”那般迷幻,却也颇有独到之处。

    三杯下肚,我与濯清都有些醉意,话语之间,不觉开始讨论自己的小时候来,由于我们从小身处截然不同的世界,所以谈论起来格外有趣,不时伴随着各种毫无顾忌的笑声,引得阁中游人纷纷侧目,我们却不以为意,继续旁若无人的开怀畅聊。

    说了半晌,濯清说到自己的家人,父亲柔象先自然略过不提,继母薛素临也多是刁难刻薄,唯独一兄一弟,言语间透着不胜亲切,她吃了块桂花糕,笑道:“我那小弟,叫做涤尘,自小精灵古怪,聪明过人,虽然是薛素临所生,却与我说不尽的投缘,每次薛素临无中生有刁难我的时候,他都会暗中助我,经常连薛素临也被他整得哭笑不得,你有机会见他的话,相信他定会非常喜欢你。”

    我很少见濯清如此高兴,见状心生快慰,只是想到她要为了我离开自己的至爱亲朋,不由暗责自己太过自私。

    酒足饭饱,我与濯清结账出门,待要返回客栈,忽而听闻南边隐隐传来一阵乐声,濯清听了片刻,满面喜色,道:“泼寒胡戏!是泼寒胡戏!真没想到今天能在这里见到!”

    我听完有些不解,忽的记了起来,所谓的“泼寒胡戏”与今天傣族的泼水节有些相似,是一种典型的胡人之舞,由西域传入中国,每到冬寒时节,成群结队的胡人齐集闹市街头,伴着震天响的鼓声豪歌狂舞,用来乞寒,也盼望来年风调雨顺,到了唐代,泼寒胡戏一度风靡洛阳,从宫廷到民间,都对这种充满异域风情的乐舞极为热衷,只是到了后来,“泼寒胡戏”被唐玄宗以“狂放失礼”为由下诏禁断,从而销声匿迹。

    大周梁国建国后,太祖皇帝武存晟倒是个开明通透之人,由于周梁军有三分之一的将领都是胡人,为了胡汗人民一家亲,武存晟下令推行“泼寒胡戏”并加以改良,结果一年之内便风靡全国,甚至东瀛、高丽、百济、新罗四个外邦州道,都对这个胡人乐舞情有独钟。

    既然如此,我也想去看看这胡人的狂放乐舞,便拉着濯清往声音传来之处奔去。

    甫至南关大街,远远望见人头攒动,却无歌舞之声,我正暗自奇怪,一阵琴声凭空响起,悠扬婉转,空灵高远,让人精神一振,待要细听,琴声忽而拔高,连转数调,竟成风雨之象,俄而,风雨交加,琴声再度转高,绕韵飞驰,我闭上眼睛,只觉自己恍若身处云山雾海,不料一阵琵琶声倏地响起,宛若珠落玉盘,又似清泉径流,我不及反应,数般乐器同时奏响,有笛有箫,或鼓或钟,更有许多根本叫不上名字,繁音交集却又丝毫不乱,皆以瑶琴为统帅,听来层次分明,飘逸奔放,间或精灵古怪,颇有天竺(也就是现今印度)之风。

    我们站在人群之外,无法见到里面情形,我灵机一动,拉着濯清,悄悄跃上一间民房屋顶,由于此时众人均沉寂在这优美动人的旋律中,谁也没有留意。

    我与濯清缓缓坐下,但见下方街上搭起一座戏台,中间坐了数十人,手持各种乐器,正在转轴拨弦,吹啦弹唱,街心则有数百人,赤裸上身,涂满油彩,正在起舞戏水,我欲找那抚琴之人,然而看遍整戏台,也没发现,不禁暗暗称奇。

    诸人合奏到此时,低音高音盘旋转折,此起彼伏,仿佛天道循环,回环不绝,或直冲云霄,或龙潜深渊,忽而激昂,忽而曲折,忽而清越,忽而幽怨,伴随着那数百人狂放而又充满生机的高歌劲舞,直让人心神俱醉。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斜阳将落,“泼寒胡戏”也已到了尾声,人群慢慢散去,乐声渐渐消散,终于随着瑶琴的一波三折,缓缓落下帷幕。

    我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经历了一场音乐盛宴,终于明白孔夫子闻乐之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何滋味了,看看濯清,见她也是一脸陶醉,想必与我想的一般无二,便问她:“这是什么曲子,听来竟如仙音一般?”

    濯清望向戏台,一脸不舍,似乎意犹未尽,见我问她,笑道:“这是《霓裳羽衣曲》!”

    我心中一惊,恍然大悟,怪不得此曲回环旋绕,曲折往复,更有胡人之风,原来是古曲之首。这《霓裳羽衣曲》出自天竺,又名《婆罗门曲》,共有古筝、胡琴、风笛、箜篌、竹笙、琵琶、铜钟等等总计二十余种乐器同时演奏,其变化之繁复,转调之奇险,配合之艰难,冠绝古今名曲……等等,不对啊,据史书记载,《霓裳羽衣曲》乃是唐玄宗望见女儿仙山,顿生灵感而作,周梁太祖武自省离开大唐境内之时乃是公元707年左右,那时唐玄宗李隆基尚未即位,这《霓裳羽衣曲》又是哪里来的?

    不过想到此处,我也明白周梁国的历史与现代世界全然不同,出于好奇,忙仔细询问濯清,听她所言,我才明白当年大周梁国建国之后,有个乐师名为康昆仑,他穷极一生,写下了一部叫做《婆罗门曲》的乐典,后来他的弟子李管儿将其去芜存菁,呈于太祖皇帝,太祖命乐礼官召集乐手演奏此曲,并邀退思先生共赏,退思先生在听闻此曲后赋诗一首:天阙晨晨夜未央,碧云仙曲练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这首曲子就更名为《霓裳羽衣曲》。

    原来如此,看来退思先生不经意间也在“泄露天机”啊。我一边遐想,一边问道:“对了濯清,那弹琴之人是谁啊?”

    濯清思索片刻,道:“天下琴艺如此高明之人共有两个,我听这人转轴拨弦的手法,清越之意大于风雷之声,当是‘瑶琴仙子’枫晚林了!”

    我记得在万仞峰顶之时她曾提过此人,当下问道:“这人很有名么?”

    濯清漫不经心道:“是啊,不紧艳名远播,而且琴艺无双,怎么样,有没有动心啊!”

    我心中一凛,感觉气氛有些不对,忙岔开话题,不再提她。

    接下来的几天我与濯清游玩杭州的同时,也在不断谈空论玄,从玄门易理到历史文献,从山海经到大周梁志,从音律乐道到天文地理,甚至武功技击,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相处下来,不仅视对方为平生知己,而且浓情蜜意,感情日深,但觉即便山崩地裂,也不愿与对方分开。

    这一日濯清与我说起“随心所欲剑”,言道“秋毫剑意”虽能明察秋毫,攻敌破绽,但若遇上鬼面人那等虚实相间的武功,纵然我能看出破绽,却无法及时反击,若能洞察对手先机,提前加以克制,便会好上很多,我也明白自己要想攻敌破绽,就得做到“制敌机先”。

    我们在城外寻了一处清净之地,一边推演剑招一边对练,濯清将“二十四品剑”打乱顺序一一使出,而我则需提前判断她的出手并加以克制,“二十四品剑”乃天下剑法之首,几乎无所不包,濯清运剑之时又用上了“摘花无影手”,不仅快若电闪,而且角度刁钻,匪夷所思,最初我虽能看清她的一招一式,但她动作委实太快,想要抵挡都有些困难,更遑论“料敌机先”,洞察对手下一步的动作,后来随着夜以继日的对练拆招,已渐渐能够跟上并适应濯清的速度,一直练了一个月,我开始找到“意在剑先”的感觉,无论濯清出招多块,我都能抢到她头里,寻出破绽加以克制,期间濯清言道“明察秋毫”已非我现下剑意核心,不如改为“洞若观火”,于是乎我的“秋毫剑意”就变成了“观火剑意”。

    由于最近忙着练剑,一直没能好好吃一顿,这一日大功告成,我与濯清自是要去观日阁庆祝一番,不料刚到楼下,还未进入,便被两个护卫拦住去路,道:“此间被我家公子包了,你们去寻别处吧。”态度蛮横无理。

    濯清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笑道:“是吗?敢问你家公子贵姓?”

    右边那人眉毛一挑,方要说话,濯清忽而出手,运指如风,连点两名护卫胸前三处大穴,二人立马呆若木鸡,不再动弹,由于出手极快,在旁人看来濯清也就是挥了一下手而已。

    我不知濯清为何这么做,正没理会处,却见自门内走出一人,打扮的雍容华贵,正是当年碣石楼的旧识:楚王府的小王爷武思齐!

    武思齐愣了半晌,眼中神色变幻,也认出我来,喝道:“好啊,又是你这个小兔崽子!”一转头看到濯清,顿时笑眯眯的道:“柔姑娘又见面了,你可好啊?”

    “好”字一出口,只见濯清双手连挥,“啪啪啪啪”四声脆响,连扇武思齐四个巴掌,冷笑道:“小兔崽子,一字一掌,尽数奉还!”

    我心知濯清见我受辱,怒气勃发,心中一暖,忙拉住她手,示意她先退到一边。只见武思齐的脸上已经肿起半边,正杀猪般的嚎叫起来,大喊:“还愣着干什么,都给我抓起来!”

    话音方落,一众随从先后涌出,争相扑了上来,我见为首之人正是当年害得我差点被抓的周游,新仇旧恨一并涌上,当下身子一动,闪入人群当中,展开“逆云掌法”,双掌齐出,指东打西,三招两式就将一众随从打的满地找牙,那周游武功不弱,竟能接连避开我两掌,且右手以龙爪手突袭我的腰眼,我恼他出手狠毒,左手扬起发“翻云覆雨”,右手横过发“灰飞烟灭”,双掌一并,变作“风平浪静”,这一掌带了三重掌力,周游哪能抵挡,被我重重击在小腹,飞出三丈开外,若非我不想闹出人命,在最后关头留了五分力道,这周游即便不死,一身武功也得去了九成。

    见自己随从都被打倒,小王爷武思齐一时也有些慌了,道:“你你你……你想怎样?”语气开始有些哆嗦。

    我一边缓缓向前,一边笑道:“怎么样,小王爷,现如今谁是小兔崽子啊?”

    “我……我我!”武思齐一跤坐倒,哆哆嗦嗦,半天说不出话来。

    见他如此形状,我只觉扬眉吐气,厉声道:“赶紧向我陪个不是,然后滚出此地,别再让我看见你!”

    武思齐刚要答话,却听一个声音由远及近,喝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同时一道劲风自背后袭来,我头也不回,使招“烘云托月”反手拍出一掌。

    双掌相接,我身子一晃,但觉来人内力深厚,而且至阴至寒,若非我涅阳神功练到第二层,挨了这下非受内伤不可,忙转身避开,只见来人已将武思齐扶到墙角坐下。我抬头视之,这人年约三旬,面如冠玉,一身长衫洗得发白,三缕长髯无风自动,一脸温和,让人倍感亲切,只听濯清冷冷道:“段长天,难道你也要给这畜生当走狗么?”

    面对如此恶毒言语,段长天只是微微一笑:“雪终军么,别来无恙!”

    只听濯清冷笑道:“滕王渤海,志比天高,堂堂‘惊寒掌’却助纣为孽,真是让人齿冷,早知如此,我才不会加入滕王阁,没得辱没王勃先生的遗风。”

    段长天不以为意,“许久不见,还是这么牙尖嘴利,你也知道,滕王阁隶属楚亲王,有些事情身不由己,这位小兄弟既然得罪了楚王府,所以在下必须要找回这个场子,不过在下也并非蛮不讲理之人,既然他有你相助,今日权且作罢,但滕王阁出手,从不空回,明日辰时三刻,在城外临仙亭,我滕王阁以三对二,与你们较量一番,三战两胜。如果你们赢了,滕王阁上下再不与你们为难,“勃海风雨令”也可以撤销,如果你们输了,那就要跟我们去见一见王爷了。”

    濯清闻言嗤之以鼻,“以多欺少,好不要脸!”

    段长天哈哈大笑,“段某岂是卑鄙小人!我以‘惊寒掌’的名头作保,到时绝对公平!”

    濯清面色一松:“话是你说的,不要反悔!”说罢看我一眼,我点点头,道:“那便明日见吧!”

    段长天答应了,抱拳行礼,负手离去,武思齐看了看我,眼中满是怨毒,但知道没有段长天相助无法胜我,只得喊上一众随从,踉踉跄跄随段长天离去。

    众人离去后,我有些惴惴不安,道:“你跟他们闹翻,不要紧么?”

    濯清摇摇头,“没事的,我原本加入滕王阁就是为了好玩,要不是上一代雪终军怕自己绝艺失传,硬要传给我,我才不学呢!不过明日之约,我们有二十四品剑在手,无往不利,即使滕王阁主段无涯亲自出手,我们也能全身而退。”

    我接口道,“有你这么个冰雪聪明的女侠相助,明天我笃定大获全胜啦!”

    濯清啐我一口,道:“你少来这里消遣我,不过以你目前剑法,取胜应该不难,我经过这两年的修炼,大有进益,凭‘摘花无影手’料想赢面也是居多。但是为防万一,我还是将自己所知滕王阁诸人的性格及武功家数告知与你,秦书生与归万里你也见过,想来明日不会出现,我将其余五人说与你听,你且记好。”

    濯清滔滔不绝说了近两个时辰才作罢,期间由于我们只顾研究对手,竟连晚饭也没顾上,不过也已没有吃饭的心情,随便吃了几块点心,便分别回房睡下了。

    次日清晨,我与濯清用过早饭,从二掌柜处打听清楚临仙亭的方位后,便打马出城,径直前往。

    临仙亭乃百年之前杭州州牧余若成所建,此处蕴有数处温泉,沐浴能治百病,出得城门,我抬眼望去,只见远处烟雾缭绕,飞檐棱角若隐若现,朦朦胧胧,宛若仙境,待我们走近之时,方才发觉这亭子竟有三层,高近三十米,双层重檐,中间悬挂着余若成亲笔所提“临仙亭”的金字匾额,白玉砌栏,棕木为柱,黑瓦覆顶,造型虽然简单,但气势磅礴、甚为古朴大方,旁边有一大石,乃当地居民顶礼膜拜的“送子石神”,五丈开外有一小亭,内有古井一口,亭后便是温泉所在,登楼四望,前临思江,后对滁山,左为杭州古城,右有竹林重重,楼下回廊旋绕,极其幽旷,远处有一古寺,不时铜钟鸣鸣,让人心情顿感平和。我心想这要是在现代非被人开发成旅游景点不可。只听濯清道:“这真是个好去处,据说这里还有个故事,想不想听?”我拉着濯清坐下,一敛衣衫,躬身下拜,“还请柔仙子不吝赐教。”濯清嗔道:“快起来,让人看见成什么话!”我道:“相公给娘子下拜,天经地义!”濯清顿时羞红了脸,道:“你这人啊,真是奇怪,竟给女子下拜,还不赶紧起来!”语气却喜不自胜,我知道古代男子都把女子看做自己的附属物品,女人地位极低,而我对濯清平等相待,甚至为哄她开心,低声下气也不在乎,这才让她如此开心。

    只听濯清讲道:“话说百年以前,余若成方才上任,途径此地,见有两名老叟,鹤发童颜,在此奕棋,他也是此道高手,便上前观摩,见两人杀得难分难解,奇招妙手层出不穷,只把余若成看的心痒难耐,但苦于观棋不语,也就未发一声,两名老叟下到一半,其中一人看向余若成,道:‘你可知自己大祸临头?’余若成一惊,但见老叟仙风道骨,双目神光外露,知其非俗,忙恭恭敬敬得问道:‘敢问老丈,晚生何来大祸,还请明示!’只听另一老叟笑道,‘你就别吓唬他了!’转头对余若成说:‘我们知你为官清廉,执政有方,却又不拘泥于死书道理,是个人才,但今日见你身患隐疾,恐难活过不惑之年,但能碰上我们两个老家伙,也是你命不该绝,但是记得,千万要造福百姓,不然,莫怪老夫将你打回原形!’说完将右手拍了拍余若成胸前,又将一本书塞到他手里,道,‘练上三年,隐疾自解!’随着老叟一拍,余若成顿感一股精纯内力透体而入,刚要拜谢,只见两人早已无影无踪,再看手中书卷,乃是一部练气秘籍,他也是习武之人,一看之下明白这是一门养气内功,只道遇上仙人,忙下跪叩谢其传功恩德,为了纪念两位高人,便修造了这座临仙亭!后来余若成果然勤政爱民,造福百姓,将杭州城治理的有声有色。被百姓广为传颂,这杭州城现在如此热闹怕还是这位余大人的功劳。”

    我听完之后,再看这临仙亭,不由对这位余大人多了几分敬意,寻思半晌,有感而发,纵声吟道:“初临宝亭,遗韵无穷,苏杭旧地,古朴渐醒,汤头沐浴,体健身轻,濯足白水,涤心润灵,廊轩回绕,清泉纵横,荷塘泛舟,手谈凉亭,鸟语晴风,花香悦林,轻烟缭绕,书香氤氲,古井幽幽,铜钟鸣鸣,新绿漫漫,巨石擎擎,百年圣地,思江向东,唐风普照,仙临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