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六十五章 东南士子之乱

    “嘿嘿,皇爷,奴婢小时候家里穷,对钱财之事自然就要上心一些!”

    “这点挺好,给衙门分发的报纸,跟士绅百姓一样,都要他们花钱购买,就一钱银子一份吧,纸张选精致一点的。同时,为了鼓励东厂番子积极卖报,他们每卖一份《大明报》出去,可获得两分银的提成!”

    “是,皇爷,但一钱银子的价格还不是有点低了?现在油墨纸张的价格可不便宜呢!”

    “那就需要你们东厂想办法多卖了,卖得多,印刷就多了,印刷多了成本就降下来了。另外,在第四页留足三成的位置给各大商家打广告的位置,这将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皇爷这法子可真是别出心裁,只是何为广告?”

    “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随着咱们《大明报》的不断铺开,受众自然也就越来越多,这些受众可都是商家们的潜在客户,若有效果了,他们岂能不心动?”

    “皇爷就是皇爷,想出的办法真是十分的精妙!”

    虽然魏忠贤的马屁拍得不那么高大上,但听起来也还行。

    “好了,下去做事吧!”

    “是,皇爷,臣/奴婢告退!”

    等两人走后,朱由校淡淡地开口道:“听到了?锦衣卫与东厂整顿的时候,你这边派人盯紧点,免得他们糊弄朕!”

    一旁候立着的方正化躬身答道:“是,皇爷,奴婢遵旨!”

    “现在内卫有多少人了?”

    “回皇爷,除了护卫您左右之人,已经有两百人了!”

    “好,适当往皇城外发展一些人,但不要厂卫之人,也不要京营之人,全部重新招募!”

    “是,皇爷,奴婢明白了!”

    “火器工厂那边对朕和大明都非常重要,你派几个座探去当卧底,避免消息走漏!”

    方正化愣了一下后,低声答道:“是,皇爷,奴婢遵旨!”

    “银子可还够用?”

    “回皇爷,您上个月刚给了奴婢五万两,暂时还是够的!”

    “好,不够了告诉朕!”

    “是,皇爷!”

    “陪朕出去走走吧,难得下了一场大雪!”

    “是,皇爷!”

    说完,朱由校从龙椅上站起,在方正化给他披上裘衣后,拿上了望远镜,朝最南边的蓬莱阁走去。

    登上蓬莱阁,看着前方白茫茫的一片,前世身为南方人的朱由校,哪见过如此壮观的雪景。

    半个月之后,田尔耕急匆匆地前来南台求见。

    看着焦急跪在地上的田尔耕,朱由校佯装淡定地问道:“说吧,何事?”

    “是,皇爷,南直隶苏州府吴县、吴江、昆山、常熟、太仓与常州府无锡、江阴、武进,以及镇江府丹徒、丹阳等县学子驱赶并殴打知县与知府!”

    “可知什么原因?”

    “说是朝廷奸佞当道,他们要替天行道,重振大明风骨!”

    说完,田尔耕将从东南传回的信件递给了走过来的卢受。

    朱由校认真看完书信后,真是被这些眼高手低的嘴炮们给逗乐了。

    “苏州、常州与镇江三府的府县三班都干嘛去了?”

    “回皇爷,三班都是本地人,在士子们闹到衙门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吓跑了!”

    “应天巡抚呢?还有南京守备厅呢?”

    “回皇爷,他们也遭到了南京士子的驱赶,南京的守备衙门不敢对这些士子动武,所以......”

    “是不敢还是不能?”

    “回皇爷,都有!”

    这就是南京小朝廷?

    朱由校努力憋住心口的一口老血后,朝一旁的卢受下令道:“让人去请内阁与六部尚书过来!”

    “是,皇爷,老奴马上去安排!”

    说完,卢受躬身行了一礼后,快速朝书房门口随时等候命令的随侍太监走去。

    而此时的朱由校,在压下心口的老血后,开始快速思考东南这场士子之乱的来龙去脉,以及将要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后,以方从哲为首的内阁与六部九卿来到了西苑门口之外。

    不过先来的方从哲并没有急于进入南台,而是在此等候其他人到来。

    内阁大学士虽然有三人,但在内阁坐值的依然只有方从哲一人。

    李长庚还在天津调度粮草军械,孙承宗因在整顿京营,所以一般在戎政府坐值。

    “方首辅,陛下如此紧急召见我们,可知是为了何事?”

    六部尚书在见到方从哲后,纷纷出口询问被召见的原因。

    “本官也不是很清楚,但从传唤本官的公公口中得知,是事关东南之事!”

    “东南?东南不是一直很安定的吗?怎么会发生大事?”

    “益庵,别好奇了,都到了西苑门口,进去就知道了!”

    “行,首辅先请!”

    “好!”

    答完,方从哲率先踏入了西苑东门。

    在几位朝廷大佬行完礼后,朱由校将田尔耕递来的信纸交给卢受道:“给他们也瞧瞧吧!”

    “是,皇爷!”

    方从哲从卢受手中接过信纸后,打开快速浏览了起来,一边浏览一边露出满脸的不可置信。

    方从哲看完之后,将信件交给了一旁的顾秉谦。

    很快,顾秉谦脸上的神情比方从哲还要惊诧。

    他作为苏州府昆山县人,十分震惊于家乡士子的胆大妄为。

    其他几人在传递看完书信后,脸上的表情也是格外的丰富多彩。

    看着神情凝重的朝廷重臣们,朱由校主动打破了沉默,“说说吧,对于这些心中没有朝廷没有大明的乱臣贼子,当如何处理!”

    “回陛下,臣以为当派重兵前去镇压!”

    “禀陛下,臣不同意少冢宰的建议,东南士子皆是国朝未来的栋梁之材,一时的误入歧途,尚可以礼服之......”

    “禀陛下,臣反对大司马的以礼服之之策,这些东南士子既然敢于驱赶朝廷官员,说明他们心中早已没有朝廷,臣附议少冢宰之意!”

    “禀陛下,臣反对派兵镇压......”

    前来参会的六部尚书或代尚书中,来自北方的王永光、毕自严支持派大军南下镇压叛乱。

    但剩下的四部尚书顾秉谦、王在晋、徐光启与黄克缵,皆来自东南,他们自然反对派大军镇压士子之乱。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可不是说说的。

    对于一直未表态的方从哲,也是来自东南的浙江。

    这个时候,朱由校才发现他的驱赶东林党计划并不成功,他还要继续努力。

    “方首辅,你以为呢?”

    皇帝的话音刚落,其他六人的目光纷纷投向了方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