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纪年

第十九章 不死

    散会后,按照云棠的安排,差团官员各去休息,柳茗则带领禁军的三位都尉,与玄甲执伍们一并去准备夜行所需的物料。

    绮玥陪着云棠在屋内喝茶,实际也是在柳茗有事离开的情况下,贴身保护云棠。

    “云棠姐姐,这神道怎么会突然冒出来的?”绮玥正好对目前的许多消息很是不解,趁此机会向云棠请教。

    “我怎么会知道?虽说此行确实是为查清神道之事而来,但神道因何复苏,有多大势力,却是不知道的。”云棠双手捧茶轻轻抿了一口。

    “那……这事会不会和淮王伯伯有关?”绮玥低下头,失神地盯着自己手中的茶盏。

    “不清楚,所有的判断均来自于线索,目前的线索并不能说明皇叔与神道走到了一起。”云棠摇了摇头。

    “嗯。我知道了。”绮玥点点头,情绪依旧比较低落。

    “别想太多,一会好好休息。之后还要日夜兼程赶往并州城,这一路上恐怕会比较劳累。”云棠安慰她。

    “好。不过姐姐你把汪鹤将军安排在柳文举的住处休息,那一会柳文举准备完物料,他去哪里歇息?”

    “怎么关心起柳文举的事情来了?后悔让我帮你退婚了?”云棠转过头,似笑非笑地看着绮玥。

    这还是两人今晚坐上茶桌以来,云棠第一次转过头望向绮玥。

    “没……没有,云棠姐姐你看上的夫婿,我怎么敢抢啊。再说,你是天下第一美人,谁能抢过你呀。”绮玥见云棠望过来心底一紧,慌慌忙忙地解释道。

    “有这么明显?”那张倾城倾国的脸颊上红云漫卷,云棠微微低下头。

    “原来云棠姐姐也有这么一面?”绮玥见云棠羞涩的动作,心下一喜,她反倒是从容地打趣起云棠来,“姐姐还没回答妹妹的问题呢。”

    “我把他安排在这院子的西厢房。”云棠声音细糯,如同受审一般,微微咬着下唇。

    绮玥见云棠唯唯诺诺的样子我见犹怜,她也舍不得再戏弄云棠:“哎呀,不逗姐姐了。说起来,方才柳文举的表现,倒是让我知道,姐姐为何会喜欢他了。

    父王曾经与陛下论将军时,提到古人云,‘胸有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柳文举刚刚在院中各位大人都大惊失色,他能始终平静的引导局面。确实是个人物。”

    “你若是要我夸他,确实能与你说上一个晚上。当年的他远远没有如今的能耐。这一路走来,他真的很不容易。”过了这么片刻,云棠也缓过神来,想到柳茗此前的表现也颇为感慨。

    “姐姐很早与柳文举相恋?”

    “是有些年头。”云棠给自己的空茶盏倒上茶水,又晃了晃脑袋像是要把那羞涩带来的眩晕感甩出去,“且不说他,我在想,既然神龙教此次突然出现意图搅乱并州,那必然是有万全准备的,也不知此时并州各地究竟是何情况。”

    并州城,刺史衙门。

    距神龙教叩关只过了一天,并州刺史衙门已是一片狼藉,并州大小智囊以及并州驻军的许多将领的文书,满堆在张青峰案头。

    “似乎除了临近司隶的两郡,其余郡县都或多或少遭遇贼寇袭扰。”张青峰府中的幕僚正与他一同翻阅各地文书。

    “扶煌、泰霖两郡未被袭扰?”

    “没错,其中泰霖郡递上的文书,是通知刺史府朝廷差团将至我并州境内。”

    “这些贼寇究竟是从何处窜出来的,且不说他们未曾攻下瀚海关,就算攻下了也不可能短短一天之内便跑遍了并州。”

    张青峰默默听着幕僚们的对话,待幕僚们都不再开口,他才轻声道“武将军那边可有消息?”

    “回刺史大人,按瀚海关回报,武将军应当是即将返回并州城。”

    “陈将军此前提出的粮食、物料可曾送到?”

    “回刺史大人,物料已送达,不过路上招到了黑袍人的袭击。”

    “摸清楚他们的实力了吗?”

    “黑袍人每次袭击不超过十二人,但所有黑袍人都有修行在身。以三教类比,至少是二境,最强者出现过六境。目前总共出现过三位不同的六境。”

    听到这一消息,张青峰神情难看至极。

    实际上从综合实力考量,他手中的力量是远胜过神龙教的。

    但包括攻打瀚海关的五境武夫之外,对方还有三位无法确认道途的同等战力。

    对方是四位六境战力,而张青峰这一边算上他自己也只有三位。

    张青峰心中思量:“不知汪将军是否见到了云棠殿下。”

    而于此同时,大虎走入府堂对张青峰行礼道:“老爷,武将军正在门外等候。”

    张青峰神情一正道:“快请武将军进来。”

    “是。”

    没等大虎出门,武淳在堂外听到张青峰的声音,就自己走进堂来。

    “张大人,末将有要事禀报。”武淳面带煞气,语气凝重至极。

    “武将军请讲。”张青峰先是拉着武淳坐下,随后请他讲话。

    饶是如他这般见多识广的封疆大吏,听完武淳的话,也不由背脊发寒。

    “那化为青烟的黑袍人并不会死。”武淳道。

    “什么?!这世上岂有不死之人?”

    “末将自从到了瀚海关与黑袍人战斗多次,也曾查验黑袍人的尸身。起初并无异常。

    直到末将见瀚海关情势稳定,打算回到并州城,在过济水时,遭遇了黑袍人的截杀。

    从灵机来看,贼寇领头之人与末将应当是同境。不过战力却并不算强,末将与他厮杀之时掀开了他的面巾。看清了长相。

    本来在‘杀死’他后,他化作青烟不留尸身。末将就已是深感怪异,不曾想末将尚未走远。便又有一群黑袍人袭击末将。

    末将依旧于厮杀中掀开了领头那人的面巾,那人便是此前已被末将所杀的那位领头人。”这位久经沙场的名将都有些心有余悸。

    张青峰听完此话,却好像想明白了什么,他面色难看到了极点。

    “张大人可是联想到什么?”武淳见他的样子追问道。

    “武将军是否在远离济水后,就不曾再被袭击了?”张青峰瞪大眼睛看向武淳。

    武淳沉思片刻,回答道:“没错。”

    张青峰表情不再紧绷,但神色却是异常难看,叹了口气道:“武将军可知四千年前那场浩劫。”

    “四千年前?”武淳思索片刻,随后猛然抬头,“灭神之战?”

    “没错,神道修行与山川大地契约,山川大地才是他们的本体。因为契约之地不灭,他们便会不断与那处重生。

    故而四千年前的灭神之战,打到山川崩坏、日月无光。后人只道那是因战况惨烈所制。却不知,若是依旧山川完好、日月有形是灭不了神的。

    此事务必立刻传报朝廷,稍后我自会修书一封递交文庙。”

    张青峰说干就干,立刻起身起草文书,走前对武淳说道:“武将军,你且看看各地军情。这些事情怕是要由您安排处置,若有需要本官帮助的但说无妨。”

    武淳走到刺史案台旁坐下,令刺史府幕僚给他说明情况。

    一条条军令整齐有序的从刺史府下达。

    张青峰写完文书安排阵法传输后,猛然想道:“不对,若是黑袍人是神道中人。那西北军按兵不动,淮王一言不发。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