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末代皇弟

第6章 计划裁兵

    韩建推举李亿的荐表呈上后,圣人很快就下诏,正式任命李亿为殿后军招讨使。

    李晔同意此事,是首肯了李亿的计划,还是在韩建的胁迫下不得已为之,这些李亿无从得知了。

    三个被解除了兵权的亲王得知消息后非常恼怒,气得在家闭门谢客。

    对此,李亿只能在心里对他们抱歉了。就算不让自己典兵,韩建也不可能坐视三人继续典兵。这可不能归咎到自己头上啊。

    不过眼下有其他的任免,盖住了李亿的这个任命的风头。

    一封对韩建的加封,以及对于宰相崔胤的贬黜,在朝廷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韩建因从龙护驾有功,加封太尉、颍川郡王,兼中书令、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同平章事。

    崔胤罢相,出任岭南东道节度诸使。岭南地处偏远,可以说是让崔胤万死投荒了。

    知道这些消息,李亿倒是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不会被众人整天戳脊梁骨了。

    崔胤这种看不清形势的,把他赶走也无所谓,省的给朝廷惹麻烦。

    韩建嘛…有贼心没贼胆,属实让自己更瞧不起。他怎么不敢给自己封王加九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呢?

    ……

    被封锁在华州城内半月后,李亿终于获得了离开城门的许可。他可以自由来往军营和城里,不再受管束。

    作为新任的殿后军招讨使,他已经成为了这只军队的最高统帅。

    殿后四军在败退到华州时,大约还有两万人马。同样归属朝廷的神策左右军,此时还有大约五千人。

    两只军队加起来有二万五千人,听起来已经不少了,毕竟韩建手里的镇国军也只有三万多人。

    但是朝廷真有这种纸面上的实力,还怎么可能会任由韩建摆布呢?

    神策军战斗力本来就很弱,再加上是由宦官为中尉,听大宦官指挥,和朝廷经常不同心同力。

    而李晔斥巨资建立的殿后四军,其兵源素质不高,装备不齐,训练缺乏,战斗力甚至还不如神策军。

    这支殿后军的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十万人之众,纸面实力看起来很厉害。

    李晔曾十分自信,派这支部队前往河东平叛,结果是被几万沙坨兵一击即溃。

    李茂贞进兵长安,这支部队又被李茂贞打得溃不成军,导致朝廷只能逃出长安。

    等在华州收拾残部,就只剩这两万败军了。

    李亿在看殿后四军的文书时也非常头疼。这样的部队,让自己带,韩建还在旁边虎视眈眈。

    想有些动作都不由自主,这可如何是好?

    李亿之前给韩建说的裁军,可不仅是为了安稳住韩建,他是真心觉得殿后军需要大幅精简人员。

    两万游兵散勇,那完全就是垃圾。一万精兵,甚至是五千精兵,才能在战场上真真正正决定胜负。

    韩建没有和殿后四军交过手,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这支部队是多么不堪大用。

    所以自己要做的,就是在韩建想要完全抹掉殿后四军前,让这支部队有一定战斗力,而且需要麻痹住韩建,不能让他发现。

    ……

    殿后四军的营地。

    四军的军纪很差。战败了的士兵都是如此。

    尤其这些天,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已经被扣押在了华州城里。没人看管的部队更是散漫。

    也就是新任的主帅要来视察军容的消息传开,所以士兵们还稍微遮掩遮掩。

    像极了假期一半老师要查作业,学生一字未动就在空白页上糊满了横线。

    就是进宅门这一小段路,看得李亿也是直摇头。

    营楼寨门上的明暗巡查根本就看不到人,也不知道是没安排还是没到岗。

    在最好的军队,暗哨不会让人发现位置。从这一点看,殿后四军的暗哨也一样够隐蔽的——根本就不存在。

    士兵们懒懒散散,目无希望地站着坐着躺着。可以看出他们的盔甲、武器破破烂烂,没什么用了。

    李亿也不急着把底下的问题一一纠正过来。

    他先进入了中军的主寨。还好,部队安营扎寨的时候,倒还没忘了要给主帅扎寨。

    可以看出,这座中军帐篷已经好些天没人来过了。

    李亿轻轻抹去了座椅上的灰尘,坐在营中,身着一身戎装,只是没有披挂。韩建安插的副使张行思站在一旁,递上李亿要的名册。

    李亿翻了一会花名册,吩咐道:

    “去,把所有的什将牙将裨将,都喊到这里。”

    ……

    殿后四军的安圣军中。

    在李亿叫走了中层军官后,一场军队哗变,已经在酝酿之中。

    连日缺饷的士兵听闻主帅到位了,便群情激奋,打算集合起来讨要军饷。

    眼下行伍的什将都被叫到了中军。就连管着这群兵痞的头子,暂时也不在了。

    只有一些军队里的文职还在勉强维持秩序。

    “翼王新到军中,你们就想犯上作乱吗?”几个参军推官和掌书记厉声道。

    “滚开,我等已经十数日领不到军饷了,想找说法也找不到人。今天主帅来了,必须给我们个说法!”

    这些士兵中,领头的士兵叫宋勇。看来就是他撺掇着众人闹事。

    宋勇是个管着几个兵的小头目,事前串联了不少同伙,就等着这么个机会。

    缺饷的,是全营官兵每一个人。这一下,几千士兵出来群起响应,把几个军队文官团团围住。

    “列位,这要饷也不是这么个要法啊。要不,我再向上面写个奏疏,帮大伙求饷?”掌书记王至尧恳求道。

    “奏疏?求饷?你这厮,三番五次说上奏帮我们催饷,哪次不是应付了事?”众人非常愤怒。

    “列位,我王至尧何时应付过你们?这些天我是一日一书催饷,已经向朝廷连发了九封奏疏了,文书案底具在,可不是空口无凭啊!”

    “妈的,你连写九封奏疏都不管事,再写一封又有个屁用。现在发不发饷,是由不得你们了。”

    宋勇气势汹汹指挥众人:“弟兄们,先把这几个狗官抓起来,然后直接去银粮钱库。既然他们不给发,我们自己拿!”