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六十六章 东南总督

    面对众人投来的目光,方从哲不疾不徐地答道:“回陛下,臣以为能不派兵尽量不派兵,但要是闹得厉害了,不派兵也不行!”

    “现在那些驱赶朝廷官员的士子呢?难不成要让朝廷和朕视而不见?那朝廷与朕的脸面何在?”

    “回陛下,对于那些驱赶朝廷官员之士子,当革除功名,并禁止参加科考!”

    “禀陛下,功名可是士子的命根,若首辅废除了他们的功名,那这些人那么多年的苦读可就都白费了!”

    “哦?徐尚书以为当如何处置?”

    “回陛下,法不责众,臣以为可保留他们的功名,但禁止他们今后再参加科考!”

    “禀陛下,臣反对大司空之论,若继续保持这些人的功名,不仅打了朝廷与陛下的脸面,而且还将朝廷法度视为无物,更会进一步助长他们嚣张的气焰,臣以为当严惩!”

    “王侍郎以为,当如何严惩?”

    “回陛下,除了方首辅提到的革除功名并禁止参加科考外,还应该流放边关,避免他们待在原籍继续祸乱一方!”

    “禀陛下,臣反对少冢宰之议,这些士子多是被有心之人挑拨是非,并非真想跟朝廷作对,臣以为严惩首恶即可,其他被协从人员可参照大司空的建议!”

    “禀陛下,臣反对大宗伯之论,这些东南士子作乱,等同于谋反,当以谋反罪惩处。另外,臣弹劾大宗伯约束士子不力,并且一味偏袒同乡!”

    对于毕自严的弹劾,顾秉谦自然无法淡定,“回陛下,臣冤枉,臣只是就事论事,大明士子多出自江东之地,若此次严惩,那将会严重影响大明的科举!”

    “禀陛下,大明经过两百五十多年的发展,科举也循序渐进地发展了两百五十多年,已不是国朝初期的各地文人凋零,江东士子没了,还有大明其它布政司的士子可及时填补!”

    “毕自严,你想干什么,你是唯恐大明还不够乱吗?”

    面对王在晋的大声呵斥,毕自严自然不怂,“下官没记错的话,大司马就是出自驱赶朝廷官员的苏州府太仓县吧,难不成你现在也想驱赶下官这个户部侍郎?”

    “你...你的户部侍郎乃是陛下钦点,本官怎敢胡乱指点,你休要血口喷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平时互相或许会给一点体面,但面对科举这种士绅根本利益时,双方又岂能退步。

    “既然大司马明白这个道理,那你老家太仓县的县令,难道就不是陛下与朝廷钦命?还是说,你压根就没把太仓县令这个七品芝麻官放在眼里?”

    看着咄咄逼人的毕自严,朱由校都有点惊呆了,他的战斗力这么猛的吗?

    面对步步紧逼的毕自严,王在晋不得不向皇帝求饶,“禀陛下,臣并无此念想啊,都是少司徒强加之罪,请陛下明鉴!”

    看着跪倒在地的王在晋,朱由校内心说不出的一种厌恶。

    打不过毕自严这个山东大汉求饶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说不过也要求饶。

    这种人继续舔居兵部尚书的高位,简直是对兵部尚书的侮辱。

    但是,面对毕自严的强词夺理,朱由校也不能置之不理,“毕爱卿啊,议事就好好议事,切不可人身攻击!”

    面对皇帝的转圜,毕自严自然要给足面子,“是,陛下,臣失言,请陛下责罚!”

    “责罚就不必了,而且朕对你对于士子不再依赖江东之地的言论,大体上比较赞同。大明是朕与天下人的大明,不是某一域的大明。都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既然这些享尽大明特权的士人心中已无大明,那大明为何还要舔着脸跪求他们?”

    “陛下英明!”

    看着只有王永光与毕自严两人积极响应,朱由校决定必须要加快对六部尚书侍郎的换血。

    面对即将做出严惩东南士子决定的皇帝,方从哲躬身问道:“禀陛下,不知陛下将要如何惩处此次东南的士子!”

    朱由校沉吟片刻后,轻敲了敲桌面道:“主谋斩首,并三族三代以内不准科考,从犯废除功名,并流放云贵戍边!”

    “这...陛下,是否过于严苛了?”

    “回陛下,臣以为甚妥,若是其它地方士子作乱,方首辅等人肯定会要求惩罚得更重!”

    这毕自严的哏捧得真好啊。

    “毕景会,你怎能如此是非不分?”

    “方首辅言重了,下官只是就事论事,若按照太祖之法,不管是主犯,还是从犯,皆要斩首并整个家族流放与不准科举,难不成方首辅想以太祖之法论处?”

    朱由校真想给毕自严拍掌叫好,看来户部侍郎的品级还是有点低了。

    “毕侍郎就不怕山东的士子也会出现此次东南士子之事?”

    “这个方首辅请放心,下官虽然不敢有十成十的保证,但若真出现了,下官只会请求陛下秉公处理!”

    “你...不可理喻!”

    面对又要爆发冲突的两人,朱由校轻咳一声打断道:“此次应天巡抚与南京守备厅应对不力,革除南京兵部尚书与应天巡抚以及南京守备,调任亓诗教赴任东南总督,并兼任南京兵部尚书与应天巡抚,专司处理此次东南士子之乱!”

    “回陛下,臣反对!”

    面对黄克缵的反对,朱由校的眉头快速地皱了起来,“你反对什么?”

    “回陛下,亓诗教现在只是刑部右侍郎,之前也只是太常寺少卿,很难胜任陛下交代的重任。此外,南京兵部尚书的权柄已经足够大,若亓诗再次兼任,将有权柄失衡之危!”

    “臣等附议!”

    面对方从哲等一干东南出身的重臣反对,朱由校下定决心,会后立刻调整六部的官员。

    “禀陛下,臣赞同陛下对亓诗教的任命,亓诗教为人方正,定能合理处置此次东南士子之乱!”

    “禀陛下,亓诗教乃齐党党魁,若调他赴任东南,整个东南将会鸡犬不宁,请陛下慎重!”

    “大司寇是不是危言耸听了,亓诗教虽然出身山东,难不成只有出身东南之人才能赴任东南?那这东南到底还是不是陛下与大明的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