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二十四章 京察之争

    “禀陛下,臣反对,臣以为李可灼与陈玺两人当判斩立决。至于崔文升,也应该直接杖毙!”

    刘一燝这个方从哲的对手,自然选择了与方从哲相反的惩罚标准。

    “韩阁老与孙先生也说说吧!”

    面对两个完全相反的意见,朱由校自然不会轻易偏袒一方,从而草草做下不成熟的判断。

    “回陛下,臣附议刘阁老!”

    同样作为东林党的一员,韩爌并不难做出他的选择。

    “孙先生也说说吧!”

    “回陛下,三罪臣的案情已经十分明晰,该如何裁决,全凭陛下决断!”

    孙承宗谁的建议都没有听取,而是选择将决定权交给了自己的皇帝学生。

    对于四人的答复,朱由校一时有点为难起来。

    决定好做,但不影响朝局与最利于自己的决定,却不是很好做。

    沉吟了许久后,朱由校做出了他认为最合适的决断,“李可灼媚上献药,虽不是直接导致大行皇帝驾崩的杀手,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将其流放辽东军前效命!”

    正当刘一燝高兴着皇帝采用了他建议的时候,朱由校接着说道:“陈玺贬为庶人,同样流放辽东,军前效命。崔文升发配中都,替先祖守灵!”

    虽然朱由校很想处死几人,但若真意气用事了,以后太医院的御医与御药房的宦官们,可就不敢再认真看病了。

    皇帝与妃嫔们以后遇到什么小病小痛,为了小命,他们肯定会选择求稳,尽量开一些温补之药。

    所以,朱由校选择严惩李可灼这个想投机取巧,却不怎么懂医术的文官,而陈玺与崔文升两个医术官员,选择了轻判。

    “臣以为陛下的裁决,甚为妥帖,臣无异议!”

    三人最终的结局都是被判流放,而这也意味着他方从哲将不会再因红丸案之事被严惩。

    虽然皇帝的决断不太令自己满意,但在君前,刘一燝与韩爌两人不得不赞同了这种裁决。

    至于孙承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自然不会有意见了。

    现在他,刚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正在头疼该如何整顿已经糜烂不堪的京营。

    见四人赞同了自己的判罚,朱由校便马上开启了下一个重要议题。

    “既然红丸案之事已经有了决断,那就说说下一件事情,四位爱卿如何看待京察?”

    “回陛下,上次京察是在万历四十五年春,距今已三年有余,按三年一京察的祖制,臣这才恳请陛下准许吏部对在京官员发起新一轮的京察,从而汰不职、警有位!”

    方从哲的话音刚落,刘一燝立时站出来反驳道:“禀陛下,方首辅名为京察,实为打压异己,从而清除朝中与他政念不和之要员,臣恳请陛下明断是非,勿轻信方首辅的一家之言!”

    “本官乃就事论事,刘阁老是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面对刘一燝在新君面前赤裸裸不留体面地直接驳斥自己,方从哲自然也不会给予任何的客气。

    “到底谁是小人谁是君子,士林自有公论!”

    “你所说的士林,是你东林之士林,还是大明之士林?”

    “自然是大明之士林!”

    “既然如此,那你为何如此反驳本官请求的京察?”

    “你,诡辩......”

    看着在自己这个皇帝面前,都能唇枪舌剑的两位大学士,朱由校还真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

    都说明朝文官战斗力爆表,两人要不是在御前,不知道是否真能打起来。

    但刘一燝要比方从哲年轻好几岁,真打起来,方从哲肯定干不过刘一燝。

    面对针锋相对的两人,朱由校不得不打断两人的争执。

    “好了!”

    皇帝出声呵斥,才终于终止了两人的争吵。

    朱由校没有管两人,而是看向另外两位大学士问道:“韩阁老与孙先生如何看?”

    “回陛下,臣反对现在京察,大明刚刚崩逝两位先帝,陛下也才刚刚御极,朝堂不宜再大动干戈!”

    韩爌虽然没有刘一燝那么直接,但他的态度也表明了反对京察。

    朱由校意味深长地看向孙承宗道:“孙先生呢?”

    不少历史记载孙承宗也是东林党人,朱由校也很想确认这位大名鼎鼎的孙督师到底是否真是东林党。

    “回陛下,臣大体上赞成韩阁老所言,但京察能有效纠察官员中的败类,并能发现其中政绩优异之官员,所以京察不宜现在进行,但却要一定执行,时间上可以选在明年或后年!”

    有了前面三人的伏笔,孙承宗的回答,就综合了他们的建议。

    但这样的话,朱由校就无法判断他到底是不是东林党。

    “京察之事,虽然诸位都有不同的建议,但韩阁老与孙先生的建议,朕认为更适合现在大明的现状!”

    在向方从哲与刘一燝两人看了一眼后,朱由校继续说道:“对于刘阁老担心方首辅借京察之机,打压异己的行为,朕以为也不用太过于担心。

    首先,朕相信方首辅不是那种小肚鸡肠之人。

    其次,京察的结果,最终还要交由朕审阅,若朕觉得的确有失偏颇,便不会令其通过。

    但是,若京察结果中,的确是因怠政、懒政、坏政被惩处,朕也会毫不留情地进行严惩。

    所以,京察具体开展的时间,暂时不合适,明年上半年也不合适,具体什么时间开始,要示天启元年的国情决定!”

    虽然皇帝没有采纳方从哲马上开展京察的请求,但却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

    方从哲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抛出京察之事,一是对东林党人展开反攻,二是试探新君的临机处理复杂朝局的能力。

    现在试探的结果,新君不但没有偏听偏信,还能有他自己成熟的应对之策,方从哲十分的满意。

    “是,陛下,臣遵旨!”

    所以,方从哲对于暂时无法执行京察,内心上与表面上,并没有任何的不满,反而多了一丝遇到明君的欣喜。

    其他三人见方从哲这个挑起京察事端之人,都同意了皇帝的决断,便也跟着纷纷附议。

    这也意味着,争吵了许多天的京察之争,很快被平息了下来。

    与此同时,在京官员们,也会很快知道明年很可能会开展京察,从而不得不努力当值。

    而这,也是朱由校本次会议想要达到的最重要目的之一,给官员们上上发条,从而提升他们的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