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十一章 上直二十六卫

    回到内阁的方从哲,在刘一燝与韩爌两人的嫉妒羡慕恨中,进了自己的值房。

    坐下来喝杯吏员送来的热茶后,开始将皇帝刚说的官员任命给一一记录了下来。

    之后,根据轻重缓急,以及可操作性,将要调动的官员名单分成了几个批次。

    而被他放在第一批名单之中的,就有他自己的少保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以及陈于廷调任南京刑部尚书的调令,接着是叶先高、史继偕、何宗彦、朱国祚、沈潅等人停止起复。

    第一步捋顺了内阁与吏部,后面的官员任命才能迎刃而解。

    而第二批名单中,方从哲将管风宪的督察院放在了这里,其中主要是调汪应蛟与官应震赴任督察院,而现在代管督察院的左副都御史张问达调任南京工部尚书。

    只有将聒噪的督察院话事人调走,他的一系列官员调动才不会引起过多的弹劾。

    紧接着的第三批名单,则是户部、工部与兵部。

    而第四批名单,则是最难搞的礼部,与剩下不太重要的位置。

    第二天,由方从哲草拟与签署的五份停止征召叶先高、史继偕、何宗彦、朱国祚、沈潅的内阁行文,以及汪应蛟与袁世振两人的调令,被行人司官员携带着书信快马加鞭出了广渠门,一路朝通州的运河码头赶去。

    之后乘坐南下的官船,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

    没错,这些官员全部来自南方,其中叶向高福建福清人,史继偕福建晋江人,何宗彦江西金溪人,朱国祚苏州吴江人,沈潅浙江湖州人,五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东林党人,方从哲的最大政敌。

    而被调任督察院的汪应蛟徽州婺源人,熊廷弼的恩公,与东林党不对付,方从哲的战友。

    袁世振湖广黄州府蕲州人,李时珍的老乡,曾被派往淮扬整顿两淮盐运司,提出改善盐政的“十纲法”,两年时间内,两淮盐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也因此因得罪了扬州大盐商的利益,被弹劾罢官。

    第三天,陈于廷与张问达调任南京的圣旨被分别送达了两人的值房,紧接着,接替他们的王永光与官应震很快就前来交接。

    面对过来交接的王永光与官应震两人,陈于廷与张问达自然是十分不甘的,连同僚间起码的体面都没有。

    交接?

    那是不可能配合的,两人袖子一甩,直接离开了吏部与督察院,然后直接返回了家里。

    当天晚上,他们就一同出现在了刘一燝位于小时雍坊的豪宅内。

    几人品完茶后,张问达率先开口道:“阁老,方从哲将下官流放到南京了!”

    “是啊,下官也被流放到南京了,而且方从哲还兼任了吏部!”

    一旁的陈于廷放下手中的茶杯,略显不忿地补充道。

    刘一燝眉头深皱,左手不断地捻着略显花白的胡须,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先帝的突然驾崩,完全打乱了他们的节奏,本以为年少的新君在继承大统后,会继续遵循他皇考青睐东林的传统。

    没想到他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上位,就急不可耐地调离在京的东林友人,改为重用齐楚浙党,尤其是方从哲这个眼见着就要被排挤出朝堂的奸贼。

    “阁老,您倒是说句话呀!”

    见刘一燝一直没有吱声,性急的张问达忍不住出声提醒道。

    “本官能有什么办法,先静观其变吧!”

    说完,刘一燝轻叹了一口无奈之气。

    “那下官告辞了!”

    说完,张问达起身拱手作别,离开了刘一燝的书房。

    “孟谔,去到南京后,好好联络被停止召回的几位阁老!”

    看着还未离开的陈于廷,刘一燝暂时只能说出如此之话。

    新君的动作实在是太突然了,打得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唉,怎么会是如此......”

    叹完气,陈于廷也起身拱手告辞。

    其实,刘一燝还有个内心十分担忧的事情没有跟两人说,那就是自从新君御极后,他就再也没有接到过王安的任何消息。

    而他的门客,汪文言这两天也不见了踪影,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恐慌。

    自从召见完方从哲之后,接下来的几天,朱由校并没有急于做出太大的动作。

    甚至连御马监等内廷衙门,他都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变,因为他手上无兵,不敢做出太大的动作。

    按祖制,京城除了京师三大营之外,还有皇帝直属的亲军上直二十六卫。

    他们分别是: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锦衣卫、旗手卫(以上为太祖设立的上十二卫)。

    金吾左卫、金吾右卫、羽林前卫(以上旧为北平三护卫,洪武三十五年升),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旧为安吉卫,以上七卫,旧属北平都司,永乐四年升)。

    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旧为神武前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以上四卫,宣德八年以各卫养马军士,及神武前卫官军开设)。

    这二十六个上直卫,经过两百多年文官集团的不断侵蚀与削弱,目前还有一战之力的,只剩下腾骧与武骧左右卫,以及专司侦缉的锦衣卫,与景泰年间选取军中悍不畏死的勇士,单独设立的勇士营。

    此外,还有由勋戚与良家子弟组成,负责守卫皇城与宫城的两支皇帝亲军,分别是守卫皇城的守卫亲军,与守卫宫城的护驾亲军。

    至于一千来个看起来威武雄壮的大汉将军,只是个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而且直属于锦衣卫。

    皇帝纸面上有直属的十几万军队,实际上,能打的与能调动的人数,恐怕都不足其中的三成。

    此外,朱由校还在犹豫该由谁去接任御马监。

    历史上的天启帝先后任用的是涂文辅与刘应坤,这俩都没有什么突出的历史记录。

    至于崇祯朝,有由曹化淳出任御马监掌印,经他改组后的勇卫营,成了明末京师最能打的几支军队,而且大多战死于疆场,几乎没有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