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五十三章 王在晋的三方布置策

    将《练兵操典》的大致框架草拟完之后,朱由校没有继续往下细写。

    一是时间还很充裕,骆尚志与牛秉忠两人来到的京城的时候,很可能已经在准备过年了。

    二是朱由校现在没有妃嫔,也没有长辈可去晨昏定省,时间不是用来处理政务,就是拿来处理政务,空余时间比较多。

    三是后天就要召开辽东军议了,他也要做一些准备,免得被打个措手不及。

    辽东战事发生地虽然远在六百多公里外的辽东,但战前的各种准备措施,肯定是要去做的。

    虽然朱由校现在有很多事情很想去做,但明年开春的辽沈之战,又是一场事关大明国运之战。

    尽管主帅换成了熊廷弼与袁可立两人,但战争没有结束之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战争结束了,朱由校才可以趁着大胜之威,快速推行一些可快速改变大明国运的事情,如吏治整顿、打击走私奸商、加强京畿军队战力、对特权阶级开始收税、开海与裁撤南京六部等等。

    朱由校觉得他现在做的很多事情已经够大胆的了,但他还不敢触犯文官与勋贵们的根本利益,只是在进行小范围内的小修小补。

    在满桂被调去京营后,朱由校准备直接提拔他非常喜欢的猛将曹文诏为新的勇士营参将。

    曹文诏一往无前毫不退缩的性格,非常适合担任勇士营的主将。

    将熊熊一窝,兵熊熊一个,有了曹文诏的带领,朱由校相信不久后的勇士营将会同曹文诏一样,都是一往无前的勇士。

    再给他们配上优质的战马、铠甲与刀枪弓箭,朱由校相信这支军队将会是大明最强的的一支军队。

    但在兵部对满桂的调令没生效前,朱由校并没有让司礼监出具曹文诏的调令。

    两天之后,辽东军议如期在武英殿召开。

    参会之人除了军政府的官员外,还有司礼监、御马监、锦衣卫,这算是大明规格最高的军事会议了。

    因是军议,所以本次军议将由兵部尚书王在晋主持。

    在众官员的一片恭迎声中,朱由校脚步稳重地踏上了宝座。

    “众位卿家平身,今日只议辽东军事,不议其它无关事项!”

    “臣等遵旨!”

    待众人站起来后,朱由校淡淡地看着王在晋道:“王爱卿,开始吧!”

    王在晋出列朝朱由校躬身行了一礼后,之后开始说道:“辽东建奴小丑,乃蓝玉当年从漠北极北之地带回的通古斯野人,朝廷视其可怜,将其安置在辽东建州之地。

    但这群通古斯野人,丝毫不感念大明之恩德,反而屡屡进犯大明辽东之地。

    成化年间,虽对其发动了犁庭扫穴之战,但经过百年繁育,却再次死灰复燃。

    后在李成梁长期纵容默许下,建州左卫努尔哈赤部迅速壮大,并靠血腥残忍手段统一了辽东女真各部,并于万历四十四年称汗建国,公然挑衅大明天威。

    万历四十六年,在辽东边墙附近,残忍杀害大明近十万大军,之后更是进入边墙掳掠辽东汉民不下三十万。

    此等不思感恩、残忍好杀之蛮夷,朝廷当派大军早日平叛,方能解决辽东边患......”

    王在晋的话虽然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但没什么卵用啊。

    要是口诛笔伐有用的的话,大明四周的各大势力早就被这些满腹经纶的大儒用口水给吞没了。

    朱由校轻咳一声后,打断了王在晋的长篇大论,“王爱卿,建奴可恨,大家都知道要早日平灭,说说建奴现在的情况与兵部的应对之策吧!”

    “是,陛下,自从萨尔浒之战后,大明基本上失去了辽东边墙之外的所有土地,接着是李永芳主动献抚顺关投降,再接着是边墙内的清河堡等长白山沿线边堡,去年,沈阳北边门户铁岭与开原再次丢失。

    原辽河中上游附近游牧的内喀尔喀五部在与建奴作战失败后,一部分西迁,一部分留下来与建奴眉来眼去。

    而原属于察哈尔的科尔沁诸部,在开原附近败于建奴后,干脆选择了投靠建奴,其中布和部尤为积极,不仅送马,还送了不少女人!”

    “虎墩兔与朝鲜那边呢?”

    “回陛下,虎墩兔不久前与建奴打过一次,但因各部内讧,败于老奴之手。至于朝鲜,自从萨尔浒之败后,朝鲜不再愿意出兵帮助大明平叛建奴,而且还花巨额钱粮赎回了他们临阵投降之败军!”

    朝鲜这个白眼狼,朕迟早要收拾你。

    “兵部应对之策呢?”

    “回陛下,臣有三方布置策献上!”

    “准!”

    没想到在朱由校被魂穿后,王在晋要比熊廷弼先提出了三方布置策,只是现在辽阳与沈阳还在手,辽西走廊也没有丢失,不知他会提出什么样的三方布置策。

    “谢陛下!”

    王在晋舔了舔嘴唇后,开始陈述起了他的三方布置策,“臣以为辽东西侧当加大拉拢察哈尔诸部,共同对抗快速崛起的建奴,中间以沈阳与辽阳为核心,挡住建奴的入寇,东部则派使臣出使朝鲜,迫其派兵袭扰建奴老巢,使建奴无法专心攻打辽东腹地!”

    “此计虽妥,但如何保证察哈尔诸部与朝鲜愿意配合你的方略?”

    “回陛下,察哈尔诸部当以利诱之,朝鲜对大明一向尚算恭敬,派使臣训斥即可!”

    “王爱卿,今时不同往日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察哈尔诸部更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多少钱粮送给他们,都不一定能换来他们的出兵,就算出兵了,很可能也是走走过场,并不会与建奴死斗。

    而朝鲜嘛,也只是表面上的恭谨,随着大明国力的衰弱,可能对大明表面上的恭谨也所剩不多了!”

    王在晋皱着眉头答道:“是,陛下,是臣思虑不周!”

    “军议重在一个议字,没有什么周不周的,你的应对之策虽缺乏一定的操作性,但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要是没有经历萨尔浒惨败,王在晋的这条三方布置策或许有用。

    但萨尔浒之败,大明以前无往不胜的国威不仅丟失严重,就连内部的虚弱也赤裸裸地暴露在了周边势力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