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四十二章 韩爌罢官

    第一次早朝开完后的第二天,突然有御史弹劾韩爌与刘一燝来往甚密。

    紧接着,又有人弹劾韩爌与李三才多有来往。

    作为在京城官场摸爬滚打了近三十年的韩爌,哪还不知道这是有人要整他,而这个整他之人的幕后推手,他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现在风头正盛的内阁首辅方从哲。

    这可是方从哲所在的齐楚浙党借题发挥的大好时机,若韩爌他自己是方从哲,他也不会错过这种打压政敌的大好机会。

    按照权利平衡的角度,三角是最稳的,本来现在内阁三人分别代表三方势力,是最好的搭配。

    方从哲代表与东林党对抗的齐楚浙党,而韩爌代表剩下的东林党势力,而孙承宗则代表着中立派。

    但朱由校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了韩爌,也就是让东林党在内阁缺少了代言人。

    之所以如此,朱由校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马上将要面临辽东、西南与山东三面作战,他必须控制党争的规模,尽量让所剩不多的劲往一处使,另一个是就是为不久后的张居正平反与扫除卖国晋商在朝中最大的保护伞。

    若韩爌罢官,内阁一下子由之前的八人降为三人,之后加到四人,以及现在减至两人,也就是方从哲这个内阁首辅与阁臣孙承宗。

    孙承宗的主要事务还是以京营为主,所以内阁实际上又恢复到了万历中晚期的一人状态,方从哲继续独相内阁。

    这种状态朱由校肯定不会让其持续太久,但暂时还不会考虑让东林党进来跟方从哲打擂台,要以大局为重。

    ......

    “老爷,看您下值后一直闷闷不乐的,可是朝中之事不顺?”

    用完晚饭,韩爌夫人也就是张四维的三女儿韩张氏在用过晚饭,回到卧室的时候,终于问出了内心一直想问的话。

    “这几天刘一燝他们的事情,想必你已经听说了!”

    “妾身虽然深居内宅,但自从老爷进了内阁之后,朝中发生之事,妾身还是会时有关心的!”

    韩爌赞赏地看着陪伴了自己快四十年的老妻道:“就是跟这些有关系,昨天朝会刚处理完刘一燝与李三才他们,方从哲就急不可耐地要对我下手了!”

    “老爷好端端地怎么就被方从哲给盯上了?”

    “因为刘一燝下去后,为夫我就成了内阁次辅,加上我之前与东林那帮人走得比较近,自然就成了方从哲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老爷,你之前不是说新君少年老成、英睿明断的吗?怎么会任由方从哲祸乱朝堂、打压异己?”

    “怕就怕新君也想打压我啊......”

    说完最大的担忧后,韩爌心里才好受了一些。

    “不能吧?新君若把老爷打压下去了,内阁可就只剩下一个不太管事的孙阁老了,方从哲在内阁岂不是没了制衡?”

    韩爌诧异地看着自己老妻,但很快就想明白了,自己这妇人本就出生官宦世家,加上自己一直在京为官,能有这种见识乃理所当然之事。

    “新君刚御极才一个多月,之前一直深居皇宫,对他的了解实在不多,就算是刘一燝这个经常与内廷通气之人,也折在了新君之手,可真是一条隐藏得很好的深渊巨龙!”

    “那老爷,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沉默了片刻后,韩爌沉声说道:“先观望几天吧,要是形势真对我不利,那就干脆致仕归家算了,能入阁,已经是十分难得的成就了,回老家含饴弄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老爷今年也才五十有四,就回老家是否太早了一点?”

    “早?我自然知道太早,但前路不通,能有什么办法,为官三思,思危、思变、思退,到了该思退的时候了,静等将来吧!”

    看自己老妻还是不甘的样子,韩爌安慰着说道:“好了,没什么舍不得的,为官总有到尽头的那一天,也正好趁着将来空闲的时间,好好督促下子孙的学业!”

    “是,老爷,妾身听老爷的!”

    念头通达的韩爌,第二天心平气和地继续来到内阁上值,虽有路过官员小声嘀咕,他也全然当做没有听见,也没有看见。

    充耳不闻周边事,才能成为长寿翁。

    当韩爌坐在内阁安然上值的时候,科道言官们又发起了新一轮对韩爌的围攻。

    若真能弹劾下来一位内阁大学士,不仅将在他们的履历上划上一笔出色的战绩,而且也能快速蜚声官场与士林。

    当通政使将当天的题本与奏本送到司礼监文书房的时候,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数量是继续弹劾韩爌。

    朱由校这次没有视而不见,而是让卢受跟他汇报弹劾的主要内容,之后将这些弹劾之人的名单抄录下来,好为他划定朝中官员的党派划分。

    做完这些后,朱由校则开始思考将选何人进入内阁,韩爌离开后,肯定要补上新人。

    孙承宗未来肯定要被外放镇守一方,但辽东肯定不会再派过去,因为朱由校并不认同孙承宗那套辽人守辽土与修筑坚城的方略。

    从历史上的结果来看,辽西走廊的确挡住了建奴从辽西进攻的线路,但却无法挡住建奴绕道喀喇沁与蓟州的进攻方向。

    耗大明每年过半钱粮修筑的辽西宁锦防线,成了大明版的“马奇诺防线”,关键里面的关宁锦守军却最终演化成了听调不听宣的辽西军阀。

    大凌河之战、松锦之战,耗尽了大明最后的精锐与国库钱粮,导致李自成的农民军从西安一路势如破竹,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攻破了京城,最终却便宜了建奴与投降的辽西军阀。

    接下来两天,韩爌每日继续来内阁上值,而朱由校也没有急于表态。

    第三天临近下值,朱由校让人找来了韩爌,准备正式摊牌。

    朱由校与韩爌简单聊了一会儿后,不用他开口,韩爌主动提出了致仕的请求。

    朱由校也没有为难他,准他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的官职致仕,并赠了个荣禄大夫的散阶。

    第二天,韩爌乞骸骨的题本送到了朱由校的案头。

    来回三次过后,朱由校十分不舍地同意了韩爌的辞呈,并给了韩爌十分体面的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