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二十三章 红丸案落幕

    见郑贵妃又不说话了,朱由校可没有太多的耐心陪她一直耗着,“太妃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你们交出了这些身外之物后,群臣们还会眼红着继续找你们麻烦吗?”

    又过了许久后,郑贵妃这才再次开口道:“哀家可以写信给你三皇叔,但也希望你别食言,另外,哀家百年之后,希望能陪伴在你皇爷爷的身侧!”

    “若三皇叔真能破财免灾,百官自然不会再找他的麻烦,就算有,朕也会极力阻止。至于陪伴皇爷爷之事,朕可以先答应你,也会想办法说服百官!”

    既然你想陪着万历皇帝一起被砖家们挫骨扬灰,他朱由校为何要阻止呢?

    只要钱到位,陪葬算什么,就算是你继续想要皇后的名分,朕也会想方设法帮你弄一个。

    “那哀家谢过校哥儿了!”

    达成协议后,郑贵妃反而内心放松了下来。

    就像朱由校刚刚说的,破财免灾,才能求一份心安。

    三天之后,郑养性主动向朝廷上了一本请辞的题本,并主动返还万历皇帝的各种赏赐。

    这样一直死咬住郑养性父子不放的东林党人,高傲的鸡头立时更加高昂了起来,还以为是他们的弹劾起了作用。

    接下来,他们发动了一轮更大规模的弹劾。

    胆子也是越来越大,除了弹劾郑养性父子,还继续弹劾郑贵妃与福王,以及之前一直在弹劾的方从哲等人。

    很可惜的是,朱由校让他们的昂扬并没有持续多久,第四天,朱由校的一封敕谕送达郑养性府邸,让还处于亢奋之中的东林党人给干懵逼了。

    这就完事了?

    杨涟与左光斗这两个东林党斗士,哪能如此轻易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继续上题本弹劾郑贵妃与方从哲。

    很快,新君关于郑贵妃的处置也由内阁传了出去。

    郑贵妃主动上交三十万两全部积蓄,以弥补皇帝供养勇卫营等皇帝亲军的不足。

    皇帝感谢郑贵妃的识大局与为君分忧,正式尊其为皇太妃,并可在皇宫内乘坐轿辇。

    这让正在弹劾郑贵妃的杨涟等人一时没反应过来,这是继续弹劾郑贵妃呢,还是半途放弃?

    郑贵妃这么识大局,再继续弹劾,就会显得他们刻薄与得理不饶人。

    若不弹劾呢,怎么将方从哲往里面扯?怎么驱赶方从哲?

    第二天,被降为锦衣卫千户的郑养性,再次刷新了他们的三观。

    因为,郑养性学着郑贵妃,主动缴纳三十万两白银与五十万旦粮食,用以支持皇帝供养亲军。

    这还怎么弹劾?

    很快,人多力量大的东林党人,便转换了弹劾对象。

    他们不再弹劾主动认罚的郑贵妃一家,而是转而弹劾内阁首辅方从哲。

    说他在李可灼进献红丸的当日,对李可灼这个“凶手”进行了赏赐,是李可灼的同党。

    大行皇帝的驾崩,方从哲是背后最大的主谋,必须交由三法司严审。

    可惜,很快又让他们失望了,皇帝不但没有对方从哲做出任何的惩罚,还下旨给他加了少傅,并御赐飞鱼服一件。

    这?

    这,这......

    把东林党人给彻底整不会了。

    他们越弹劾,反而越助推方从哲在新君心中的地位。

    这还弹劾个毛线啊。

    很快,弹劾方从哲的呼声纷纷停歇了下来。

    对于李可灼、崔文升与陈玺等红丸案的直接嫌疑人,也就不再是他们继续专注的焦点。

    继续弹劾三人,除了处理这三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外,还能有什么价值?

    没有什么好处的事情,这些精致利己的东南士绅文官们,可不会去做。

    但是。

    只能容许你东林党人进攻,就不容许我齐楚浙党反击了?

    很快,朝堂上,又由齐楚浙党人发起了新一轮针对东林党人的弹劾风暴。

    至于红丸案事件的关键嫌疑人,反而没人去关心了。

    九月底,方从哲来了个更绝的狠招。

    他向皇帝上了一份题本,说上一次京察过去已经超过三年,请求皇帝允许吏部进行新一轮的京察。

    这还得了?

    这方从哲是要将东林党人赶尽杀绝啊!

    于是乎,以刘一燝与韩爌等人为首的东林党人,纷纷劝谏皇帝停止方从哲掀起打压异己的京察。

    而且,还给新皇帝罗列了万历朝历次京察的详实案例。

    到了这时,朱由校也觉得方从哲的确做得过火了。

    虽然东林党不是什么好鸟,但齐楚浙党就一定是好鸟了?

    都是差不多货色的官僚士绅,谁比谁能干净多少。

    面对愈演愈烈的京察之争,朱由校干脆将四位内阁大学士召来了南台书房。

    但朱由校并没有急于说京察之事,而是先开启了已经不是争论焦点的红丸案。

    “大行皇帝驾崩都快一个月了,对于李可灼、崔文升与陈玺三人,四位爱卿认为该如何处置?”

    “回陛下,四人在大行皇帝的崩逝中,的确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若因医治他人而得到严惩,今后的太医院与御药房只怕更不敢用药。所以,臣以为,当适当给予惩罚即可!”

    作为全程参与的内阁首辅方从哲,自然不希望看到三人被严惩。

    若真加重处罚三人,那他这个内阁首辅是不是也该负有连带责任?

    那岂不是正中东林党人的下怀?

    作为政敌兼内阁直接竞争对手的刘一燝,自然不会放过拉方从哲下马的任何机会。

    “禀陛下,李可灼、崔文升与陈玺三人,虽是按照过往规矩延医用药,但大行皇帝的的确确是在三人手上医治而崩。所以,臣以为,对于三人,当严惩!”

    “惩罚不惩罚,总要给个具体的判罚标准,朕才好权衡决断!”

    罚肯定是要罚的,至于具体怎么罚,这才是朱由校本次召他们过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毕竟朱由校这个后世之人,对于现在的法律判罚尺度标准,可没有多少概念。

    而且,作为帝王,也需要时常听听辅政大臣的意见,才不至于与朝臣们的距离越拉越远。

    反之,只会导致他这个皇帝无论做什么决断,百官都无法理解,执行下去也就会产生严重的变形。

    皇帝玩皇帝的,官员玩官员的,很可能又是一个万历皇帝的结果。

    “回陛下,臣以为,李可灼与陈玺两人当革除官职,而崔文升则发配南京,替太祖守灵!”

    方从哲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了不加重处罚的态度,他刚刚建议的判罚结果,不轻也不重,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