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十章 官员大调整

    正在乾清宫东暖阁内处理滞留题本的朱由校,耳边忽然听到了卢受的轻声提醒,“皇爷,方首辅到了!”

    朱由校放下手中的朱笔,淡淡地开口道,“好,请他进来!”

    待方从哲见完礼后,朱由校朝候立在旁的刘时敏道:“时敏,给首辅搬个软凳过来,以后皆要如此!”

    作为朱由校现在最大的政治帮手,以及总揽朝政的百官之首,必须要给足体面。

    “臣谢陛下厚爱!”

    这可是方从哲进入内阁七年以来,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

    之前的万历皇帝,想见一面都难,赐座秀墩就不要奢想了。

    至于继任的泰昌帝,一心想着换掉他这个首辅,哪会给他这么体面的待遇。

    “朕自知年少,很多国事都是一知半解,而首辅曾经内阁独相七年,却能够维持住大明这个乱局,说明有非常人所能及的过人之处,朕今后可要好好请教!”

    对于这种强援,朱由校自然不会吝啬他的夸奖。

    “陛下的赞誉,臣受之有愧,只要陛下不嫌弃臣没有上辅佐好君王,下没有愧对大明万千百姓,就已经很知足了!”

    对于皇帝的讨好,方从哲自然要表示他的谦虚。

    这,才是君臣相处和谐的正确之道。

    要论商业互吹,朱由校肯定是干不过方从哲这个官场老油条的。

    既然已经表明了他向其示好的信号后,就已经足够了,“此次找首辅过来,是有几件事需要与你商议一二!”

    “哦?不知陛下所指何事?”

    “这第一嘛,就是事关方首辅了,朕没记错的话,方首辅至今还是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吧!”

    “臣能力有限,多年无功却舔居高位,内心有愧!”

    “首辅有所为,有所不为,朕还是十分清楚的,朕有意将首辅的品级再往上调一调!”

    朱由校有意停顿了下来,看这个稳如泰山的内阁首辅,真的能否在升官面前做到不动于衷。

    可惜,还是让朱由校失望了,“臣谢陛下厚爱,若能往上调一调,臣自然是欢喜的,若不能调,臣依然还是会为陛下,为大明鞠躬尽瘁!”

    “吏部尚书周嘉谟多次请骸骨,想必首辅是知道的吧?”

    “回陛下,臣知道!”

    “嗯,朕准备准了他的请求,之后方首辅将会像张江陵一样,兼任吏部尚书,同时升任少保兼建极殿大学士!”

    朱由校就不信了,说完这个任命后,他方从哲还能保持淡定。

    “这...臣谢陛下格外的厚爱!”

    这下方从哲就不再是云淡风轻了,内阁首辅兼任吏部尚书,可是实打实的百官之首了,也可以说是大明有实无名的“丞相”。

    “首辅请起,卢公公,替朕扶一下方首辅!”

    待方从哲站起后,朱由校接着说道:“先帝准备起复进入内阁的叶先高、史继偕、何宗彦、朱国祚、沈潅等人,朕认为现在的三人内阁,再加上朕有意简拔自己的先生孙承宗入阁并协理京营戎政,已经足够应对现在的朝局。所以,朕想着停止他们的征召,首辅以为如何?”

    对于自己的政敌,方从哲自然不欢迎他们的回朝,“臣以为,陛下的安排甚妥!”

    “好,那就辛苦阁老给他们行文了!”

    “为陛下分忧,乃是臣子的本分!”

    两人就这么轻松愉快地将几个东林党大佬,彻底排除在了朝堂之外。

    “户部尚书李汝华多次请辞,首辅以为,当由何人接任?”

    “回陛下,现任户部左侍郎李长庚与太仆寺卿毕自严都是不错的选择!”

    “那就由李长庚接任吧,毕自严调任户部左侍郎,代李长庚管理一段时间的户部,等辽东战事稳定后,再调李长庚回京!”

    “臣以为,陛下的安排甚妥!”

    “刘一燝现在已经是内阁大学士了,就不再兼任礼部尚书,朕有意简拔礼部右侍郎顾秉谦为礼部尚书,首辅以为如何?”

    “臣以为甚妥!”

    “嗯,兵部尚书黄嘉善年老昏聩,已不再适合继续担任本兵,首辅以为何人接任合适?”

    “回陛下,臣以为由兵部左侍郎王在晋接任即可!”

    “准,另升任熊廷弼为兵部左侍郎总督辽东军政,袁可立升任兵部右侍郎巡抚辽东,接替刚赴任辽东的巡抚袁应泰,而袁应泰调任工部右侍郎!”

    “是,陛下,臣遵旨!”

    “工部左侍郎王永光调任吏部左侍郎,原吏部左侍郎陈于廷调任南京刑部尚书,翰林院侍读学士黄立极调任吏部右侍郎!”

    方从哲皱了下眉头后,低声答道:“是,陛下!”

    “詹事府少詹事徐光启调任工部尚书,左侍郎由原右侍郎周应秋接任!”

    “是,陛下!”

    “督察院缺掌院左都御史,首辅以为何人合适?”

    “回陛下,臣以为南京户部尚书汪应蛟与太常寺卿官应震都合适!”

    朱由校思虑片刻后,再次开口道:“调汪应蛟为左都御史,官应震为左副都御史,原左副都御史张问达调任南京工部尚书,南京户部尚书由袁世振起复接任!”

    陈于廷与张问达妥妥的东林党大佬,必须将他们尽快调离京城。

    至于袁世振,则是在盐税上有过十分突出的表现。

    大明末期,善于税政与理财的官员可不多。

    “是,陛下,臣记住了!”

    “另外,调山东左参议李邦华为顺天府尹,前辽东巡抚周永春夺情调任山西巡抚,刑部员外郎洪承畴为兵部职方司郎中,洛阳知县陈奇瑜接替辽东右参议王化贞,河南永城知县孙传庭为广宁知府!”

    方从哲当听到洛阳知县陈奇瑜的时候,表情明显愣了一下,当再次听到永城知县孙传庭的时候,更是感到十分的困惑。

    新君什么时候关注到地方知县了?

    这让方从哲这个总揽朝纲多年的首辅感到十分的不理解。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陈奇瑜是万历四十四年的三甲,而孙传庭更是四十七年的三甲。

    虽然疑惑,但他还是选择了领旨,“是,陛下,臣遵旨!”

    “嗯,今天先聊这些,尽快督促吏部,有节奏地去办吧!”

    朱由校没有给予疑惑不解的方从哲过多的解释,因为他也不知该如何解释。

    总不能告诉他,他朱由校的灵魂来自后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